SDG1 強化弱勢群體社會經濟安全照顧服務
【看護納健保3】領先近 20 年,花蓮門諾如何提供在地化的安心照顧,醫病與照護共創多贏?
門諾推動 1 對 4 照護的共聘制度,由醫院培訓的照顧人員提供服務,並有人專責調派管理,減輕家屬負擔,更形成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閱讀全文【看護納健保3】領先近 20 年,花蓮門諾如何提供在地化的安心照顧,醫病與照護共創多贏?「洗刷汙名,洗出驕傲」友洗社創助人脫貧自立、修復身心,洗出人生價值感
當地磚淤泥逐漸褪去,是洗地的一大成就。而當街友的難處被老闆所重視、被他人尊重對待時,這一份穩定的工作,也讓人重拾好好生活的權利。
閱讀全文「洗刷汙名,洗出驕傲」友洗社創助人脫貧自立、修復身心,洗出人生價值感社會工作七年級生(上):體制壓迫的賭局中,賭的是基層社工和個案的最佳利益嗎?
服務對象(個案)才是我最想負責的人,但他們是我老闆嗎?好像又不是。當我服務的對象變成社會局承辦和政治人物時,我還是社工嗎?
閱讀全文社會工作七年級生(上):體制壓迫的賭局中,賭的是基層社工和個案的最佳利益嗎?【CRPD】「我只是一個還能說話的肉塊。」國家逼人弱弱相殘、對簿公堂,重障者求助無門
面對罕病折騰的障礙者,每一次向外求助,都需消耗龐大的勇氣和愧疚感。加上政府協助資源不足、「難用」,且經費難以負擔,更讓人看不見希望。
閱讀全文【CRPD】「我只是一個還能說話的肉塊。」國家逼人弱弱相殘、對簿公堂,重障者求助無門【帶病生活7】採訪後記:揭開醫療獨大、官僚鄉愿的遮羞布,求一個社會的平衡報導
除了醫療財團這塊巨石,政府也經常是豬隊友,使得專題裡的這些人這些事,都只是微小的光芒。然而社區發展的資源從來不是不足,而是錯置與混亂。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7】採訪後記:揭開醫療獨大、官僚鄉愿的遮羞布,求一個社會的平衡報導一年後的萬華現場(下):每天都在照顧別人,如何看顧自己與家人?
「一路混亂,就是努力找路。」大疫之下的社區工作者們照顧個案、努力在各單位間打怪,同時曝露在染疫風險中。
閱讀全文一年後的萬華現場(下):每天都在照顧別人,如何看顧自己與家人?一年後的萬華現場(上):大疫餘波下,沒有誰是局外人
相比於去年兵荒馬亂,今年疫情影響更深更廣,萬華地區許多老人、新住民、中低收入戶或無家者,疫情期間的生活「起伏伏伏……」。
閱讀全文一年後的萬華現場(上):大疫餘波下,沒有誰是局外人【帶病生活2】「我還是會看到鬼,但我不會怕了」當復健中心成為看顧彼此的社區據點
宜德 21 歲發病後,有了幻聽和妄想。然而如今,他學會和自己的疾病共處。多年來走不出家裡的精神病人,不只找到重心,還有了想望。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2】「我還是會看到鬼,但我不會怕了」當復健中心成為看顧彼此的社區據點【帶病生活1】精神長照平均高達 17 年,入家工作如何阻止家人相愛相殺?
無數家屬扛著扶養義務卻從未得到支持── 目前全臺能夠「入家」協助的專業人力,對比 10 萬左右的精障家庭,可謂杯水車薪。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1】精神長照平均高達 17 年,入家工作如何阻止家人相愛相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