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大重點看臺灣捐款:疫情中反增 30 億、青少年比不上毛小孩吸睛、金融業最慷慨但也最警覺/《公益觀察 2022》

現在我們說韌性,是社會或組織在經歷災難後,能從中學習知識與經驗,不能被同樣的災難和失敗,打倒第 2 次。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現在我們說韌性,是社會或組織在經歷災難後,能從中學習知識與經驗,不能被同樣的災難和失敗,打倒第 2 次。
Read more隨著社會地景的劇烈變動、數位科技發展逸出人類想像,以及實證精神的不斷擴張,公益責信也具有新時代的意義。
Read more如果我們想要尊重珍惜普世的人道價值,所有的(援助)行動都應該要理性與感性兼具,並以此來思考和打造一個更好的未來。
Read more企業與民間團體如何攜手,創造出符合企業目標與非營利公益目的雙贏,也讓彼此都能發揮所長,共榮成長?
Read more在經濟與非經濟效益之外,文化遺產與藝文領域的發展甚至可促成整體生活品質提升、批判性思考,創造力與社區再造等社會整體發展。
Read more紅會未來是否能摸清自身角色,和政府達成共識,承擔自身所能達成業務,進而翻轉民間印象,還需靜觀其變。
Read more建議公益組織立刻主動跟捐款人溝通,不要在這整個事件裡隱身。
Read more令人憂心的不只是肺炎,還有公益捐款長期持續萎縮的趨勢,是否代表慈善事務或公共領域的退縮?
Read more未來的社會需要什麼樣的公益組織,而我們,能成為那樣的組織嗎?
Read more結餘不是罪惡,但這個財務結果,是對應著什麼樣的發展藍圖?組織有沒有能力執行這個藍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