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責信協會
為臺灣的公民力量驕傲!公私部門攜手創造有利成長的支持網絡/臺灣 NGOs 發展觀察(下)
政府與民間更應該一起來思考,怎麼在政策與法規面上打造更友善 NGOs 的環境,讓我們的 NGOs 更有力量。
閱讀全文為臺灣的公民力量驕傲!公私部門攜手創造有利成長的支持網絡/臺灣 NGOs 發展觀察(下)關於黃氏兄弟與爆料之亂:公眾的力量,遠不只讓文章下架
將你深信的價值在選擇中實踐。包括平日消費的日常用品、觀看的內容、訂閱的資訊、吸收的知識、參加的活動,都是我們能為自己做的選擇。
閱讀全文關於黃氏兄弟與爆料之亂:公眾的力量,遠不只讓文章下架余孟勳隨筆/悼念陳昇瑋:聰明而善良的腦袋,讓世界不一樣
「其實只要有幾顆聰明而善良的腦袋,事情就會不一樣。」
閱讀全文余孟勳隨筆/悼念陳昇瑋:聰明而善良的腦袋,讓世界不一樣【兒盟爭議重磅評析】公益團體飛躍式成長,財務管理與社群溝通何去何從?
公開透明並非信任感的萬靈丹,所謂「責信」的意義也並不只是單向的負責任即可。
閱讀全文【兒盟爭議重磅評析】公益團體飛躍式成長,財務管理與社群溝通何去何從?【余孟勳專欄/兒盟爭議 1】年餘 4.4 億、支出占比偏低,兒盟財務狀況詳解
假如大眾對捐款的期待都是短期內運用於服務,而組織未加以敘明,就有可能被負面解讀為不夠積極投入服務或圖謀私利等。
閱讀全文【余孟勳專欄/兒盟爭議 1】年餘 4.4 億、支出占比偏低,兒盟財務狀況詳解【余孟勳專欄/兒盟爭議 3】3.7 億置產不符社會期待,那個公眾過不去的檻
如今公益組織必須更費周章、更細膩主動的回應利害相關人的問責,這是無可迴避的現實。
閱讀全文【余孟勳專欄/兒盟爭議 3】3.7 億置產不符社會期待,那個公眾過不去的檻余孟勳隨筆/NPO 傘狀結構,讓公益大組織成創新小組織孵化器
降低「創業做好事」的門檻是鼓勵更多公民力量(尤其是年輕人)加入公益部門的一件大事。
閱讀全文余孟勳隨筆/NPO 傘狀結構,讓公益大組織成創新小組織孵化器余孟勳隨筆/聯合勸募中介組織角色弱化,臺灣公益部門未來如何因應?
對聯勸而言,如何與捐款人重新溝通存在的價值?現今的模式是否需要改變、或變得不夠?價值與行動如何取捨?
閱讀全文余孟勳隨筆/聯合勸募中介組織角色弱化,臺灣公益部門未來如何因應?余孟勳隨筆/有錢沒錢,有財務共識好向前
此次會議中對齊了理監事們對組織財務的了解、重新校正短期策略目標、達成共識討論具體選項、與利害關係人展開溝通。
閱讀全文余孟勳隨筆/有錢沒錢,有財務共識好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