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昀/得先是個好病人,才能換得好對待

人好好求醫、好好治病,遵循社會規範,於是可以被周遭人所接納。這其實是社會認為理所當然的法則,只是實踐起來就需失去一些自己。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人好好求醫、好好治病,遵循社會規範,於是可以被周遭人所接納。這其實是社會認為理所當然的法則,只是實踐起來就需失去一些自己。
Read more在醫院裡累積護理人員的埋怨與病歷的厚度,在院外累積人生空缺下的挫折與失落,而人永遠只能選擇一邊……
Read more我的生活只有滿滿的治療,我發現我是個精神科病人,而不是可以漫步下山的正常人,是即使跑再遠,都必須回到山上的孤魂野鬼。
Read more同儕支持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人」如何能好好被對待的哲學。
Read more「沒有我們的參與,不要替我們做決定!」的核心精神更切要的指出何謂平等參與,以及融入社會的意義。
Read more我們更要一同思考的是:要怎麼談論,才有助於拓開集體意識裡的瘀青、重塑舒朗的連結與支持感。
Read more從著眼於問題本身,拉回來看見照顧者與不同人的關係,這樣的視角轉變,也許能夠開啟不同的可能。
Read more吞藥是人、環境與條件互動的結果,如果今天有更好的選擇,我們不用選這麼「丟臉」的方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