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週報|4/16-4/22】社福機構開始施打公費疫苗、身障者選不到臺北市社宅無障礙房型、政院通過「跟蹤騷擾法」草案

行政院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新法草案,將「要求約會」、「網路騷擾」、「冒名網購」等都納入規範。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行政院通過《跟蹤騷擾防制法》新法草案,將「要求約會」、「網路騷擾」、「冒名網購」等都納入規範。
Read more我們建議社會住宅(含包租代管),保障經濟或社會弱勢者的占比應調升至 50%,進一步強化弱勢優先原則。
Read more「天龍房屋」實體「店面」,以反諷式的假房仲店面展示民眾對居住議題的心聲。
Read more社會住宅如何使人民安居,在至多只有 6 至 12 年的居住時間,社會福利服務的導入將是關鍵課題。
Read more住宅部門在追求「數量」的同時,社政部門也必須積極介入「分配」,並承擔人與服務質量的工作。
Read more臺灣社宅仍在數量發展初期,必須堅持「弱勢住得起」核心價值,否則高昂的租金反而排除真正需要社宅的群體。
Read more政府的紓困方案祭出月餘,許多人苦等紓困資源遲遲拿不到,更別提連紓困門檻都難以跨過的弱勢婦女與孩子們。
Read more受減班減薪影響的民眾勢必得縮衣節食、擠壓其餘生活開支,甚者將面臨付不出房租,無處安身的困境。
Read more基於生活負擔考量,許多街友往往寧願放棄申請補助,轉而去住相對低廉但違法的惡劣住宅。
Read more有心工作、有意申請福利、努力想要翻身,許多人依然被制度大網層層淘汰,就像在玩一個永遠破不了關的生存遊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