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沉睡的失智資金:南韓失智長者資產達 154 兆,詐騙風險高、破壞經濟循環

小美/「狠心的媽媽」背後:我留不住你不是不愛你,是想給你更好的生活

【專題|障礙女性的婚育路】從「完美的母親」解放,摸索多元家庭的樣貌

【專題|聽我們的故事】原住民轉型正義:政治受難歷史與創傷療癒

逆轉平等進程,紐西蘭倉促修改《同工同酬法》,低薪照顧工作、公共服務首當其衝

「不只寄養業務,各團體都在大缺工,缺翻了!」兒少保社工大幅流失,即使是年收超過 45 億的公益巨頭也逃不過。這也意謂著專業斷線、有床位也找不到地方收小孩,因為根本找不到人做服務。
「本來在寄養家庭的孩子,大約有 1/3 是沒辦法返回原生家庭的,尋找收養人是其中一個方向,特別是嬰幼兒。現在收養程序變得非常嚴格,很多孩子出不去,後面等寄養的當然也進不來。」
原家中心介於部落與國家之間,不只執行個案服務,更職守推動族群、部落等集體性的文化社會工作。原家中心無法和社安網內的社福中心彼此協力、互補服務,反被吸納為同類型單位時,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周圍缺乏一個社群,讓我們能夠以安全、舒適的方式表達自己,並感受這些情緒。而氣候咖啡館可以讓人們找到同伴,並以自己的方式找到應對氣候危機的方法。」
合理調整並不是全新的概念,許多企業早已開始為員工做職務再設計,從中得到更具生產力的團隊、更友善互信的文化。不僅有利求才,也讓員工安心,知道自己無論遭逢職災或傷病,都不會被任意拋棄。
一個人是否需要、有多需要座位,很難從外觀判斷,建議也應該宣導讓有需求的乘客了解,公共交通工具主要仍以先到先坐為原則。社會整體對博愛座的使用形成共識,才不會再發生不愉快的事件。
精神疾病家人住進機構(如康復之家)後,會迎來許多生活上、心境上甚至與家人關係的轉變。這時家屬可以如何陪伴家人?又如何自我照顧呢?
社救盟昨日召開記者會,以 9 個沒有回應衛福部修法草案,批評草案不但未採納民間在服務過程中所見的實務觀察,還遠離總統賴清德承諾的改革願景,呼籲行政院盡快將草案退回衛福部重寫。
我國《社會救助法》因年久失修而被譏為排除窮人的濟貧法。為了因應各界修法呼聲,衛福部終於參考學者調查與評估,在4月提出修法草案。其中最具爭議性的 15 項訴求,政府究竟買單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