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障者的機智生活:摸著無尾熊逛動物園、攻頂合歡山不怕高、一起跑馬拉松

編按:時報出版今年 10/17 出版《視障者的機智生活》一書,作者是全臺首位全盲社工藍介洲。藍介洲 16 歲時因視網膜剝離而雙眼全盲,是一位後天全盲者,曾擔任過視障按摩師的他,於 1997 年考上社工師證照,從事身心障礙社會工作至今已 25 年。

本書以幽默、詼諧、輕鬆的口吻,以全盲者的經驗出發,一一回覆大眾對視障者可能會有的問題與迷思,例如「視障者怎麼滑手機?」、「看不見怎麼下棋、煮飯?」並於書中最後提供眼明人提供合理協助的實用建議。

本篇摘自書中〈視障者怎麼旅遊和運動?〉一文,呈現作者運動、旅遊的樣貌,以及過程中感受到的事物。

撰文/藍介洲 社工師、中華民國視障者家長協會祕書長

關於視障者看不到要怎麼旅遊、怎麼運動,這題問我就對了!我看不到,但我很愛到處旅遊、到處趴趴走,也很愛運動。我就先來說說我的經驗。

弱視者:想用僅存的微光看遍世界

進入視障者旅遊這個主題之前,我前情提要一下。我們視障者可分 2 種,一種是「弱視」(低視能),而另一種則是「全盲」。這兩者的旅遊方式略有不同。 

弱視也是視障者,但跟全盲不一樣,通常他們有剩餘視覺,有的可以看到粗大影像,有的可以看到模糊的輪廓,所以弱視的視障者可以用剩餘視覺欣賞這個美麗的世界,只是看到的一景一物無法像眼明人那樣清楚。 

說到這裡,我想到強者我朋友小玲。小玲是一位患有先天性視網膜病變的視障者,她的眼睛不斷退化。小時候她的視力還可以到 1.0,如今剩不到 0.05 的視力。

小玲很喜歡旅遊,去過國內很多景點,甚至去過很多國家,至今她還持續收集新的景點、新的國家。她無法看清楚外面的風景,但她非常享受與珍惜能到處走走、到處看看的時光。

小玲曾跟我說過,她覺得自己好像在與時間賽跑,趁現在她還能看得到的時候,想要盡可能看遍這個世界。

示意圖 by 江城 張 on flickr

全盲者:用聽覺與觸覺感受世界的美麗 

那全盲視障者要怎麼旅遊呢?或許全盲的朋友無法像小玲那樣用剩餘視覺欣賞美麗的世界,但我們可以用視覺以外的感官,去認識這個世界。

還記得以前,我只是一個小小社工,曾舉辦過帶視障者去動物園郊遊的活動。當時曾有人很不解的問說,視障者又看不到動物,難道要去那裡給動物看嗎?

雖然聽到一些質疑的聲音,我還是堅持辦下去,並跟動物園申請導覽服務,且園方很爽快的答應,並說會幫我們安排很特別的導覽活動。

怎樣的特別呢?那時動物園最熱門的動物明星是無尾熊跟國王企鵝。當天導覽志工特別準備一隻外表、體重、顏色完全一比一等比例製作而成、維妙維肖的無尾熊擬真玩偶,讓我們視障者逐一觸摸。 

此外,導覽志工還非常用心的額外準備企鵝的羽毛、羚羊的長角、鴕鳥的腿骨等標本,再加上志工風趣生動的解說,讓我們視障者也可以改用觸覺與聽覺的方式認識這些可愛的動物。 

說到這個,我又想到某次我們帶一群視障者去故宮博物院參觀的經驗。同樣的,應該會有人很不解的想,視障者看不到櫥窗裡的國寶,去故宮博物院又能幹嘛? 

故宮博物院院方一樣非常的用心,他們製作許多一比一等比例,從重量、材質、顏色到外觀都跟真品完全相似的國寶複製品,包括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嬰兒枕等。

我們視障者在導覽志工的解說與帶領下,逐一觸摸這些複製品,以另一種方式毫無阻隔的認識這些無價之寶。

除了上述這 2 個例子,其實還有許多人、許多景點並沒有放棄「無障礙旅遊」(accessible travel)的理想。他們正默默的運用各種巧思,讓視障者透過視覺以外的感官,如聽覺、觸覺甚至是嗅覺,去認識這個美麗的世界。 

臺北市立動物園「非視覺體驗」導覽活動,讓視障者透過觸摸擬真玩偶、標本,認識動物。圖/取自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視障者家長協會粉絲團 FB
特教學校師生到動物園觀園,園區也安排了觸摸動物標本的活動,讓參與者以多元感官認識動物。圖/取自臺北市立動物園 FB

有陪跑員和領騎員,視障者也可以路跑、騎單車

說到跑步,一個全盲的視障者,要單憑白手杖及靠耳聽八方完成全馬(42 公里)、半馬(21 公里),或只是 3 公里兒童組路跑,坦白說的確都有難度。 

那視障者要怎麼路跑呢?視障者的路跑並非單靠自己完成,而是要有「陪跑員」在前面引導。陪跑員與視障者各拉著「陪跑繩」的一端,透過陪跑繩的牽引,加上雙方合作無間、默契十足,才能共同完成這個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由於陪跑員要跑在視障者左前方約半步的距離,雙方透過陪跑繩的牽引,視障者才能知道前進的方向要直行、往左還是往右,所以陪跑員的體力通常要比視障者還好,這樣才能依視障者的狀況跟著加快或放慢速度。 

更難得的是,國內現在從北到南已經成立好幾個視障路跑團,許多陪跑員都是以「志工」的身分加入。對陪跑員來說,自己喜歡路跑,又能帶視障者一起路跑,一邊運動又能一邊做公益,真是一舉兩得。 

視障者在這群陪跑志工的引領下,有的還不斷突破自我、接受挑戰,從 10 公里組慢慢提升到半馬,甚至跑完全馬的也大有人在。很謝謝有這群陪跑志工的默默付出,讓我們視障者也有完成路跑的雄心壯志。

視障者看不到又要怎麼騎車呢?目前我們視障者通常騎所謂的「協力車」,坐在前座都是明眼志工,我們簡稱「領騎志工」。

領騎志工主要是控制方向、變速、踩踏與剎車,而我們視障者坐在後座,只要聽著前方志工的引領跟著踩踏就好。

示意圖,非本文作者。圖正中間橘衣白帽者為視障跑者、圖右黃衣黑帽者為陪跑員,兩人各拉著陪跑繩的一端;取自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 FB 社團公開貼文
示意圖,非本文作者。視障者在協力車後座,由前座的領騎志工引領。圖/取自 FB 公開貼文

我放假時也很愛騎協力車,可以一邊聽著前方領騎志工報讀周圍的環境,一邊又能感受迎面而來的徐徐微風,同時聽著遠方的聲音,甚至還能聞到附近的各種氣味,完成一趟另類的輕旅行。 

說到騎車追風,目前我最高紀錄是一天從臺北士林騎到烏來,來回騎快 90 公里,上下爬升約 500 公尺。

最長的紀錄是 3 天從高雄小港騎到屏東潮州,再從潮州騎到高雄寶來,從寶來最後騎到楠梓。這趟來回騎了也快 200 公里,上下爬升則是超過 800 公尺。

而我此生最大的目標,就是能有機會完成騎車環島的夢想。 

上山下水都不怕,還能泳渡日月潭

視障者爬山,其實跟路跑、騎車很像,只要有一位眼明人在前方帶領,加上雙方有很好的默契與充足的體力即可。

以我為例,爬山時若遇到窄道上坡,我就會走在明眼志工的後面,一手拿著登山杖,另一手抓著對方的登山包,這樣我就可以跟著前方志工的腳步往左、往右或上下直行。

若是遇到窄道下坡,我則是會在後方搭著前方志工的肩膀,跟著對方的腳步一步一步往下前進。 

由於視障者看不到,在爬山時比較不會有懼高症,即使是走在危險的峭壁陡坡旁,也多半不會害怕,這或許即是所謂「盲人不怕槍」的道理吧!

示意圖 by Moran Tsai on flickr

但也因為如此,視障者在爬山時反而更要小心、不可大意,一定要完全聽從前方明眼志工的指令,盡可能配合並跟隨對方的腳步,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行進。 

目前我的爬山紀錄,前後總共登過 3 座百岳,最高曾登上海拔 3416 公尺的合歡主峰。而我此生的目標當然是希望有機會能登上臺灣最高峰── 玉山主峰(海拔 3952 公尺),並能順利登上 10 座以上百岳。

說到游泳,只要學會基本的技巧與換氣,游泳算是視障者可以自行獨立完成的運動之一,只是要如何克服在泳池內不要游歪或撞到別人,這就是另一個課題了。

為了不要游歪,我有一個自己的「小撇步」。當我一個人在泳池游泳時,我會一邊游蛙式,一邊右手順勢摸著泳道線,沿著往前游就不會游歪、不會偏離航道。

只要沒有偏離航道,跟大家前進的方向一致,就比較不會撞到人。除非我游太快,沒有保持安全距離,而碰到前方泳客的腳,這時只要放慢速度即可。

此外,當我游到池邊時,偶爾也會碰到靠在池邊休息的泳客,通常我會馬上跟對方道歉化解尷尬。如果碰到的是男生倒也還好,但如果對方是女生就真的不好說了!由於我戴上泳鏡,而且也不可能在泳池中拿手杖,所以對方根本不知道我是全盲的視障者。 

有時在想我要怎麼做,才可以讓周圍的泳客知道我是視障者,如果我的泳帽特別寫上「我是視障者」幾個大字,萬一真的不小心撞到人,應該會比較容易獲得他人的諒解吧! 

照慣例也來說嘴一下,我目前最長的紀錄是曾泳渡日月潭,全程約 3.2 公里。


善盡天良【後臺人生 EP50】30 年盲人、25 年社工,一輩子的機智探險!feat. 全盲社工藍介洲


延伸閱讀:
1. 十年奇蹟、再開先例!視障教練教出全盲潛水員,第一名畢業顛覆眾人想像
2. 無障礙旅遊全紀錄:和使用輪椅的姊姊們泛舟、騎沙灘車、走步道
3. 藝文共融的 10 種友善設計:讓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感受到美與藝術
4. 「成為我的眼」APP 媒合 500 萬線上志工,成為視障、色盲、老花最即時的守護/「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首圖為示意圖,非本文作者/圖左視障跑者與圖右陪跑員,兩人各拉著陪跑繩的一端;取自中華視障路跑運動協會 FB 社團公開貼文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