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暴母子報警 3 次未果,監院:警找人「喬事」、社政失靈、縣府欺上瞞下

彰縣母子長期受暴,曾多次求助縣府、警方和社會處,卻直到向網紅求助後,受虐情事才被重新徹查。孩子身上雖早有傷疤,社工或教保人員也未能警覺並通報。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彰縣母子長期受暴,曾多次求助縣府、警方和社會處,卻直到向網紅求助後,受虐情事才被重新徹查。孩子身上雖早有傷疤,社工或教保人員也未能警覺並通報。
Read more數位行善逐漸成為趨勢,手機支付人數攀升2倍。公益團體不只需要優化數位工具和資安,定期定額捐助的觀念也還有待推廣。
Read more繭居者父母常遭親戚友人批評「都是爸媽教不好才會變成這樣。」父母因而感到羞愧、不願意讓子女繭居一事曝光。
Read more公益組織的溝通能力相當重要,必須想想如何帶領行動者一步步參與,從捐款人變成一起改變社會的合夥人。
Read more「在專案裡,NPO 夥伴才是主體,他們代表非營利組織的觀點和期待,我們只希望透過提問,陪他們釐清困難與問題。」
Read more鼓勵個案給予回饋,能有賦權的效果。「個案能藉此梳理自己的生命、知道自己的聲音能被重視,也認知到有權利和能力獲得更好的生活。」
Read more公部門與民間合作破局是政治操作,還是政治人物未做利益迴避,或是單一組織的聲譽讓人質疑,值得近一步觀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