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友善會議指南:不只重視性別、無障礙,還有空間氣味、參與者稱呼的全方位共融/【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編按:「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專欄每 1-2 月整理國外創新的社會服務案例、汲取國際經驗,除了工具與科技性的創造,更專注於創新的過程、影響、突破性的思維與價值。
本專欄需要爬梳大量外文資料、認識相異的政經與社會文化背景,同時必須理解臺灣公益界的發展與需求,研究成本極高。《多多益善》今年因此再度與重視社會工作專業與 NPO 發展的蘆葦女力公益信託基金合作,盼能持續為公益服務提供更多元的視野。
2017 年,澳洲政府斥資 4000 萬美元(約 13 億新臺幣)、與 9 所大學和多家研究機構合作,展開為期 7 年的大型天文研究計畫,稱為「ARC 3D 天空天文物理卓越中心」(ASTRO 3D)。
這個計畫今年 6 月正式結束,團隊完成了 9 項子計畫,但 ASTRO 3D 不只在天文學領域有極大貢獻,他們更完成了多項友善、共融的創舉(註 1),這次就要介紹他們的「友善會議指南」。
註 1:ASTRO 3D 達到了哪些共融目標?
天文學領域長期男多女少。ASTRO 3D 最廣為人知的共融創舉,就是在改善招聘計畫、主動延攬有潛力的女性研究者,最終成功在 5 年內讓男女比達到 1:1。
若 ASTRO 3D 沒有特別設計這項計畫,照目前性別平等進步的速度,最快要到 60 年後 ASTRO 3D 才可能「自然地」達到男女比 1:1。
這份指南分為 2 大區塊,分別是會議前的「籌辦階段」和會議中的「舉辦階段」,並列出每個階段需要注意的事情:
會議前|地點與形式:提供線上參加的選項、確保地點夠安全
在這方面,最需要注意的就是「線上參與」和「安全」。
根據澳洲聯邦科學與工業組織(CSIRO)的報告,參加實體會議的成本、障礙通常較多,女性、LGBTQ+ 到不同國家開會,可能需要擔心遇上暴力攻擊,而有些人可能沒有錢支付交通、住宿費,有的人可能需要照顧生病的家人或小孩而不便出席,身心障礙者出門也容易遇到障礙。因此報告提醒,線上會議更有機會打造共融環境。
此外,線上會議還有 2 個優勢。報告指出,有些參與者可能住在不同時區,或者因為需要照顧家人、身心困擾而無法全程參與會議,線上會議更方便錄音、錄影,讓這些人能會後觀看。不僅如此,線上會議也更容易串接輔助工具,例如自動生成的字幕等,方便身心障礙者參與討論。
因此在「地點與形式」方面,第 1 個要注意的事就是要確保與會者可以線上參與,且線上和現場的參與者必須能「即時」互動。
另外,有的國家、地區對女性、LGBTQ+ 很不友善,他們不只需承受異樣眼光,在部分地區甚至會遇到危及生命安的性暴力或攻擊。
因此,第 2 點就是如果有實體會議,要確認舉辦會議國家、地點,女性、LGBTQ+ 是否能夠自在、安全地獨自出門?指南中附上 LGBQT+ 旅行安全網,網站中排名了全球多數國家的友善程度。
會議前|重視多元、共融,從籌辦團隊到會議目標都需要注意
指南建議,在選擇籌辦團隊成員時,可以依照不同的指標,例如種族、性別、職涯階段(學生/剛入職的研究者/資深研究者)來選,讓籌辦委員盡可能多元。
籌辦團隊也可以自行設定公平、共融的開會目標,例如讓每個場次都有來自不同大學、不同身分、種族、性別、職涯階段的參與者,會後再回顧這個目標是否達成。
此外,指南也針對「費用」提供建議,指南建議為需要育兒的家長提供托育補貼(線上會議也需要),並建議主辦單位盡可能提供差旅費,尤其學生、剛入職的研究者資源較少,如果主辦單位不提拱,他們可能就很難參與會議。
而在選擇活動日期的時候,須盡量避開不同族群的重要文化節日。指南中也附上雪梨大學的「文化活動日曆」,整份日曆除了開學、放假、段考日期,還附上東正教、印度教等幾乎所有宗教的特殊節日。
在宣傳方面,指南建議,女性、家裡有小孩或病人的照顧者、剛入職的年輕人有時比較不敢參加會議,可以在廣告中鼓勵這些人參加。指南也建議,在廣告中明文寫道:「我們歡迎不同背景 、不同專業的人報名。」
會議前|報名:讓參與者自己決定稱呼,宣示「絕不容忍不當行為」
在報名流程,除了詢問參與者是否需要手語翻譯員 、個人助理、助聽器等協助,大部分的建議都有關參與者的認同與稱呼。
首先,指南建議在報名表中加入一個欄位,讓參與者填寫他們想要怎麼被稱呼。代名詞方面,可以問對方希望被稱「他」還是「她」;稱謂方面,可以提供「先生/小姐/太太」、「博士」、「教授」以及「不加稱謂」4 種選項。現場會議若有提供名牌,也必須在名牌上附註參與者想要的代名詞、稱謂;線上會議同樣也要附註。
其次,報名者可能來自不同族裔、不同國家,不是所有人的名字都能正確地用英文表示。報名表上可以提供一個欄位,讓參與者標註自己的名字該怎麼念,例如哪個音節是重音、名字有沒有特殊符號等。
換到臺灣的環境,雖然中文並沒有重音,但若有人名字是破音字或容易念錯的字,可以讓他以注音符號標示。另外,臺灣多數原住民沒有「姓」,有些原住民族文字有特殊符號,每族名字的規範也都不同,也應讓參與者標示自己的名字怎麼簡稱、想怎麼被稱呼。(參考:「妳阿嬤是誰?」原住民同族不同姓、漢姓隨便取,身分證上的族名之爭)
最後,ASTRO 3D 有一份《行為準則》文件,類似公司守則,所有參加 ASTRO 3D 的研究者都需要遵守這份規範。文件中明文規定不得有暴力、性騷擾、霸凌、賄賂等行為,出現利益衝突時也必須自行迴避。會議指南建議在報名表上附上這份文件,讓參加者能夠瀏覽。
雖然這類規定有點「官腔」,但主辦單位透過這份文件,能展現出「不當行為零容忍」的態度,讓參與者更安心、更自在。萬一真的發生不當行為,參與者也將更有勇氣申訴或求助。
會議前|選擇講者、場地器材:主動提供機會給容易被忽視的群體、打造友善環境
在選擇講者方面,首先,指南建議,遴選標準除了考慮「學術成就」,也可以考量「學術以外的貢獻」,例如「教學有成」、「影響該領域的風氣」、「擅長與外界溝通」等。
另外,應盡量讓講者的男女比達到 1:1。如果女性、性少數、有色人種、原住民申請者本來就比較少,可以主動邀請適合的講者來投稿、申請。而會議主席也建議優先選擇背景多元的人,或較資淺的研究者。
場地器材需要注意的事情則可以分為「無障礙協助」、「性別友善」,以及「無氣味原則」。
無障礙協助:確認場地的無障礙設施充足,確保每個人都能安全、自由的進到會場。確認麥克風、喇叭沒有故障 ,確保每個人都能說話、聽到聲音 。此外,必須安排一名工作人員擔任「無障礙窗口」,當參加者有無障礙需求時(例如輪椅無法進門、線上字幕出問題、助聽器突然故障等),可以知道要聯絡誰。
性別友善:場地必須有能讓 LGBTQ+ 安心如廁的性別友善廁所。如果主辦單位會為參與者訂飯店,最好訂單人房,如果因為預算限制無法做到,一定要詢問參與者他們想與誰同住,至少確保同住者都是同性別。
無氣味原則:「無氣味原則」是歐美提倡的活動文化。因為某些洗浴用品、化妝品、清潔劑含有特殊香氣,較敏感的人聞到這些氣味可能會頭暈、想吐、過敏、氣喘,也有些人聞到後會感到憂鬱或焦慮,有的人甚至因此無法參加活動。
為了營造更友善的環境,歐美開始提倡辦活動時採「無氣味原則」,主辦單位可以提醒空間經營者選擇無香味的清潔用品,也呼籲參與者不要使用氣味太濃的香水、化妝品、止汗劑、髮蠟等。
會議中|完整的無障礙服務,照顧較資淺的研究者
開場時,主持人可以簡單說明「我們很重視共融」,並提醒大家遵守「行為準則」,這 2 項口頭宣言能展現主辦單位的態度,讓有需要的人敢於詢問或求助。
另外,開場時要提醒發言者:發言前先說明自己是誰,方便視障者理解狀況;使用麥克風,方便聽障者和線上參與者能清楚聽到發言;為了讓聽障者、非母語人士也能自在的參與討論,主持人可以鼓勵大家以適當的語速、清晰地發言。(註 2)
註 2:澳洲活動開場時還有哪些共融活動?
會議指南提醒,會議開場時必須先進行「Welcome to Country」和「Acknowledgement of Country」活動,這兩種活動都是澳洲倡議的、尊重原住民族權利的活動。
•Welcome to Country 是什麼?
Welcome to Country 直譯是「歡迎來到國家」。但在原住民的傳統概念中,Country 這個字(開頭大寫)不只代表「國家」,也包含原住民賴以依存的環境、空間等,而原住民與空間的關係,也會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影響他們如何面對世界、面對人群,因此 Country 同時也體現了原住民與土地、群體、家族之間的關係。
過去,當外來旅客來到澳大利亞,必須先詢問這塊土地的主人——原住民——是否准許他們進入。原住民准許後,會舉辦「歡迎儀式」。儀式過後,原住民將確保旅客的安全,旅客也須遵守原住民所定下的規則。
隨著時代變遷,「歡迎儀式」雖不再興盛,但澳洲原住民團體仍倡議持續進行、舉辦這類儀式,這可以提醒人們:原住民才是這塊土地的主人,這樣的儀式也是「外來者」與「原住民」之間共存、互相尊重的具體體現。這類儀式就稱為「Welcome to Country」。
具體執行方式是,籌辦活動時,先聯繫當地的原住民團體,詢問該怎麼進行,通常當地原住民團體會派人帶領參與者進行一些活動,例如進行短講重申原住民權利、唱傳統歌謠、跳傳統樂舞、做簡單的燃煙儀式(燃燒特定植物、形成煙霧,這樣的儀式在部分文化中被認為有淨身、祝福的效果)。
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洽詢當地適合的原住民團體,以他們認為適合的方式進行。
•Acknowledgement of Country 是什麼?
而 Acknowledgement of Country 直譯是「國家致謝」。Acknowledgement of Country 的形式很多元,最常見的形式是在活動開始時,發表一段談話,對原住民表達敬意。
這段談話沒有固定的措辭,只要對當地原住民文化做點功課、盡可能真誠就行了。常見的措辭包括,「今天我們能齊聚在這裡上,首先,我想感謝這片土地的傳統擁有者,並向過去和現在的耆老表達敬意⋯⋯」(點我看 ASTRO 3D 的宣言範例)
在原住民族權利相對比較完整的澳洲,指南建議在活動開場現舉辦 Welcome to Country 儀式,並進行 Acknowledgement of Country 宣言。
會議中,建議讓剛入職、較資淺的研究者優先提問。標誌、簡報方面,為了讓視障者順利參與,現場活動用的標示牌(包括會議室和洗手間的路線圖、「無氣味原則」說明牌、參與者名牌等)都建議使用對比強烈的顏色、較大的字體;而簡報文字大小不要小於 18 號(18-point font)(註 3),並用高對比度的背景。
此外,盡可能讓口譯員(包括手語翻譯員)參與會議後的招待會、晚宴等社交活動。
註 3:中文簡報該怎麼設定字體大小?
ASTRO 3D 為澳洲的團體,官方語言是英文。但中文跟英文的閱讀方式、字級大小不同,中文簡報適合的字級可能不同。根據臺灣衛福部的《身心障礙者融合式會議及活動參考指引》,字體最小應為 24 號字,建議每張投影片不超過 6 行。
友善的會議氛圍,讓人敢於發聲和求助
總結來說,這一整份指南有 3 點很值得關注:
第 1 是一些在澳洲已經很廣為人知的友善措施,值得臺灣借鑑,例如「無氣味原則」、對原住民的致謝宣言等。
第 2,指南特別強調,在學術至上的領域,除了要關注女性、LGBTQ+、原住民、有色人種,也必須特別關注資源較少、話語權有限的學生、資淺的研究者。
最後,指南也反覆提醒,不只「做了什麼」很重要,主辦單位「展現態度」也非常重要。例如在廣告中強調「歡迎不同背景的人來參加」;在報名時附上行為守則;開場時強調「我們很重視共融」。
這些呼籲「看似」沒有實質效益,事實上能營造友善的氛圍,當邊緣群體遇到困難時,他不用擔心被認為「小題大作」或「毛很多」,而敢於求助、發聲、提出意見。
延伸認識國際創新經驗&友善行動:
1. 音樂祭來了!英國 NPO「態度就是一切」教你打造友善表演盛會
2. 多多益善 Podcast【善盡天良|後臺人生EP46】一場友善所有人的活動,怎麼辦?態度就是一切
3. 【圖文包】藝文共融的 10 種友善設計: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感受到美與藝術
4. 愛德華李創辦 NPO 改善餐飲業性別失衡、支持小農和餐廳挺過危難
4. Right Plus 多多益善專欄【創新!不是空話 Think Globally】
脆弱群體的處境沒有人看見,助人工作的學問不被理解,政治、法規、制度上的問題沒辦法被好好釐清。
每一天,為了讓社會對公益的想像不只有「愛心」,為了讓身心障礙者、無家者、脆弱青少年等無聲的群體被聽見,《Right Plus 多多益善》以新聞專業投入公益,用僅僅 6 個專職夥伴堅持至今。
在沒有充足設備、不仰賴財團和政府、不做廣告化的新聞下,靠著大家的捐款,好不容易走了 4 年。有你的支持,我們才可以繼續。
你的捐款可以直接支持《多多益善》的非營利新聞工作,讓許許多多專業服務被看見,也讓那些無人聞問卻影響深遠的事,被正確的理解。
如果你認同這樣堅持不懈的投入、欣賞我們的報導,請用捐款支持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