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沉睡的失智資金:南韓失智長者資產達 154 兆,詐騙風險高、破壞經濟循環

小美/「狠心的媽媽」背後:我留不住你不是不愛你,是想給你更好的生活

【專題|障礙女性的婚育路】從「完美的母親」解放,摸索多元家庭的樣貌

【專題|聽我們的故事】原住民轉型正義:政治受難歷史與創傷療癒

逆轉平等進程,紐西蘭倉促修改《同工同酬法》,低薪照顧工作、公共服務首當其衝

身障政策與無障礙環境的建立需要整個社會的協助,透過教育與議題推廣,讓大眾意識到身障議題不光只是一種助人的選擇,而是具有普世性,因為每個人都可能在某個時間點(或年紀漸長之後)無法再如常活動身體。
NGOs 應該勇於(或至少嘗試)向贊助者們提出真實的回饋,這不只是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被聽到,也是為了促使贊助者真正檢視贊助計畫的優缺點,打造健康對等的贊助者和 NGOs 關係。
聯合國發布《全球數位協作指南路徑圖》,除了提供一個解決國際間「數位治理落差」問題的指引框架,也點出在數位時代,各國政府不能只是被動等待出問題之後再開始補網路安全的破洞,而必須主動且不斷滾動調整數位治理策略,才能妥善利用數位技巧帶來永續的社會發展。
面對爭議事件,沒有人知道什麼是「最正確的答案」,永遠都是在各種自我詢問中尋找那個「最好的猜測」。採取行動可能會帶來風險,但即便如此也需要有所作為,才能夠為問題帶來轉機和改變,這才是 NGOs 始終應該努力的方向。
網路是把雙面刃,虛擬貨幣、部落格還有線上平臺讓 NGOs 可以超越實體國界連結全世界,但網路也同時充滿危險,比如那些潛藏在水面下、隨時可能威脅個人隱私的、看不見的暗網世界。
NGOs 數位能力進展有限,這波 COVID-19 疫情是危機也是轉機,迫使 NGOs 檢視整體數位策略,加快數位化的腳步。
International IDEA 秘書長 Kevin Casas-Zamora:「即便在民主國家,人民以選票委任的政府與領導人,也出現為了防疫而傷害民主制度和人權的政策。」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至今仍未解除,各項疫情對 NGOs 衝擊的調查報告也陸續出爐,整體而言,公益界的財務前景不太樂觀。
這波疫情對世界造成全方位的衝擊,NGOs 即便受到程度不等的衝擊,依然發揮各種創意,持續提供服務,同時熱切期盼大家的支持,共度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