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週報|11/19-11/25】未來手語也能立遺囑、政府主動「提醒」身障者避孕有補助、第一份動保「捐款資料庫」出爐

關注動物權益的媒體「窩窩」 11/21 公布全臺第一份動保團體捐款資料庫「動保捐款搜尋器」,值得民眾參考。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關注動物權益的媒體「窩窩」 11/21 公布全臺第一份動保團體捐款資料庫「動保捐款搜尋器」,值得民眾參考。
Read more立法院 11/19 三讀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全臺每年 8000 件跟蹤騷擾案件,未來將不再「無法可管」。
Read more聯合國氣候峰會 11/1 開始在英國舉行,但主辦方卻沒有提供無障礙交通,導致需要坐輪椅的以色列部長錯過峰會。
Read more許多輕度聽損兒,因為拿不到助聽器補助,可能錯過說話能力發展的關鍵期。明年起,輕度聽損也有機會拿到補助。
Read more校園與機構成為性侵高風險場所,心智障礙孩子尤其是最高風險群。原住民和男童的受害比例持續攀升,男童受害甚至幼小化至 0-6 歲。
Read more我國籍的信奇與澳門籍的阿古是一對同性伴侶,2019 年登記結婚遭拒,5/6,臺北高等法院宣判信奇與阿古勝訴。
Read more立法院 4/14 初審《職災保險法》,各黨立委都主張將社福移工納入強制投保對象,雇主每月多繳 41 元保費。
Read more布農族獵人王光祿因為獵殺山羌被判刑,最高法院聲請釋憲。3/9,大法官召開「言詞辯論庭」,邀各領域專家發表意見。
Read more雞排妹公開自己被性騷擾的經驗後,發起「性騷/性侵真人故事募集計畫」,鼓勵受害者寫下經驗投稿,透過文字,自我修復。
Read more高雄一對弱勢夫婦帶 2 名身心障礙子女自殺,這個家庭雖然有資格申請喘息服務,但母親覺得照顧孩子是自己的職責,沒有使用喘息服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