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沉睡的失智資金:南韓失智長者資產達 154 兆,詐騙風險高、破壞經濟循環

小美/「狠心的媽媽」背後:我留不住你不是不愛你,是想給你更好的生活

【專題|身心障礙女性的婚育路】從「完美的母親」解放,摸索多元家庭的樣貌

【專題|聽我們的故事】原住民轉型正義:政治受難歷史與創傷療癒

逆轉平等進程,紐西蘭倉促修改《同工同酬法》,低薪照顧工作、公共服務首當其衝

一個人是否需要、有多需要座位,很難從外觀判斷,建議也應該宣導讓有需求的乘客了解,公共交通工具主要仍以先到先坐為原則。社會整體對博愛座的使用形成共識,才不會再發生不愉快的事件。
精神疾病家人住進機構(如康復之家)後,會迎來許多生活上、心境上甚至與家人關係的轉變。這時家屬可以如何陪伴家人?又如何自我照顧呢?
社救盟昨日召開記者會,以 9 個沒有回應衛福部修法草案,批評草案不但未採納民間在服務過程中所見的實務觀察,還遠離總統賴清德承諾的改革願景,呼籲行政院盡快將草案退回衛福部重寫。
我國《社會救助法》因年久失修而被譏為排除窮人的濟貧法。為了因應各界修法呼聲,衛福部終於參考學者調查與評估,在4月提出修法草案。其中最具爭議性的 15 項訴求,政府究竟買單了多少?
「每一次開庭,我都非常的失落。為什麼身為一個原住民,要用自己的族名登記在身分註記上,是這麼這麼的困難?」透過修改《姓名條例》,才能解決根本問題,不用再透過訴訟,爭取理所當然的權利。
我不需要每個人都理解我,我會找到可以理解我的人,沒有也沒關係。我可能又會發病,又會陷入危機,沒有一個上揚的恢復曲線,但對我來說,這是我願意活的人生。
阿普蛙工作室推出反霸凌教材 ,用情境和討論讓所有人共同理解霸凌。「孩子不會無故打人。要先關心他發生什麼事、接納他,他的內心才可能挪出空間,冷靜反省自己的行為、意識到要面臨的代價。」
身為一個必須和自然災害共存的小島,我們是否能拓寬對於善款的使用方式,讓專款專用的用途,從最開始就納入防災與地方韌性強化?讓永續城鄉成為可能、讓城市與土地都能一次次歷經災害而不覆滅?
不知道下一個出事的會不會是自己?兒虐事件後一位社工遭上銬,使社工系學生人心惶惶。然而,如果大眾可以更理解社工服務的實際狀況,無形之中也能給社工支持,因為社工也是需要被好好支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