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一面有多困難?矯正單位接見模式朝令夕改,收容人與家屬一面難求

編按:我國當前具有 53 個犯罪矯正機關,依照性質可分為監獄、技能訓練所、矯正學校、看守所、少年觀護所及戒治所等 6 類。根據法務部統計資料,直至 110 年 6 月底,矯正機關總收容人數為 52070人。

為了方便遠距離或行動不便的收容人家屬與收容人見面,法務部矯正署自 2002 年起開始研擬視訊接見服務,並架設「矯正署便民服務入口網」,讓家屬可以提前預約接見,希望在科技的幫助之下,相隔兩地的收容人與家屬更容易傳遞溫情。

然而,在矯正署積極改善受刑人權益的同時,一線監所管理員的緊急應變處境卻容易被忽視,缺乏資源的各個矯正機關更難以跟上矯正署的腳步。本篇討論包括遠拒接見、行動接見與 Line 接見模式在疫情下的各種變動,以及實務現場的因應。

矯正機關中的「通信」或「接見」服務,使收容人有機會和監所外保持聯繫,親屬和朋友的鼓勵,也有助於穩定收容人的情緒、鼓勵向善。當前的接見服務可分為:現場接見、電話接見、遠距接見、行動接見以及 Line 視訊接見。

今年 5 月中旬,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快速攀升,隨著全臺防疫升級為 3 級警戒,為了阻止感染源入侵矯正單位,5 月 17 日起,各矯正單位陸續公布接見服務的調整公告,矯正署則在 5 月 20 日統一公布,各機關自 5 月 24 日起全面暫停一般接見

在矯正學校擔任導師的吳老師,平日除了照顧學生(觸法的青少年),也需要負責與家長聯繫,他表示:「5 月 19 日那天的政策瞬間變化萬千,有些家長來到現場才發現不能接見,或是可以接見但不能送會客菜。」家長抱怨政策來得太突然,又沒有相對彈性的應變措施,煮好的飯菜送到矯正學校門口,卻送不到孩子手上,家屬難過卻也只能無奈接受。

面對朝令夕改的政策,導師們也無暇休息,為了避免家長們白跑一趟,只能趕緊一一致電告知家長新規定,並教他們使用替代的接見服務。

「行動接見」是防疫解方嗎?繁瑣的申請與審核令家屬卻步

在 3 級警戒之下,視訊接見模式似乎成了解方,當前的視訊接見模式可分為「遠距接見」、「行動接見」,以及因應疫情催生出的臨時政策「Line 視訊接見」。

早期,接見服務模式只有「現場接見」和「電話接見」,位於偏遠機關服刑的收容人往往因為無法見到家屬而情緒低落,為了見上收容人一面,家屬則需要舟車勞頓、花費大量時間,才能抵達收容人所在的矯正機關,許多貧弱的家庭也難以負荷長途旅程與花費。

為了讓收容人與家屬更容易相見、傳遞溫情,2002 年矯正署推出「遠距接見」服務,讓家屬能夠在鄰近住家的矯正單位,透過公家機關的視訊設備與收容人進行會面。近年,為了再提高視訊接見的便利性,矯正署於 2019 年 2 月起,於「澎湖監獄」、臺東「泰源技能訓練所」和「金門監獄」試辦「行動接見」服務,今年正式在全國各矯正單位實施。

收容人家屬可以自行在手機或平板電腦下載「行動接見 2.0」的 App,並在指定時間上線進行視訊會面。在疫情升溫的狀況下,「行動接見」意外成為防疫中的接見替代方案。

行動接見示意圖/擷取自澎湖監獄 行動接見宣導影片

然而,事情沒有預想的順利。行動接見申請方式繁瑣,更讓矯正學校的電話被打爆,「當家長遇到使用困難時,第一個一定先問導師,所以我想說自己去下載 App 來使用,才有辦法幫家長解決困難。」吳老師說:「但可能因為我不是家屬,並沒有審核通過,無法實際試用。」

由於無法親自使用「行動接見 2.0」App,當家屬詢問問題時,吳老師也經常一頭霧水,只能趕緊去問其他使用過的人,盡可能協助家長安裝 App 並進行線上預約。(參考:監獄行動接見申請懶人包教學

家屬使用行動接見遇到的問題包括──

1. 身分審核需要上傳許多證件和資料,流程過於繁瑣、不易操作;

2. 吳老師所待的單位只有一臺行動接見設備,一天只開放 10 個接見名額,整個單位約 200 位收容人的家屬難以成功預約、與孩子會面;

3. 矯正單位回覆資訊不清楚,想預約「行動接見」的家屬,卻可能預約到「遠距接見」;

4. 好不容易成功接通,卻因網路不穩、畫質差、容易斷線而中斷接見。

立意良善的行動接見政策,卻因為不夠完善的設計,反倒成為一線工作者新的負擔,對此吳老師無奈表示:「希望矯正署推出政策或設備之前,可以自己先用看看,不好用的東西不要讓人民用。」

防疫新政下被犧牲的線上相聚

為了穩定囚情,讓收容人有更多機會與家屬視訊見面聯繫親情,除了「行動接見」,矯正署還在今年 6 月 25 日(五)發文公告,要求部分矯正單位緊急開辦「Line 視訊接見」服務,直到恢復一般接見為止。各單位因此在 28 日(一)發布公告,表示將從 29 日(二)起辦理 Line 接見。行動接見與 Line 接見的差異在於,前者是由家屬申請,後者則是由收容人申請。

無論是「遠距接見」或是「行動接見」,都經歷了多次的會議決議、試辦才正式開始全面實施,對於矯正署突如其來要求辦理的「Line 視訊接見」新政策,各矯正單位如何化解潛在危機?

示意圖/by Adem AY on Unsplash

6 月 29 日,多家媒體積極報導矯正單位啟動 Line 視訊接見的新聞,文中可見收容人、家屬對於新政策的讚美和對矯正署的感謝,卻難以看見一線工作者,如監所管理員等如何在緊湊的 4 天內,成功上架新政策。

在南部監所擔任監所管理員的小方(化名),說起 Line 接見就替同仁抱不平:「矯正署 6 月 25 日下班前才發公文來,要求 28 日就要開始推動 Line 接見,怎麼辦?只好週末加班、趕快開始想辦法,到處跟別科借電腦呀!最後我們把能借到的電腦搬在一起,弄成一個工作平臺的感覺。」

除了擺設電腦,大家也急著拉網路線,原先就相當老舊的監所設備,在此時更是毫無加分效果,也令一線工作者好奇,矯正署曾在新政策公文中提及的、將增加建置的 159 套設備,究竟提供了什麼?各單位又拿到多少?

小方與同事好不容易解決硬體設備,接下來還要面對軟體操作的問題。根據小方的觀察,家屬們使用 Line 接見的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

1. 許多家屬都是長者,不會使用 Line,監所人員需要進行使用教學;

2. 部分家屬會使用 Line,但不太會使用「加好友」功能,或是原先設定便有「阻擋好友」功能,因此看不到矯正單位的聯繫;

3. 每臺矯正單位的電腦都有不同版本的 Line 帳號,但家屬全部都加到同一個帳號,導致開始接見時,許多家屬全部打到同一臺電腦的 Line;

4. 若發生任何問題,監所人員需要馬上致電聯繫家屬,但監所撥出去的電話號碼都是未顯示來電,部分家庭關係較複雜的家屬害怕債主來電不敢接聽,容易錯過會面時間。

新的接見方式所面臨的種種執行困境,不僅讓監所負責人感到無助,面對收容人和家屬的一片罵聲更是無處傾訴。小方認為,推動新興的數位接見是好事,但無論是「遠距接見」、「行動接見」還是「Line 視訊接見」,在空間、設備和技術上都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難道犯錯就沒資格打疫苗嗎?」

隨著 7 月底疫情 3 級解封,自 8 月 9 日起,多個監所恢復一般接見、公告了分流規定,並停用 Line 視訊接見服務。儘管所有的監所工作人員都已經施打疫苗,但受刑人和矯正學校學生都還沒施打

示意圖/by CDC on Unsplash

恢復一般接見模式卻又沒有要求家屬應施打疫苗或進行快篩,無疑將所有受刑人曝露於染疫風險之中。收容人的生活空間緊密且不通風,一旦出現確診病例,後果不堪設想。

如今全國排隊施打疫苗,受刑人卻連使用網路「登記疫苗施打意願」的機會都沒有,符合施打資格的受刑人,卻因為「受刑人」的身分而失去注射疫苗的機會,「打疫苗是國民基本人權,我們都給外國人、移工打了,為什麼受刑人不能打?難道犯錯就沒資格打疫苗嗎?」吳老師質疑。

目前因應 9 月開學,疫情指揮中心將開放 12-18 歲學生施打疫苗,吳老師表示,他的女兒已經開始健康檢查,並由學校統一造冊施打疫苗,「那我的學生呢?他們應該也要打疫苗。」吳老師擔心,自己的學生會成為「疫苗孤兒」,呼籲衛福部應該盡速針對無法使用網路「自行預約」疫苗的矯正學校學生們,發布相關的疫苗施打規範。

矯正署政策朝令夕改,8 月 20 日再度公布最新的接見規定,其內容表示,為了避免防疫破口,矯正機關必須暫停辦理 9 月份的假日接見,並鼓勵家屬多申辦通訊設備接見。面對假日接見暫停、Line 視訊接見也已停用,未來收容人和家屬只能更加仰賴「行動接見」服務。相關的一線工作者只能期待既有的執行問題盡速得到解決。


延伸閱讀:
1. 政府拚疫苗覆蓋率沒他們的份!臺灣還有 5 萬疫苗邊緣人,連預約機會都沒有
2. 李永然/【獄政接見及通信篇】接觸社會助受刑人再社會化
3. 更生服務現場的資深社工:數百件案量與業務、跟著個案跌倒再起、看見重生與希望
4. 做錯事的人還是人── 矯正機構裡的身心障礙者,與遺落的人權拼圖
5. 超收、貧困、高齡化,民團呼籲改善監所環境以降低再犯率、強化社安網


首圖 :監所內收容人正以通訊軟體進行線上接見。/取自法務部矯正署宜蘭監獄 FB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Salome
Salome

Right Plus 特約記者。

文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