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秒必爭!要合作或競爭?好氏社企推動 SDG 桌遊,體驗緊急現實與全球困境

編按:Right Plus 長期關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希望推動臺灣理解 SDG 的精神與意義。(參考文末相關延伸報導)。本篇介紹好氏社會企業的 SDG 桌遊,我們在 3/11 親身體驗,與包括唐鳳政委在內的 20 名左右玩家一同熱烈參與。本篇為好氏企業支持報導,Right Plus 獨立撰稿後編整刊出。


好氏社會企業於 2018 年推出《孩子們的福爾摩沙》桌遊課程,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 SDGs)為設計主軸,透過遊戲帶領學員拉近和永續發展議題的距離,本月 11 日在臺北市社會創新實驗中心舉辦體驗活動。

圖/好氏社企提供
圖/好氏社企提供

隨著人類社會高度發展,繁榮背後所呈現的卻是許多人的生存困境,諸如一個人可能因性別、種族或社經地位受盡歧視,又或是氣候變遷助長了 2019 後半年失控的澳洲森林大火,這些細碎的不公與破壞,都讓生存變得不那麼容易。

對此,聯合國 2015 年發布 17 項永續發展目標,呼籲全球在 2030 年前積極實踐包括消除貧窮、性別平權、海洋生態等議題,並且兼顧經濟成長、社會平等及環境保護 3 大面向,讓人類能以更有價值及尊嚴的方式,在世界上好好生活。

圖/好氏社企提供

沒有單一資源或組織,能獨自解決永續問題

目前 SDGs 在臺灣社會尚未非常普及,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讓玩家更熟悉永續發展目標,好氏在活動中將學員分為 4 組,每組都代表一間企業或組織,遊戲的目的是透過投注不同資源,盡可能解決不同的事件,得分最高者優勝。

各組織手上都握有 4 大資源,按「影響力」分級,由大至小依序是「關係」、「資金」、「技術」和「人才」,視事件需要投注在對應的 SDG 項目裡。投注資源如同競標,影響力最大者得標。

有趣的是,這裡的「關係」更接近「人脈」意義,如同現實世界,「雖然影響力大但無法單獨存在」,必須和其他資源併用。好氏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王慧龍笑著解釋:「想要解決問題,只靠關係是不行的。」

圖/好氏社企提供
圖/好氏社企提供

好氏以「海洋塑膠濃湯」事件卡為例,播放一段影片告訴學員,塑膠吸管、漁業廢棄物、石油排放等因素正在嚴重影響海洋生態,接著各組要開始討論如何運用手上的 4 大資源,投入對應的 SDG 項目中,以解決此事件。

王慧龍指出,一個事件常牽涉多項的 SDG 目標。例如海洋議題就和第 12 項「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及第 14 項「(永續的)海洋生態」環環相扣,前者包括人們可以在購買或製造前,做出更多負責任的「選擇」(例如支持永續生產的企業或廠商),避免成為汙染環境的推手;後者則是維護海洋生態與資源,讓地球的命脈得以永續。

好氏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邱鈞評補充:「有時議題背後其實會有很廣泛的連結,SDG 也有牽一髮動全身的效果。透過遊戲大家可以思考,平時做好哪一項 SDG 可以避免事件發生,或在發生後,可以透過哪幾項 SDG 來彌補。」

好氏社會企業共同創辦人邱鈞評(右一)與唐鳳政委(左二)。圖/好氏社企提供

在遊戲規則中,要想解決事件(如海洋塑膠濃湯),一是必須在相關項目中「湊齊所需技術」,因此在此例中,第 12 項和第 14 項都要有組別投注資源;二是為了強調 SDG 的重要精神「夥伴關係」,因此無論要解決哪張事件卡,第 17 項的「夥伴關係」都一定需要有資源投入。投入資源的組別也可能因此成為啟動計畫的「執行者」,有權在事件最後分配各企業得分。

邱鈞評解釋得分的意義:除了為遊戲勝負增添緊張感,也可視為每間企業/組織的利潤或聲望。如同現實中,許多企業多以帳面上的利潤或擴大社會影響力為目標來行事。

圖/好氏社企提供

分秒必爭,要合作或競爭?遊戲映照現實人生

為了搶分,各組在每一輪的時限內需要思考策略,考量我方及其他組織如何分配資源,才能獲得最大得分。然而在遊戲前期,基於多樣且細緻的規則,有些團隊很容易陷入短視近利的陷阱中。

例如,因為遊戲設有「專利卡」規則,當企業投注的資源在前一回合未被使用,就能獲得該 SDG 項目的專利卡,可在下一回合搶先運用,價值大於任何一項資源。此時得分低的組別就可能想盡辦法,將資源投在與事件無關的項目中,藉此得到專利卡。換言之,企業的首要目標變成「要在社會上握有籌碼」而非致力於解決事件,似乎多少也在映照了現實。

圖/好氏社企提供

邱鈞評進一步指出,團隊間乍看是單純的競爭關係,實際上希望促成的是「合作關係」。因為事件如果未被成功解決,地球會累積越來越多事件,若檯面上超過 6 張事件卡就會面臨「世界毀滅」,所有得分都不算數,如同現實中,所有人競相逐利,最後集體因環境破壞而滅亡。

「我們不會從一開始就直接叫大家合作,而是想在過程中讓每個人自行摸索體會。」邱鈞評提到,遊戲過程中,其實允許每組各派代表到其他組「交涉」,起初學員可能忽視這件事,或只限於小組對話,但隨著檯面上待解決的事件增加,氣氛越來越緊湊刺激,有些小組開始懂得和其他組別展開合作,討論如何分配資源、可以投注在哪些項目,以確保地球能永續發展,避免招致最糟的結果。

圖/好氏社企提供

不僅如此,好氏也在最後指出,整場遊戲的時限(例如本場是 2.5 個小時),如同聯合國宣布要達成 SDGs 目標的「2030 年」期限。遊戲結束時,玩家可以回頭省思這段時間內有多少事件成功被解決、多少事件基於什麼原因一直卡在檯面上,或彼此浪費了多少時間在逐利而放任情況惡化。回到現實世界,我們不只更認識 SDG 在談什麼,也從過程中體會到實際解決問題時可能遇到的資源調度與競合困難

持續修正、視玩家程度調整難易度,深化 SDG 體驗

在各個待解決的事件中,如「快時尚」、「石化汙染」等議題,究竟對應哪些 SDG 項目,是以什麼為基準?例如,「颱風來襲」的事件卡提到,氣候變遷讓颱風逐漸猛烈,帶來的豪大雨及土石流破換環境,對居民造成威脅,不過對應的項目並未包括 SDGs 第 11 項,亦即重視都市防災韌性的「永續城市」目標。(參考:【SDG11】2. 城市韌性:有準備的城市,讓洪水流過而不覆滅

圖/好氏社企提供

邱鈞評回應,連結基準是由好氏成員依據 SDGs 包含的 17 項目標(Goals)及 169 項子目標(Targets)來共同設計,「確實在某些事件卡中,連結的 SDG 項目還可以再討論,我們會持續根據大家的體驗、專業人士的建議和聯合國的指引來修正事件卡和遊戲規則。」

當學員發現問題,邱鈞評認為這正代表他們已確實認識到 SDG 精神,「每一個事件連結到的 SDGs 都不見得有標準答案,我們希望帶給大家更多思考的空間。」

距離聯合國設下的 2030 年期限已經倒數 10 年,以 SDG 為營運主軸的好氏社會企業,利用趣味性與挑戰性十足的桌遊,依據不同群體的玩家(如小學生或企業人士)調整遊戲難度,引領學員攜手認識臺灣的永續發展議題。

圖/好氏社企提供

如今,實踐 SDG 已無法只憑一己之力做到,比起獨善其身,彼此互助、連結及交換想法、有效投助資源,才是推動永續發展的關鍵。


延伸認識 SDG:
1. 從 MDG 至 SDG,人類的自我評鑑之路
2. 當我們無法置身事外:認識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3.【SDG12】1. 被「塑殺」的信天翁與海龜,向人類討一個公道
4.【SDG12】2. 迫切需要循環經濟的臺灣,你我的集體力量在哪裡?
5.【SDG11】1. 環境永續還是經濟發展?現代人最高風險的陷阱題
6.【SDG11】2. 城市韌性:有準備的城市,讓洪水流過而不覆滅
7.【CSO】1. SDG 的關鍵,在於跨部門與跨領域合作/專訪 CONCORD 創辦人 JUSTIN KILCULLEN
8.【CSO】2. 公民社會的參與,是人類發展的關鍵/專訪 CONCORD 創辦人 JUSTIN KILCULLEN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曾玉婷
曾玉婷

Right Plus 記者,文字工作者。喜歡書寫和音樂。志向是真誠對待生活中的每個枝微末節。最近經常會想起:「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

文章: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