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6個提問認識「微笑憂鬱症」:和憂鬱症有什麼不同?看起來很快樂,但內心很憂鬱?/《微笑憂鬱》

「以兒少為中心」的兒童節目如何製作?孩子的各種樣貌與悲喜,都值得被看見!

什麼是自閉症?我們由下而上理解世界、擁有特殊興趣、誤解與嘲笑讓我們隱藏自己/《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澳洲友善會議指南:不只重視性別、無障礙,還有空間氣味、參與者稱呼的全方位共融/【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IKEA 新莊店:18 年來沒有身心障礙夥伴離職,傾團隊之力共融

因為一天要審的案子太多了,長官、前輩不會鼓勵社工對每個個案逐一家訪,通常只能在辦公室審案、仰賴個別工作者的價值觀紙上作業、篩選出受困民眾,再利用彈性審核技巧協助取得社會救助資格。
文欣到公所工作後,被數不盡的低收申請案淹沒,時常要很倉促的做審核決定。就算知道民眾的難處,可能也沒辦法協助,更難有心力追蹤一個低收家庭的變化。而幫助人變好,卻是助人工作的動力來源。
《黑白大廚》廚師愛德華李創辦的非營利組織 LEE Initiative 不只年年培力女性廚師、致力於餐飲業性別平等,也開創計畫照顧食材生產者、餐廳員工,撐起一片餐飲業的照顧網。
超過 10 個聲援團體抗議勞動部多元陪伴照顧服務試辦計畫修法過程欠缺溝通,擔心鐘點移工納入責任制更容易遭剝削;勞動部則回應,此計畫不是要取代長照,而是希望有更多服務選擇。
我們整理出臺灣近年變動、攸關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的 10 項措施,盼能讓障礙者及大眾更了解這些新進展,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同時,文中也會補充目前制度仍能持續改進的地方。
「我希望大人能蹲下來,讓內心變成 95 公分高,跟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過程。當你和孩子平視時,彼此的關係就會有所改變。」孩子們將凱道打造成屬於自己的微型城市,也讓兒童權益得以實踐。
監察委員葉大華、蘇麗瓊日前提出調查報告,揭示安置在成人機構(如護理之家、身心障礙機構等)的特殊需求兒少的困境,包括成人機構無力擔負家長角色、缺乏兒少發展環境、踏入職場轉銜困難等。
颱風假期間居服員終止服務,我尿在床上、整天沒吃東西,終於等到個人助理來,我得用短短 2 小時服務時間吃飯上廁所。我支持天災假立法、訂定配套措施,讓獨居重障者能更安心的生活在社區中。
永和衛生所首創身心支持小站,集結在地盟友減少精神疾病服務案量、阻止許多自殺案件。他們相信,建立一個友善場域,可以讓精神病人有機會融入社區,做社區的志工、好鄰居,而不只是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