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作 & 公民參與
【帶病生活6】支持性住宅:許一個自立生活的夢,生病也能自己決定怎麼過日子
搬到家園後改變真的很大,我是在那之後才真的能和聲音和平共處。我們還約好以後如果家園(方案)沒了,我們就自己出去租房子住。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6】支持性住宅:許一個自立生活的夢,生病也能自己決定怎麼過日子【帶病生活5】背離國際的康復之家,如何成為社區復元的起點、生命中的綠洲?
「當時我們(評鑑)總拿第一名,但每個人看起來沒有比較好。一直到後來有了以住民為主體的概念,才在大家臉上看到光芒。」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5】背離國際的康復之家,如何成為社區復元的起點、生命中的綠洲?一年後的萬華現場(上):大疫餘波下,沒有誰是局外人
相比於去年兵荒馬亂,今年疫情影響更深更廣,萬華地區許多老人、新住民、中低收入戶或無家者,疫情期間的生活「起伏伏伏……」。
閱讀全文一年後的萬華現場(上):大疫餘波下,沒有誰是局外人【帶病生活2】「我還是會看到鬼,但我不會怕了」當復健中心成為看顧彼此的社區據點
宜德 21 歲發病後,有了幻聽和妄想。然而如今,他學會和自己的疾病共處。多年來走不出家裡的精神病人,不只找到重心,還有了想望。
閱讀全文【帶病生活2】「我還是會看到鬼,但我不會怕了」當復健中心成為看顧彼此的社區據點美加澳數十年 ACT 實踐:5大核心讓精神病人在社區穩定生活,有效支持家庭/【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光是跟醫生談談「最近做了什麼」、「感覺怎樣」是不夠的。我們的工作,就是協助這個人取得在社區裡自立生活所需的「一切」。
閱讀全文美加澳數十年 ACT 實踐:5大核心讓精神病人在社區穩定生活,有效支持家庭/【創新!不是空話】專欄【專題|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
期望多多益善的【帶病生活】系列和紐約降落傘計畫、多倫多精障快遞公司、加拿大 ACT 計畫等國內外整理報導,能讓你我更理解精神疾病相融於社會的各種樣態。
閱讀全文【專題|帶病生活】出院之後,我的生活支持在哪裡?【Q & A】精神病人觸法除了終身關進醫院,我們還能做什麼?/連署阻止無效修法(下)
司法和醫療都無法承擔所有社會任務。應盡快讓社福或社區支持網絡進場,投注更多資源在重返社會的追蹤輔導。
閱讀全文【Q & A】精神病人觸法除了終身關進醫院,我們還能做什麼?/連署阻止無效修法(下)看見真實的需求、有意義的創新:讓家庭在社區落地生根、安心生養/創學程 3 :創新,從解決問題開始
在臺灣,平價、優質的幼兒園型態如何展開佈建;何以建立社區連結,使社會住宅成為婦女重新安居自立的所在?
閱讀全文看見真實的需求、有意義的創新:讓家庭在社區落地生根、安心生養/創學程 3 :創新,從解決問題開始1個家庭8個單位在服務,跨專業的網絡合作如何可能?/社會工作超前部署(下)
疫情期間出現許多新案家,急難救助無法完全對症下藥,一線社工卻從家庭的生活脈絡中,窺見案家的財務問題與致貧原因。
閱讀全文1個家庭8個單位在服務,跨專業的網絡合作如何可能?/社會工作超前部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