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婉諭專欄/年輕人不敢生養、爸爸成為配角,這是我們要的性別平等法嗎?

臺灣目前生產及幼兒照顧假的政策及法令仍相當不足,需持續調整改善,以捍衛女性在職場上的平等發展。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臺灣目前生產及幼兒照顧假的政策及法令仍相當不足,需持續調整改善,以捍衛女性在職場上的平等發展。
Read more離異後的合作父母若能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就是一種最佳的人我互動示範。
Read more一對小兄弟在會面交往室要社工姊姊保證:「絕對不可以跟媽媽說我們和爸爸玩得很開心⋯⋯」
Read more至少不要讓孩子代替自己承受屬於成人世界的情緒、要孩子為你發聲、為你指責、為你出征,這些對孩子來說都太沉重了。
Read more憂鬱孩子的教養方式,必須同時包含堅定、愛、一致及謙虛,孩子便能從觀察父母如何解決問中,得到莫大力量。
Read more陪產檢對爸爸來說是很好的衛教過程,不應該是被處罰性的、必須用自己的有薪假去請。
Read more只要國家不確實改善制度,人手依舊會持續不足,懷孕歧視也不會停止,這些工作就會留不住人。
Read more67.3% 的女性對於「懷孕歧視產生的主因」,回答「男性職員對懷孕生子不夠理解或體諒」。
Read more不重視孕婦、放任「懷孕歧視」或「懷孕解僱」橫行,等於不認同孩子的價值。
Read more若要確保孩子生活的鄰里安全無虞,就應該去認識左鄰右舍。不要把孩子關在家裡,或限制他只能做哪些活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