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萬華紅燈區到珍珠家園,中國籍女子林双:「我在這裡沒有罪,睡得著」/《茶室女人心》

編按:游擊文化於 5/31 出版了《茶室女人心:萬華紅燈區的故事》一書,作者李玟萱曾於 2016 年撰寫《無家者:從未想過我有這麼一天》。

本書採訪了 12 位曾在萬華茶室工作或從事性交易的女性,透過 12 段擁有特殊境遇女性的故事,看見民國 40、50 年代來到萬華討生活的女性,還有始終涵融不同來者的萬華。

書中也收錄了珍珠家園婦女中心工作者的故事,珍珠家園關注茶室工作者、性工作者、獨居長者和弱勢婦女。這些工作者分別來自荷蘭、新加坡與臺灣,陪伴婦女們一段時光。

本篇取自書中〈大陸新娘〉,透過來自中國的女子林双的經歷,體現當時透過「假結婚」來臺、輾轉從事照護工作/茶室工作,在中國與臺灣之間不斷流動,也在臺灣不同縣市遷徙的女性身影。

本篇文章使用的照片,取自本書〈珍珠阿嬤攝影集〉,照片中的場景,包括龍山寺周圍夜市和茶室街景、茶室包廂等。由於茶室的客人、老闆和小姐不願入鏡,為了捕捉茶室場景,珍珠家園的工作人員帶了幾位婦女重回茶室,租了一間包廂辦同樂會,大姊們在包廂裡盡情歡唱。

撰文/李玟萱

2000 年時,林双的媽媽建議她像其他許多中國女子,以假結婚的方式去國外賺錢,日本尤其是首選。

但林双擔心語言不通,且她的故鄉福建省福清市是專辦來臺灣的大本營,只要 3 萬人民幣(當年換算新臺幣約 13.6 萬元),幾個月內就能辦妥手續來臺。

因此,一開始捨不得離開小孩,來臺舉目無親,也害怕嫁錯人的林双,在 37 歲時以假結婚的方式,嫁給一位大她 2、3 歲、「看起來老老實實」的屏東人。

「都是錢的誘惑啦!」

2003 年,醫院因為 SARS 大缺工,40 歲的林双臨時上陣當起看護,毫無訓練的她,照顧第一個病人時,因為不會抱著病患移位,2 人都摔倒在地,家屬立刻要求換人。

後來林双改到安養機構,但在幫忙因飛機失事摔成植物人的病患沐浴時,對方的眼珠突然骨碌碌轉向林双,她嚇得第 2 天早晨 6 點就逃跑。

仲介公司老闆鼓勵她再試試居家照顧,結果當天夜裡,她照顧的老人家翻身摔下床,壓在打地鋪的林双身上。

好不容易漸漸做出一點心得,考取照服員證照後,林双跑離屏東的先生。她開始在新竹以北的各大醫院巡迴,日薪 1500 到 1800 元不等,一個班接著一個班的努力賺錢。

示意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網站

然而,她唯獨 2 種患者不接:一是肺結核病患,因為晚上睡覺必須戴著 N95 口罩不能脫;另一是需要抽痰的病患,「我心軟啦,很可憐啊……抽到整個人都像要爬起來……我心疼、下不了這個手。」

工作穩定後,林双一取得身分證就立刻跟先生離婚,卻又幾乎無縫接軌的在別人牽線下,和醫院附近的建築工人成了男女朋友,林双承認:「哎呀,就是錢的誘惑啦。」

這位建築工人每月收入 7、8 萬,給林双 2、3 萬,而且他希望林双繼續在醫院當看護、平時不要煩他,只要在病人和病人交接的空檔陪他在賓館約會,一個月放假回家 2、3 天就好,他喜歡維持單身漢的感覺。

其實早在臺南當看護時,已婚的仲介老闆就曾表示,只要林双願意,「從今以後妳就是老闆娘。」但林双拒絕了,「因為我剛來那時候,滿心就想自食其力賺錢,沒有想包養這個事情。」

林双事後懊惱自己太傻,因為她還婉拒過一位大她 20 多歲的老先生,對方慫恿林双若願意改嫁,就贈送她一棟透天厝。但林双嫌對方太老,只能親手將一棟房子往外推,最後房子到了一位 50 多歲的婦人手中。

但真正讓林双動搖的原因,是認識一位同樣從中國假結婚來臺的小丹,當林双拚死拚活賺錢時,小丹則到處從男人身上撈錢寄回家,讓她心裡很不是滋味。

「老的也要、年輕也要,他媽的什麼都不做,光靠男人養就能過活……我為什麼這麼傻啊?」林双賭氣:「好啦,來一個人看上我,有錢我也去啦。」

「我要趕快賺一賺,回去帶小孩」

林双改變的不只讓男人包養,她還利用接班的休息時間,到萬華茶室兼差。她對這行業並非毫無概念,因為在臺南時,小丹曾騙她到麻豆的茶室上班一個晚上,「男生就色狼嘛,我受不了,連夜跑掉。」

2012 年,林双不跑了,她給自己的理由是:「我要趕快賺一賺,回去帶小孩啊。」其實,來臺 12 年,即使帶小孩,也該是孫子輩了。

示意圖,非文中提及人物/萬華巷弄間的茶室;Zoe Chen 攝影,游擊文化提供 

林双坐檯的茶室裡,大部分都是中國籍姊妹,來自福建省的尤其多。林双和 3 位姊妹合作,她們負責到廣州街與西園路口攬客,人稱「伊拉客」,人拉進來後由林双顧檯,陪客人泡茶、聊天。

攬客的姊妹只要邀一個客人進來,就可以跟老闆抽 3 成的酒水錢,一天若做到 2、3 桌,就能有 1 萬塊收入,林双則只拿基本坐檯費,每人 300 元。但林双對客人很有耐心,即使不會喝酒、不陪客人出場,也能靠著好服務賺到一些小費,幸運的話,可達數千元之譜。

為什麼不自己攬客賺大錢?「我害羞嘛,我這個臉拉不下來啦。」她更擔心的是,在萬華茶室坐檯的事被人傳回老家去。

兼差坐檯 4、5 年後,林双連看護工作都放棄了,也出去巷口拉客了。她說:「那是逼到沒辦法啦。」

因為合作的姊妹中,有人要她將小費分出一半,而這位姊妹還是在車禍後,林双放下工作陪伴她養傷一年多的同鄉。林双被欺負得受不了,決定不靠別人,自己前進第一線,雖然不若同伴強勢,只敢站在小巷口,但每個月收入竟能有 10 來萬。

林双賺錢的管道越來越多元,後來也開始辦理假結婚帶村子裡的人來臺,2 人還要套招移民署最愛問的幾個問題,例如「你睡床內側還是外側?」、「這幾天 2 人晚餐吃了什麼?」

相隔林双來臺的十幾年後,來臺假結婚的男性又比女性再貴上一些,她總共收了對方 6 萬多人民幣。

示意圖,非文中提及人物/萬華茶室文化老街;Zoe Chen 攝影,游擊文化提供

喜歡珍珠家園,來這裡卻有罪惡感

林双賺的錢早就超出當初來臺的成本,而且兒子當上職業軍人,女兒嫁給水電工人,經濟壓力已經減輕許多,但她還是希望能幫兒子女兒存結婚錢、買房錢,所以一直沒離開茶室。

她也知道自己內心相當矛盾:「當我能夠賺錢時,感到最有價值;當客人來時,我又覺得最沒有價值。」這樣的拉扯在遇到珍珠家園宣教士到茶室傳福音後,她知道不得不面對了,「我感覺是上帝找我,不是我找上帝。」

林双始終沒忘記自己從小就跟著奶奶信了上帝。當看護時,她傳福音給病人和家屬;在茶室坐檯時,即使 10 個客人裡有 8 個都想跟她性交易,她也堅決不去。「因為有一位神在我身上,從小我就聽過,犯姦淫的罪是大的。」

她平時每天禱告,但絕不會為自己的生意禱告。所以當她聽到同鄉的茶室姊妹向上帝祈求「讓我明天賺到錢」時,她忍不住惱怒:「妳敢講這樣的話?上帝會叫妳來做這個事情喔?妳不覺得很丟臉嗎?」

林双自己也不好受,她很喜歡珍珠家園的人,但每次從聚會離開後,她的心裡都很不舒坦。

是因為工作人員建議妳改行嗎?林双說:「不用他們叫我改行,我們自己聽了(講道)回去,都感覺心裡很難過……來幹嘛?來了回去還是不改,我就好像是小孩騙大人一樣啊,說改了、改了、改了,但還是沒改。」

矛盾的林双一時半刻改不了,只能漸漸減少到茶室上班的頻率。後來媳婦生產坐月子時身體出了狀況,她回去中國探親,並請家鄉的教會會友為媳婦禱告。結果一位會友在禱告後請林双到屋外,私下對她說:「妳有姦淫罪。」林双明白什麼事都瞞不了上帝,當下便承認:「我有。」

示意圖,非文中提及人物/珍珠家園婦女中心;Zoe Chen 攝影,游擊文化提供

那一次回臺後,林双將過去客人的聯絡方式全部刪掉,她害怕自己做了上帝不喜歡的事連累家人,「這個罪,我不要再犯下去了。」停掉茶室工作,最大的壞處是和工人男友的相處時間變多,男友嫌她煩,要她別再來臺灣。

但她不能不來,當看護時期,林双只要病人有一點點動靜就會醒來查看,經年累月,落下了睡眠障礙的毛病。神經衰弱的她,常常一天只能睡 2 到 3 個小時。林双張著眼看天花板,藥吃得越來越重,她說這藥只有臺灣有,還得靠朋友假裝生病多領一份才夠吃。

直到疫情期間,她冒著旅途風險回鄉了,她需要的藥,中國的醫院也領得到了。

在臺灣待了 20 年,家當只有 2 個包包,且幾乎都是舊衣服。「我做看護 10 年了……稍微穿好一點,你們臺灣女生都罵我啊。」

尤其是照顧阿公時,家屬會嫌她打扮得太漂亮,還要求她把衣服換掉,她只能從舊衣服裡,再換一件更舊的衣服,這習慣即使到了茶室,也沒太大改變。

看護與茶室,都不是她想要的工作

2023 年,中國解封,沒想到林双又回來臺灣了。她沒有重返萬華茶室,改去新竹的卡拉 OK 工作,她說,只是幫忙倒酒,客人不會上下其手,所以是小犯罪。

對於「罪」的標準,她心裡有一把尺。

林双感嘆:看護與茶室,甚至現在的卡拉 OK,都不是她想要的工作。她最喜歡做生意,也很想到幼兒園當阿姨,「我喜歡跟小孩打交道,餵小孩吃飯、哄睡……我以前就一直想做這個,只是沒有門路。」

來到臺灣 20 年,從看護到茶室顧檯攬客,始終沒忘記自己從小就跟著奶奶信了上帝。每當客人來時,矛盾著自己做了上帝不喜歡的、有罪的事。
示意圖,非文中提及人物/Zoe Chen 攝影,游擊文化提供

升格為外婆時,她在臺灣打拚;等到當上奶奶時,原本以為終於可以享受天倫之樂,媳婦卻不讓她帶孫子。過去她覺得自己最有價值的時刻,就是賺錢供應家裡,現在所有人都過得很好,「我回去也不知道要幹嘛。」

林双假日的時候會返回珍珠家園和大家一起聚會,但她一踏進去,睡意就無法抵擋的襲來,別人唱歌、讀經,她睡到頻頻點頭,連藥都不用吃。

她說:「我在這裡沒有罪,所以睡得著。

延伸閱讀:
1.《茶室女人心》推薦序:12 名堅毅女性的故事/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撰文
2. 念劍橋念到懷疑人生,趙歆怡來臺陪萬華茶室性工作者 14 年,終於找回自己/太報
3. 娛樂公關工會/被遺忘的幽靈勞工,在艱困中成為彼此的港灣
4. 酒店公關、拾荒者、受創少年,從家的百態中尋找共鳴/2022 貧窮人的臺北
5.【2021 萬華現場影輯】
①|網絡裡的人:沒有英雄的抗戰
②|艋舺川流:同島糧倉與生存渠道
③|新常態:昨日之傷與今日之盼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