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放下育兒軍備競賽,實踐共同照顧:引發爭端的孩子不是「他家的問題」,而是「大家的課題」
幼兒園不只是照顧孩子,也照顧孩子背後的家庭,重擔不是園所自己擔,而是分散在每個有關係的人身上。
閱讀全文放下育兒軍備競賽,實踐共同照顧:引發爭端的孩子不是「他家的問題」,而是「大家的課題」非營利組織人治文化的隱憂:太親切卻沒主見的好友型領導者,就和霸凌者一樣阻礙團隊進步
為了推廣所謂正向文化,很可能無意中限制了誠實交換意見的可能,因而阻礙創新,造成員工不滿。
閱讀全文非營利組織人治文化的隱憂:太親切卻沒主見的好友型領導者,就和霸凌者一樣阻礙團隊進步「我不是不想見媽媽,但我也不想背叛爸爸」別讓孩子雙面效忠、別逼孩子選邊站/《合作父母與親子會面》
離異後的合作父母若能保持良好的溝通和互動,就是一種最佳的人我互動示範。
閱讀全文「我不是不想見媽媽,但我也不想背叛爸爸」別讓孩子雙面效忠、別逼孩子選邊站/《合作父母與親子會面》沒網路會真的活不下去?上網不再是選擇,「數位排除」危及基本生活
如果數位排除造成脆弱的族群無法求援或取得必要服務,我們該做些什麼改善這種情況呢?
閱讀全文沒網路會真的活不下去?上網不再是選擇,「數位排除」危及基本生活 限期居住的房子如何成為家?積極發展社區服務,讓社會住宅成為弱勢者的堅強後盾
社會住宅如何使人民安居,在至多只有 6 至 12 年的居住時間,社會福利服務的導入將是關鍵課題。
閱讀全文限期居住的房子如何成為家?積極發展社區服務,讓社會住宅成為弱勢者的堅強後盾社會住宅運動 10 年呼籲:強化弱勢居住保障,落實社宅政策初衷
住宅部門在追求「數量」的同時,社政部門也必須積極介入「分配」,並承擔人與服務質量的工作。
閱讀全文社會住宅運動 10 年呼籲:強化弱勢居住保障,落實社宅政策初衷「媽媽說要見我是她的權利,那我的人權呢?」親權纏訟爭輸贏?最後輸的都是孩子/《合作父母與親子會面》推薦序
一對小兄弟在會面交往室要社工姊姊保證:「絕對不可以跟媽媽說我們和爸爸玩得很開心⋯⋯」
閱讀全文「媽媽說要見我是她的權利,那我的人權呢?」親權纏訟爭輸贏?最後輸的都是孩子/《合作父母與親子會面》推薦序仰賴政府資金的地方創生,澆熄鄉鎮市的自立精神/《寫給凡夫俗子的地區再生入門》
希望臺灣的地方創生也務必能以積小為大的精神,讓一地具有的可能性浮上檯面,並且重要的是不要忘記目標是建立起獨立自主的經濟活動。
閱讀全文仰賴政府資金的地方創生,澆熄鄉鎮市的自立精神/《寫給凡夫俗子的地區再生入門》生病的家人不吃藥了怎麼辦?如何協助家人建立病識感,也緩解自己的照顧焦慮?/精神疾病照顧問答
從著眼於問題本身,拉回來看見照顧者與不同人的關係,這樣的視角轉變,也許能夠開啟不同的可能。
閱讀全文生病的家人不吃藥了怎麼辦?如何協助家人建立病識感,也緩解自己的照顧焦慮?/精神疾病照顧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