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衛修法3】醫院轉銜斷裂、社區群龍無首,出院病人如何重返人生?

醫院和社區若沒有同心協助病人銜接生活,容易讓精神疾病患者在不穩定的生活中復發,讓所有人在住院過程中的努力功虧一簣。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醫院和社區若沒有同心協助病人銜接生活,容易讓精神疾病患者在不穩定的生活中復發,讓所有人在住院過程中的努力功虧一簣。
Read more不少學校因為確診人數多、全校停課,但很多學生並非匡列者,因此家長如果請假照顧孩子,也不能申請防疫補償。
Read more現行法律以治療為導向,只聚焦在處理「病情」,卻不討論人如何在社區裡好好生活。
Read more臺灣現況下,病人生病後幾乎全由家屬承擔照顧。慢性精神疾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顧者,平均照顧年數長達 17.13 年。
Read more對我來說,機構剝奪自由是事實,但有同儕談話、相對好的照顧,與屬於自己的小空間,至少對我來說是好的。
Read more監護的目的,是用一定程度的「治療」讓病人穩定,能夠銜接社會,重返日常生活,達到社會安全的目的即可。
Read more監察院調查委員監委王幼玲、高涌誠表示,應避免「以治療為由,長期拘束精神障礙犯罪者的人身自由」
Read more勞動部公布,護理機構、老人機構、身障機構等工作人員,如果染疫,都屬於職業災害,可請領津貼或補助。
Read more社區住戶包括 50 名孩童、20 位養父母,以及 65 名長者,由社工協助居民建立起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讓青銀與老幼相遇、互動。
Read more王婉諭長期投入兒少保護、精神障礙、居住正義、犯罪被害人保護等領域,讓倡議團體看見與體制內連結的機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