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盼/和思覺失調症朋友展開對話的3個方法:在破碎和混亂間聆聽、靠近感受

關於「一種__的社工觀點」專欄:社會工作是一種很特別的工作方式。走進別人家、認識一家大小左鄰右舍,和對方一起煩惱錢從哪裡來、吵架怎麼辦、人生目標往哪去⋯⋯只可惜,這些與人同在的時刻,社工在想什麼、工作方法是什麼,很少被記錄下來。

「一種__的社工觀點」,可能是「一種服務精障家庭的社工觀點」,或「一種來自中產階級的社工觀點」,不是什麼絕對的道理,但就是我這一路上的積累雖然覺得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想試著整理我的經驗,也期待看到更多社工現身。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當中,常提到「語言解構」—— 語言缺乏邏輯難以了解、講話問東答西、脫離現實等。許多人即使在服藥多年後,身邊的人仍然難了解他的言語,不知道如何回應。

最近我正在整理工作經驗,想到也曾經驗到「如何在對方混亂的語言下展開對話,試著找出連結和彼此理解的可能」,也想把這些整理用文字記錄下來。

雖然我有一些和思覺失調症朋友互動的經驗,但說實在的,對方願不願意、適不適合和你展開旅程,共同面對關係當中的誤解、磨合、甚至失望,其實都需要雙方保持著「一起前行」的意願。我被拒絕的經驗也所在多有,沒有什麼一體適用的方法,以下只是一些個人的經驗分享。

和社工展開合作,一起面對生命當中的困難,其實是一個很冒險的舉動,過程中也有很多的磨合、繞圈、挫折和失敗的時刻,要一起經過這一切,需要雙方一直「決定」一起努力下去。

因此,我始終感謝那些願意和我一起踏上旅途的人,在旅途中認識彼此,也在旅途中認識自己,找到相處的方法。

1. 面對文字拼盤般的語言,從「關鍵字」聆聽對方的處境

常常和思覺失調症的朋友講話時,他們的話語常常前言和後句無法銜接,當我試著去追問和理解,好像更陷入了語言的迷宮之中。例如上一句在討論去復健機構,忽然下一句講到總統的臉書貼文。

我常常心裡有一個畫面,就是這些句子不是用邏輯和因果的方式存在,而是在訴說的過程中,像是有一個探照燈,在腦海中突然照亮了哪一個記憶或經驗。

也就是說,在對話中,某個關鍵字或是情節屢屢出現,像是被探照燈照到。通常這個一直浮上來被講到的話語,會連結著一些故事、一些心情、一些回憶中的畫面。

例如他覺得總統的貼文表達了對他的鼓勵,因為他有一些信任的長輩也曾給他鼓勵,用訊息支持他,讓他覺得總統發文也是在對他說話。而此刻要去復健機構特別緊張,所以他需要使用這些鼓勵來幫助自己前進。

雖然我無法理解為什麼總統貼文和個人有關,可是聽他的言語中不斷出現的主題或言語「對他比讚」,再對照看看他現在的處境,和對方核對一些猜測(例如:我在想是不是每天要出門都很緊張,很需要幫自己打氣呀?)有時候,我們就可以多了解一點散落的文字拼盤後面,對方此刻是什麼狀態。

圖/582 CLAIRE on flickr @ CC BY-ND 2.0

2. 外在的聲音:真假不是最重要的,理解他內心對自己的控訴

混亂而難以理解的語言,有時候也來自對方聽見了別人聽不見的聲音,必須要去回應那些幻聽中的責罵,因此思覺失調症的朋友會自言自語、讓身邊的人難以理解。

之前我曾有機會閱讀和訪談同儕團體「聽見聲音網絡」(Hearing voice network,簡稱 HVN),其中聽到聲音的經驗者表達,「能夠掌控聲音、比聲音強壯」是在幻聽之下仍然可以好好生活的一個要點。(參考:【影音】你不孤單!幻聽也可以好好生活:超越聲音、接納經驗,學習應對並與它和平共處

因此面對一些朋友和我分享「幻聽常常罵我沒用」、「路人覺得我該死」的時候,我常常問他們「你覺得他們說的有道理嗎?」我希望能拉開他們和聲音的關係,不這麼全面的用聽到的指責來界定自己。

有時候這會幫上忙,我們幫幻聽取名字、討論哪裡有道理哪裡沒有,怎麼跟幻聽辯論。但也有一些時候,他們低著頭跟我說,幻聽說的都是真的,他們真的是很糟糕的人。

自己內心苛責自己的聲音,變成耳朵實際聽見的叫罵、變成別人眼神中的不懷好意、竊竊私語中的取笑,這時,世界變成了一座巨大的鏡子,裝滿了對自己的憤恨。

很多時候,身邊的人也成為自恨的鏡子,覺得他們在嘲笑和指責自己,所以為了保護自己,對身邊的人發怒,用力的推開。

但我常常想起,我之前讀古老精神分析的書籍提到「如何和思覺失調症的朋友工作」時,要我們常常記得:很多時候,看起來可怕的生氣,可能後面有很深的害怕

有一些時刻,並不是每次都這麼美好,但如果可以堅定的讓對方知道自己是友善、不想要傷害他,那個像是噩夢般的世界就可以打開一個空隙,有不一樣的陪伴可以存在。

也有一些思覺失調症的朋友讓我學習到,當比較沒有壓力、覺得自己被接納了、不討厭自己的時刻,聽到的聲音內容就轉變了。聲音沒有這麼可怕了,甚至是友善的、願意鼓勵自己的。

3. 和對方站在同隊,好好聆聽也能帶來療癒

有時候,明明是自己的感官實際感受到的,實際看到、聽到、覺得害怕的經驗,卻難以被理解,別人很快的說「那是假的」,其實是很痛苦的事情。

當自己的感官經驗不被採信,那麼,覺得危險的時候要反擊嗎?可以逃跑嗎?這些時刻都變得非常難判斷,自己的感受不被他人肯認與相信,也讓人非常孤單。

很多時候,可以好好把這些話說出來,好好被聆聽,就是很療癒的經驗。有時候我只是坐著,對方滔滔不絕講了一個小時,眉頭就舒緩了、人就開心了起來,甚至被說「能夠暢快的好好說,是每個月可以活下去的目標」。

僅僅只是有人願意好好聆聽而已。

圖/廷宇 王 on flickr @ CC BY-ND 2.0 @ CC BY-ND 2.0

很多時候,雖然語言無法理解,但是人的情緒可以被貼近處境可以被看見,焦急激動的心就會緩和下來。

也有一些時刻,有一些家屬遇到的困難是,思覺失調症的家人所提出的要求感覺很脫離現實,不知道如何替他解決。

例如覺得有人要害他所以要報警、覺得家裡有監視器,因此家屬們也容易陷入爭論、想要證明對方是錯的。有一些狀況的確很棘手,我也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我自己還是比較傾向焦點不是爭論對錯,而是回到關係中來討論:

「你希望我做的事情對我來說有困難,那我們應該要怎麼處理?」

「我想這對你造成很大的不舒服,但我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你想聽聽看嗎?」

試著理解對方在意的事情,也讓對方理解自己的狀態,在關係中找出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作法,彼此互相協商。不是否定對方的經驗,而是希望對方也同時看顧自己的需要。

然而,很多時候沒有這麼理想,雙方在激烈的狀態下沒有對話的空間,或關係不夠有餘裕,可以一起面對磨合的過程。但就是,希望往這裡走去,不只是因為我想要這樣對待他人,也是因為我想要被這樣對待。

思覺失調症的朋友,很多時候在面對一個很可怕的世界。因為要面對這個只有自己才看得到的可怕世界,所以必須要奮戰、抵抗。沒有幻聽經驗的人,不知道對方在面對甚麼,對於他們行為舉止或激動的情緒可能無法理解,甚至感到害怕。

可能這個狀態會一直持續,痛苦也只有他在承受。或許身邊的人能做的,就是成為他的隊友,讓他在面對可怕的世界時不孤單,可以感受到連結和被理解。

努力貼近不同的聲音和感受

我有時候在快要睡著的時候,會感覺自己的理智變得鬆散,話語破碎的在腦中浮現,像是自由聯想那樣。有些平時壓抑的字眼,用力跳出來占據了腦海。

「這是思覺失調症的朋友所感知的思維方式嗎?」我在想。

我常常覺得自己是無人注意的人,所以當有人分享自己被大家裝監視器偷看、暗殺、一舉一動隨時都被盯著的時候,我實在很難了解那是什麼經驗。

但後來我想,如果我深夜走在沒有人車的路上,突然有比我高大的男性經過我,雖然理智上覺得大致不會怎麼樣,但還是會開始緊張、呼吸急促,這些生理現象是沒有辦法靠著意志力壓下去的。

「這也是他們的經驗嗎?」我想。

所有的經驗都只能揣想與貼近,不是真實的感同身受。有些時刻,這些如夢境般的言語,也讓我去感覺,啊,思維也是可以這樣進行的嗎?人還可以怎麼樣去體會這個世界、敘述己身的經驗呢?

我總是會怕這種過於浪漫的想法輕忽了受苦的經驗,但每到這種結尾的時刻,還是會天真的想,如果所有類型的聲音都能夠被好好聆聽就好了,每個看見和感知世界的不同方式,好像也讓這個世界豐富了起來。


延伸思覺失調&一起帶病生活的經驗:
1. 【影音】你不孤單!幻聽也可以好好生活:超越聲音、接納經驗,學習應對並與它和平共處
2. 【帶病生活3】「還有幻聽沒關係,只要分得出真假」勞動陪伴與同儕支持,讓病人成為一個新人
3. 美加澳數十年 ACT 實踐:5大核心讓精神病人在社區穩定生活,有效支持家庭/【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4. 尹湘/在我離世前:給家人、同學、助人者們與疾病的 12 封信
5.「發病的人不是鬼」茁劇場《走過愛的蠻荒》理解生命中的為難、多一點溫柔


你的一筆捐款,讓許多脆弱處境和善意行動被看見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郭可盼
郭可盼

擔任社工邁向第 8 年,和青少年與精神困擾的家庭們一起工作,偶爾當戲劇治療師,偶爾寫作。仍然常常在「努力成為自己期待的樣貌」和「理解自己的限制」中掙扎。

其實很憧憬可以在社區蹲點的工作者,但因為無法應付大量社交,所以選擇和少少的人、慢慢一起工作,像是等待一株植物生長。

很多時候沒辦法給出什麼答案,希望可以成為別人路程中的旅伴,一起慢慢找出路。

文章: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