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孟勳
個人捐款全年蒸發 376 億,富人捐款雪崩、中產與中高齡成公益主力/《公益觀察 2023》
臺灣人在兩岸政治、俄烏戰爭、疫情與經濟、環境災害衝擊等常態中,已經因民主自由、多元開放與迭代學習的能力,培養出足夠的韌性,更願意友善的與他人連結,將能無懼面對新挑戰。
閱讀全文個人捐款全年蒸發 376 億,富人捐款雪崩、中產與中高齡成公益主力/《公益觀察 2023》10 大重點看臺灣捐款:疫情中反增 30 億、青少年比不上毛小孩吸睛、金融業最慷慨但也最警覺/《公益觀察 2022》
現在我們說韌性,是社會或組織在經歷災難後,能從中學習知識與經驗,不能被同樣的災難和失敗,打倒第 2 次。
閱讀全文10 大重點看臺灣捐款:疫情中反增 30 億、青少年比不上毛小孩吸睛、金融業最慷慨但也最警覺/《公益觀察 2022》大疫時代的捐款調查、企業捐助樣貌、風險社會的責信新意義/公益責信協會
隨著社會地景的劇烈變動、數位科技發展逸出人類想像,以及實證精神的不斷擴張,公益責信也具有新時代的意義。
閱讀全文大疫時代的捐款調查、企業捐助樣貌、風險社會的責信新意義/公益責信協會從臺鐵事件到烏俄戰爭:政府發動募款排擠民間募資,是否真能嚴以律己?/公益責信協會
從去年太魯閣號事件到烏克蘭援助,都是由官方主導、幾乎沒有其他公益組織募款的空間。對比公益組織,政府部門既是球員又是裁判。
閱讀全文從臺鐵事件到烏俄戰爭:政府發動募款排擠民間募資,是否真能嚴以律己?/公益責信協會每 2 人就有 1 人捐款?全臺捐款年收破千億,近 20 年來首次大調查/《公益觀察 2021》
公益組織的溝通能力相當重要,必須想想如何帶領行動者一步步參與,從捐款人變成一起改變社會的合夥人。
閱讀全文每 2 人就有 1 人捐款?全臺捐款年收破千億,近 20 年來首次大調查/《公益觀察 2021》2021 捐款市場與企業公益合作調查:用地圖找到彼此,用對話搭起橋樑
《NPO X 企業跨界合作地圖》從組織架構、內容編輯到版面設計,都是以促成雙方「對話」為最大核心宗旨。
閱讀全文2021 捐款市場與企業公益合作調查:用地圖找到彼此,用對話搭起橋樑余孟勳專欄/太魯閣事故該捐多少才夠?支持修法讓愛心不再被浪費
究竟應該捐款多少才夠?一場重大事件到底該處理到什麼程度,才是合理完善?
閱讀全文余孟勳專欄/太魯閣事故該捐多少才夠?支持修法讓愛心不再被浪費2020 成果報告:讓世界不限於眼前,讓內容不只如此
期待有你一同加入、支持多多,讓世界不限於眼前,讓內容不只如此。
閱讀全文2020 成果報告:讓世界不限於眼前,讓內容不只如此公益人才成為亞洲共同困境,臺灣:勞動條件低落、專業養成極度欠缺/詳解亞洲公益指數(下)
臺灣社會部門的精神正從社會福利輸送轉向人權、環境、勞動倡議等,年輕一代正經歷社會服務的「再定義」。
閱讀全文公益人才成為亞洲共同困境,臺灣:勞動條件低落、專業養成極度欠缺/詳解亞洲公益指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