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福源/徒具形式的精衛修法(上):出院後不到 5% 的人能帶病生活,社會悲劇一再重演

痛心的強調,請在醫療之外,在社區裡給精神障礙者及照顧者足夠的支持,而不是任由社會悲劇一再發生。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痛心的強調,請在醫療之外,在社區裡給精神障礙者及照顧者足夠的支持,而不是任由社會悲劇一再發生。
Read more此次的修法應積極發展早期介入、主動、以整個家庭為對象的服務和社區危機處理機制。
Read more取經自北歐的保母制度、向德荷學習的多世代共融園區、延襲國際準則的會所模式,都是臺灣 NGO 向外學習、在地實踐的模式。
Read more經歷疾病是不容易的事,如何更接近患者,使孤立、絕望的聲音得以調音調頻,過程中有許多要溝通、學習的地方。
Read more擁抱汙名,是翻轉那些要病人自我否定的醫療論述,打開何謂「病人」與「瘋狂」的討論空間。
Read more移植北歐的公共托育、向德國取經的多世代共融、遵循全球標準的精障會所,多層次的模仿、落地後的創新,你學會了嗎?
Read more「幻聽」好像是一個離一般人很遙遠的經驗,但可能也沒有這麼遙遠。
Read more「我爸媽說不要把姊姊狀況告訴別人,我打來是不是背叛家人?」「他們都說我沒教好孩子。孩子把自己關起來,我也把自己關在家裡。
Read more「沒有我們的參與,不要替我們做決定!」的核心精神更切要的指出何謂平等參與,以及融入社會的意義。
Read more我們更要一同思考的是:要怎麼談論,才有助於拓開集體意識裡的瘀青、重塑舒朗的連結與支持感。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