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者遺族回歸自我的6次聚會:「真正開始談論死亡時,其實沒那麼可怕」/《你走了以後,我想繼續好好活》

家人自殺後,家庭成員因此互相埋怨,也擔心談論逝者的死亡,會難以控制情緒或受傷。往往需要先充分的獨處,再試著講述彼此心聲、分享逝者的記憶。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家人自殺後,家庭成員因此互相埋怨,也擔心談論逝者的死亡,會難以控制情緒或受傷。往往需要先充分的獨處,再試著講述彼此心聲、分享逝者的記憶。
Read more身為監委,王幼玲比任何人都清楚各方機構無能應付需要高人力比的自閉症,遑論具情緒行為的個案。然而身為母親,她同樣難以接受臺灣自閉症支持如此薄弱、讓人走投無路。
Read more發病 4 年期間發生好多事,真正理解的、理解後不會責備的,少之又少。我沒辦法一一解釋,所以我寫在這裡。我想做「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Read more光是跟醫生談談「最近做了什麼」、「感覺怎樣」是不夠的。我們的工作,就是協助這個人取得在社區裡自立生活所需的「一切」。
Read more如果建議繭居狀態者「試著去工作看看」可能是門檻最高的提議。支持者應能從建立關係、協助日常生活開始。
Read more繭居者父母常遭親戚友人批評「都是爸媽教不好才會變成這樣。」父母因而感到羞愧、不願意讓子女繭居一事曝光。
Read more經歷疾病是不容易的事,如何更接近患者,使孤立、絕望的聲音得以調音調頻,過程中有許多要溝通、學習的地方。
Read more其實我是希望有人發現的,我希望有人找到我,說,不要傷害自己了,沒關係的,活著是沒關係的,但始終沒有。
Read more在照顧工作之餘擁有「生活」,再因為生活而更能專注於工作,對所有聘僱家庭與長期受困於照顧日常的家屬來說都是重要提醒。
Read more社區住戶包括 50 名孩童、20 位養父母,以及 65 名長者,由社工協助居民建立起自己的社會支持網絡,讓青銀與老幼相遇、互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