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權利不為他的死負責」25 個自殺者遺族指引,以及不能忘記的權利/《你走了以後,我想繼續好好活》

能夠回到自己的生活,並不代表哀悼就結束了,只是哀悼的強烈程度逐漸減輕,讓遺族能夠繼續他們的日常。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能夠回到自己的生活,並不代表哀悼就結束了,只是哀悼的強烈程度逐漸減輕,讓遺族能夠繼續他們的日常。
Read more家人自殺後,家庭成員因此互相埋怨,也擔心談論逝者的死亡,會難以控制情緒或受傷。往往需要先充分的獨處,再試著講述彼此心聲、分享逝者的記憶。
Read more「兒少是完整的人,也是夥伴。」無論是接受或者拒絕兒少的要求,都應該經過友善而充分的溝通。
Read more「結論性意見不該帶回辦公室後就束之高閣。它代表著一份挑戰,不只是對政府、NGOs、社會大眾和兒少都是,也有助兒少權益的實施和促進。」
Read more活著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要把死亡的原因單一化。跳樓的人從來就不是衝動,而活著有時候也只是倖存。
Read more住院最可怕的是躺在床上看著白色天花板,漫長的等待好像沒有盡頭,然後突然浮出許多尚未命名的痛苦感受,但沒有事情分心,所以逐步堆疊起來。
Read more發病 4 年期間發生好多事,真正理解的、理解後不會責備的,少之又少。我沒辦法一一解釋,所以我寫在這裡。我想做「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Read more許多人不是不願理解,而是根本沒有機會接觸這些人、這些事,在社會汙名的過程中,我們都被藏起、排除。
Read more其實我是希望有人發現的,我希望有人找到我,說,不要傷害自己了,沒關係的,活著是沒關係的,但始終沒有。
Read more診斷就如同救贖,只要好好認命認殘,社會會給你一個病人的位置;但是成為一個病人,就要拋棄不像病人的部分,亦即自我。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