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孩子 2】逃亡、復元與行動,成為那個有力量的大人

首圖/雷文‧卡莉安娜(Raven Kaliana)的最新木偶劇《愛與創傷》(Love vs Trauma)情境照。攝影/Alfredo Robles,雷文‧卡莉安娜提供

承上篇:【看見孩子 1】陽光、沙灘與性虐待,如何守護網路世代的孩子?

「養育一個孩子需要集全村之力,但要性侵一個孩子,也需要整個社區才能做到。」人偶劇獲獎藝術家與兒童人權倡議者雷文‧卡莉安娜(Raven Kaliana)嚴正指出:「公眾的意識與警覺對兒童保護來說至關重要,這包括培訓警方關於兒童犯罪與人口販運的相關知識。」 

卡莉安娜道出她兒時挫敗的求助經歷:「許多孩子會在學校放假期間被販運並關押在片場裡,老師們因此不會申報失蹤,沒有人注意。12 歲那年,我親眼目睹另一個孩子在我眼前被凌虐致死,我逃出片場試圖求救,卻被拒絕。」依她所述,片場當時距離警局不過 5 分鐘步程,但驚恐狼狽奔逃進警局的卡莉安娜最終只換來一陣嘲笑。 

「我想大多數的 12 歲女孩都不會上警局,而我看來又驚慌失措,他們拒絕採取任何行動。其中一個警察看我遲遲不走,還很敷衍的幫我做了筆錄,然後當著我的面大笑著把筆錄撕掉。」

羞辱人的執法者之所以存在,除了當時的社會缺乏兒少保護意識、警調單位未曾接受相關訓練,更甚者,高層警察自己也可能已涉入性犯罪產業鏈。「在我出生的小鎮上,有些警察本身就是我爸媽的顧客,他們買過我幼時被性侵的影像。還有些警察會強暴他們的孩子,或參與拍攝、製作虐童影像。」

即使長大後的卡莉安娜試圖追究,以阻止家鄉的孩子繼續受虐,但法律能給予的支持少到讓人沮喪。「我離家上大學之後,遇見一個努力打擊虐童犯罪的警察,他是個坦誠的好人,但他也建議我不要訴諸法律。」 這名警察向卡莉安娜解釋她家鄉的執法者有多腐敗,「證據總會在審判前消失,案子會被吃掉,警察的家人也會受到騷擾。他自己就在對抗其他虐童集團,他的寵物因此被殺害,自己也多次收到死亡威脅。」

Photo by Nuno Alberto on Unsplash

卡莉安娜說:「他擔心我也因此遭到生命危險,因此建議我,與其對抗犯罪集團,不如努力教育世人虐童性犯罪的存在,以改變這種保護犯罪者(而非孩子)的法律結構和社會態度、提升公眾意識。」

這個建議並非毫無道理,因為失職的成年人並不只有警方,還包括錯失學生受虐警訊的老師們。 

自以為是與鄉愿的成年人,聯手造就孩子的悲劇

年少時的卡莉安娜,因為家庭即地獄,學校因此成了她的庇護所,使她意外有了極佳的學業表現。然而課業上的成就反而讓人忽略了問題所在,成年人總認為這樣的孩子──即使早已身處危險之中──家中必定一切安好。「從小學到中學,只有極少數的老師會注意到我身上的瘀傷,或其他我長期遭忽視或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後群(PTSD)的症狀。」

其中有幾個老師僅知會過學校護士,但沒有任何私底下的會談,也沒有社福單位採取過足以挽救生命的措施,只有幾個社工多次被她父母拒於門外。不幸的是,剛邁入青春期、對戀童集團來說逐漸失去「利用價值」的卡莉安娜,正開始面臨貨真價實的生命威脅。 

「我父親多次揚言要殺了我以換取高額保險金,14 歲時甚至試圖讓我在死亡影片(snuff film,兇殺紀實影片,往往由富裕的收購者指定內容訂做)中被虐殺,以換取更豐厚的報酬。」卡莉安娜說,其中一個嚇壞的老師因此要求她把家中的危險「告訴所有人」,以作為一種自保。 

「昭告天下」這個策略在人身安全上確實奏效了──她的父母發現如果再將她帶走可能招致法律上的麻煩。然而,這也讓她承受更多的傷害:其他的老師對她不屑一顧,有人嘲笑她,有人指責她撒謊欺騙,有人在會談中威脅要「請父母來將她帶走」,有些人聽了她的故事,甚至會反過來騷擾她。 

這些來自生活周遭譴責受害者的各種言行,和如今針對性侵受害者的網路霸凌並無二致。成年人拒絕直視現實,或鄉愿或自以為是,如同縱放罪行的執法者一般,聯手造就了孩子們的悲劇。

Photo by Alex Gruber on Unsplash

逃亡、復元與行動

從嘗試逃跑到真正脫身,花了卡莉安娜很多年。16 歲時,她的父母離婚,但她父親不時返家施暴、故技重施,在食物或飲料中下藥,再開車將她帶到幾百英里外的地下片場,她的母親也經常持槍強迫她就範。 

受虐的孩子相較於受暴的婦女,對於獨自離家逃亡懷有更深的恐懼。未成年的孩子不知道如何靠自己求生,即使逃走了,相比之下也更難以存活。對年幼的孩子來說,自殺或逃家流浪都意味著走投無路。

慶幸的是,高中時那個唯一相信她的老師成為生命中的一線曙光,持續鼓勵並引導她申請上大學。「她讓我相信,我或許有機會在一個離家遙遠的城市裡,在新的支持系統(support system)下開啟全新的人生,打造我的未來。」  

19 歲時,卡莉安娜終於藉著離家求學逃離煉獄,靠著藝術天分接案付學費、以極佳的表現從大學畢業。她同時積極尋求專業的協助,因此遇到許多其他的兒虐倖存者,一起致力於兒少保護與政策倡議。22 歲時,在遭受犯罪集團侵擾多年後,人生第一次,卡莉安娜開始真正感到「安全」。 

畢業後的卡莉安娜進入舊金山的木偶製作公司 Folkmanis Puppets,從此開啟了全新的視野。「他們是一群很棒的人,比我的家人更像家人,我在那裡找到歸屬感。」她興奮說:「重點是,他們製作販售很多人偶,也捐了很多給慈善團體,我由此發現,許多團體會用人偶來為孩子們進行藝術治療,也發現成年人原來會跟孩子一樣熱愛這些,非常有趣。」 

這讓她意識到,她可以利用人偶來述說自己的故事,藉此幫助別人。「用人偶來述說自傳性的故事,觀眾更容易進入狀況。且人偶依靠人偶師來『活著』,就像人類的孩子為了生存與安全而依靠成年人一樣。我認為相比於人類演員的表演,觀眾對於人偶劇更能產生同理與好奇。」人偶藝術之於卡莉安娜,如同作家手中的筆,豁然成為她與外界對話、重現生命經歷的獨特語言。 

人偶如何協助創傷治療

2007 年,卡莉安娜到英國倫敦主修戲劇,之後成立了自己的劇團 Puppet (R) Evolution。隔年,她以新秀學生創作者之姿,推出人生第一部給成年人看的人偶劇《好萊塢萬歲》(Hooray for Hollywood),短短 45 分鐘的首演震驚英國藝文界。「那場公演大爆滿,結束之後還沒有人想離開,」卡莉安娜開心回憶:「包括外來的學生、人偶師、電影工作者、慈善團體等,每個人都熱烈的進入討論。」 

《好萊塢萬歲》在幾年後改編成短片,並且在各地巡迴演出,包括英國國際特赦組織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聯合國紐約婦女地位委員會等。每一次放映後,卡莉安娜都堅持展開對話,和許多兒童權利與兒少保護 NGO 在一次次的映後座談中,幫助公眾了解兒童販運與性剝削的存在。

「這是人們平常不想談的話題,沒有人想聽到孩子遭遇性剝削。但如果我們永遠不去討論,無數孩子將繼續受折磨。為了遏止犯罪,我們必須正視現實,必須變得有力量。」她同時積極進行政策倡議,其中部分觀點在 2014 年被納入英國為防制人口販運所生的《現代奴役法案》(Modern Slavery Act)中,並於隔年頒布施行。 

「這些罪行發生在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但人們總認為它只發生在『其他地方』。」卡莉安娜說:「有個觀眾後來告訴我,她以為這些事只發生在遙遠地方的某些陌生人身上,現在才知道,它們很可能就發生在自己的社區裡,她也可能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幫助的孩子。

這並非恐嚇之言。因為即使卡莉安娜噩夢般的童年已結束多年,但科技的發展已讓一切變得更糟,也更難以杜絕。 

卡莉安娜的首部木偶劇《好萊塢萬歲》劇照。攝影/Gordon Anderson,雷文·卡莉安娜提供

接下篇:
【看見孩子 3】網路助長孩童性影像犯罪鏈,臺灣尚缺有力的執法環境
更多專題文章:
0.【看見孩子】專題:網路影像背後,那些真實遭性虐的孩子
1.【看見孩子 1】陽光、沙灘與性虐待,如何守護網路世代的孩子?
4.【看見孩子 4】集社區之力保護孩子,培養正確積極的公眾意識

延伸閱讀:
1. 線上孩童性影像市場化、產業化,持有未成年性影像即屬犯罪
2. 線上孩童性影像全球氾濫:75% 由父母親友施虐或拍攝,長大後持續受虐或成施虐者
3. 懸崖上的小網紅:父母公開曬娃、小孩網安意識不足、直播平臺欠缺自律,釣出戀童犯罪者與龐大商機
4. 卡莉安娜個人官網:Raven Kaliana
5. 人偶的力量:The Power of Puppetry
6. BBC 採訪:How puppetry can help with trauma
7. 紐約時報採訪:He Was Supposed to Take a Photo
8. 英國兒童性虐與人口販運報告「黯影城市」(Shadow City)
9. 英國衛報報導:I was sold by Mum and Dad to make images of child abuse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葉靜倫
葉靜倫

Right Plus 創辦人 & 總編輯。曾任出版社資深編輯、NGO 雜工、NPOst 主編,對書寫斤斤計較但錯字很多。除了文字沒有其他技能。

想當特務卻當了 10 年編輯,想養獅子卻養了一隻貓。相信智慧比外貌還重要,但離不開放大片。最喜歡善良的朋友,聰明的情人,以及各種溫柔的對待。

文章: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