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4/22-5/5】模範母親選拔標準超落後、《精神衛生法》爭議中通過初審、美國大法官有意「禁止墮胎」

不少縣市會舉辦模範母親選拔,但有的選拔標準強調「相夫教子」、「親自帶小孩」,無形中加深性別刻板印象。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不少縣市會舉辦模範母親選拔,但有的選拔標準強調「相夫教子」、「親自帶小孩」,無形中加深性別刻板印象。
Read more陪產檢對爸爸來說是很好的衛教過程,不應該是被處罰性的、必須用自己的有薪假去請。
Read more只要國家不確實改善制度,人手依舊會持續不足,懷孕歧視也不會停止,這些工作就會留不住人。
Read more67.3% 的女性對於「懷孕歧視產生的主因」,回答「男性職員對懷孕生子不夠理解或體諒」。
Read more不重視孕婦、放任「懷孕歧視」或「懷孕解僱」橫行,等於不認同孩子的價值。
Read more女性有權仔細審酌自身的經濟、生活與身心狀況、勞動條件、社會福利支持系統等條件,來決定是否持續懷孕。
Read more主政者應該提出明確的改革方案,支持雙親共同育兒、落實友善生育職場、創造友善親子的共養空間。
Read more如果社會上普遍有「這個人懷孕會造成工作上的麻煩」等心態,加上人力緊繃,會不斷產生負面循環,
Read more女性必須在工作、育兒家庭間兩全,那艱難更多來自整個社會對於「妻子」及「母親」角色的刻板印象與期待。
Read more女人不是生育的容器,每個女人都應該有權決定自己和誰、在什麼時間孕育下一代。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