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8/4-8/17】托育聯盟訴求「彈性育嬰假」、中部最友善的環球科大將廢校、高鐵愛心票終於不用臨櫃買

1. 育兒|托育聯盟訴求「彈性育嬰假」,讓家長以「日」或「小時」請假

每年秋天都是腸病毒的流行期,9 月開學季即將到來,腸病毒疫情可能再起。疾病管制署建議,一個班級如果在一週內有 2 名以上學生感染腸病毒,整個班級就必須停課 7 天,而目前又沒有「彈性育嬰假」可以申請,讓家長非常困擾。8/8 父親節,「托育政策催生聯盟」(托盟)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設立彈性育嬰假,讓家長以「日」或「小時」為單位請假。

托盟發言人黃喬鈴說,家長一旦遇到小孩停課,能請的假只有「特休」、「家庭照顧假」或是「育嬰留職停薪」。然而,「特休」天數按照年資計算(年資越久,特休假的天數越多),因此對工作年資較淺的家長來說,特休假可能不夠用;「家庭照顧假」則沒有薪水,而且 1 年只有 7 天額度;「育嬰假」每次申請必須請至少「一個月」,而且只能用到小孩滿 3 歲。 3 種假有各自的法規限制,因此都很難使用。

家長代表余佳蔚則分享,自己育有 2 個小孩,大寶在幼兒園、小寶在托嬰中心。前陣子就遇到托嬰中心因腸病毒停課 7 天,然而在快要度過停課 7 天時,小寶卻在第 5 天確診腸病毒,又必須再停課 7 天。隔了幾天,小寶又傳給大寶,大寶也得停課。等於有整整半個月,都必須有人在家照顧小孩,她跟先生只能硬著頭皮輪流請假,尤其自己剛換新工作,特休假比較少,只能請扣薪事假。

黃喬鈴指出,育嬰制度應該要改變,實施彈性育嬰假才是解方,讓家長可以「日」或「小時」來請,且用到小孩滿 8 歲。如此一來,爸媽不用因為育兒犧牲職業,企業也不用擔心勞工結婚、生小孩後會退出職場,進而留住勞動人力。托盟召集人劉毓秀說,托盟為這項訴求已經辦過 4 次記者會,呼籲政府儘速回應。

但勞動部認為,事業單位原本人力就有限,如果將 30 天的「育嬰留職停薪」縮短為「幾天」或「幾小時」的「假」,還需要有薪,雇主的調度就變得沒有彈性,負擔也加重。勞動部非常保守地表示,必須「審慎評估」。

2. 無障礙|臺南火車站人行道多難用?輪椅使用者繞一趟給你看

為捍衛輪椅使用者、行人的步行安全,臺南市夢城自立生活協會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 8/13 發起「繞行北門路」的行動。十多名輪椅使用者以臺南火車站為起點,繞行火車站前方的北門路、到青年路,再折返另一側的北門路,返回火車站,向政府展示這條路有多難用。

活動發言人林志皓表示,北門路靠近火車站的路段,人行道路舖面不好走,寬度不到 1 公尺,只能勉強讓 1 部輪椅通行,但只要遇到花盆或腳踏車等障礙物就完全無法通過,而且前方若剛好有輪椅使用者也要通過,完全沒空間「會車」。

另外,臺南市政府雖然執行整平騎樓,但只做一半,沒有徹底執行。而部分騎樓雖然設有斜坡,但部分坡度不符合法規,有的坡度甚至高達 70 度,輪椅走上去可能會「翻車」,根本沒人敢走,導致輪椅使用者只好冒著被車撞的危險,改走馬路。

他們表示,政府應以「自立生活角度」建置無障礙環境,更積極地推動用路安全,建置安全的人行空間,排除人行道上的電箱、大型盆栽、堆放桌椅、違停汽機車輛,讓不同身體型態的民眾,輪椅族、娃娃車、視障者、老年人都有安全的步行環境。

但臺南市工務局的回應頗為消極,工務局副局長王建雄只表示,4 年多來逐年改善騎樓,已整平 1818 公尺,後續會持續努力爭取經費改善、優化人行道。

圖/李宗霖Lí Chong-lîm 臉書

3. 環境、人權|颱風重創南投仁愛鄉,社群討論暗示當地人過度開發、造成二次傷害

8/4,卡努颱風引進的外圍氣流在南投縣仁愛鄉帶來劇烈的雨勢,氣象局南投仁愛、霧社測站分別測到 749 與 667 毫米的雨量,創下測站有記錄以來單日降雨最高紀錄,遠超過 2004 年敏督利颱風、2008 年辛樂克颱風,以及 2009 年莫拉克風災的降雨量,巨量的豪雨導致河流沿線土石流爆發。

土石流除了淹進民房,造成房屋、財產損失,位於仁愛鄉南豐村的聖本篤加油站因為緊鄰南山溪,也遭土石流滅頂。此外南投仁愛鄉的兩條重要道路(投 83 鄉道、投 89 鄉道)也因為土石掩埋或路基掏空而中斷,9 個部落成為孤島、物資人車都無法進出。

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減災監測組組長陳振宇指出,目前治山防洪工程大概是以 50 年降雨頻率來設計,但這次已經超過 200 年的頻率,土石的規模已經超過工程設計的容量。臺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表示,在暖化趨勢下極端氣候災害可能越來越頻繁,早期預警是防災的第一步。

部落成為孤島、土石流淹沒加油站等畫面,也在社群媒體上引發關注,然而漂浪島嶼、埔里新聞工作者柏原祥在事件發生不久後,就在臉書發文,暗示當地人貪圖利益或便利生活,強硬開發山區,才造成大自然反撲,甚至建議當地人「遷居」。

原住民立委參選人 Savungaz Valincinan 批評這些言論根本造成當地人二次傷害。長期關心人權議題的法律系教授徐偉群也發文提醒:「我們因爲運氣,所以在平地,在城市,在有各種公共設施,生計條件下生存。我們不用靠種高麗菜維生,隨處可以找到加油站,那是因為我們有幸可以這樣生存。看到南投仁愛鄉的災情,明示暗示地『反省』在山上種菜開路設加油站。這種反省實在太輕易了。⋯⋯環境運動者,在此時此刻,不宜只看見環境,卻不看見人。」

中央政府官員在 8/7 前往南投災區視察,圖中可見路面地基被嚴重掏空。圖/蔡英文臉書

4. 勞權|社工師出問題要送「倫理審議」?工會:審議變成報復基層的工具

臺灣的《社工師法》1997 年通過,《社工師法》17 條規定,社工師必須遵守由「全國社工師公會聯合會」訂定的「社會工作倫理守則」(簡稱「倫理守則」)。1998 年,社工師公會通過了第 1 版「社會工作倫理守則」,2008 年修訂為現行版本。而倫理守則中規定,社工師如果違反法令、社工師公會章程,或違反倫理守則,將由所屬的社會工作師公會審議、處置。

最近,衛福部社工司推行新法《社會工作師懲戒辦法草案》(以下簡稱《懲戒辦法》),8/15 正式預告,預告期間到 10/16 止,期間若沒有提出其他意見,新法就會正式通過。《懲戒辦法》呼應「倫理守則」,規定社工師如果違反《社會工作師法》第 17 條規定的業務過失、倫理守則等情事,可由公會或主管機關移送社工師公會進行「倫理審議」。

高雄市社工職業工會祕書長郭志南說,社工倫理審議過去引發很多爭議,甚至淪為機構報復基層社工手法,機構負責人則逍遙法外。郭志南舉例,臺中市日前發生機構主管要求社工人員回捐薪資到自身帳戶的事件,然而,這起案件移送臺中市社工師公會後,審議結果卻是「不足以成案」。

郭志南質疑,懲戒辦法均針對基層社工,反觀自己投身社工工會多年,不曾見過主管因侵害社工權益,而負起責任或接受倫理審議。

他表示,基層社工對現行倫理審議已失去信心,《懲戒辦法》又與個人停職、撤照等權益相關,社工司卻貿然將這些重要權益與「倫理審議」結合。此外,郭志南說,《懲戒辦法》沒有規定審查結果造成社工權益損失的救濟管道,又加重了基層社工的擔憂。

5. 身心障礙|不用再現場買票啦!高鐵愛心票將可透過 App、超商購買

高鐵多數列車通常設有適合輪椅的無障礙座位,但過去,輪椅使用者如果想購買無障礙票(愛心票),或者想替陪伴者買愛心票,都只能在各車站臨櫃取票,無法像其他人一樣使用手機的高鐵 App 取票,非常不方便。

立委洪申翰在去年接獲身障者陳情後,向高鐵公司反映。高鐵今年終於做出改變,8/15 起,符合敬老、愛心票資格的旅客,只要曾在高鐵車站窗口購票、取票或登錄證件,從臨櫃隔天起至下一年年底,都可透過 App、4 大超商、與車站自動售票機買票、取票。

如果期限將屆滿,只要帶相關證件到高鐵窗口重新登錄或購票,就能完成登錄作業,繼續透過 App、4 大超商、自動售票機買票、取票。

6. 身心障礙|「中部最友善」環球科大將廢校,障礙學生能安心轉學嗎?

最近,環球科技大學等 3 所大學面臨資金問題,教育部要求 3 所學校 8/1 起停止招生,並在明年學年度結束時停辦。雖然教育部承諾,會協助學生轉到附近的學校安置,但關注身心障礙議題的粉專《談權說礙》提醒,位於雲林縣的環球科技大學有大量的身心障礙學生,轉校是否會影響他們的就學權益,非常值得關注。

環球科大近年來積極招收身心障礙學生,人數高達 170 人,成為中部學校身心障礙人數最多的大學。身心障礙者往往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適應環境,校方對身心障礙者的支持非常重要,身心障礙學生眾多的環球科大也提供許多友善措施。環球科大的身心障礙碩士生就曾分享,校方安排個人助理,對他求學生涯有很大的幫助,此外,環球科大校內有 32 床無障礙寢室,還會因應學生的需求彈性調整宿舍硬體設施。

而停辦後,校方統計約有 500 名學生需要安置,其中 61 名是身心障礙學生。安置之後,這些身心障礙學生是否能獲得足夠的特教支持服務,包含無障礙寢室、聽打員協助、個人助理安排,仍然是需進一步關注的問題。

此外,對身心障礙者來說,大學的資源教室也非常重要,這些資源教室不僅訂定個別化支持計畫,還協助身心障礙學生適應校園生活,資源教室往往是學生獲得上述支持的關鍵。目前,教育部針對大專院校資源教室的輔導人員編制,目前是 1 至 15 障礙學生配置 1 位輔導人員,51 至 70 名障礙學生配置 4 人;如果 70 位障礙學生以上需要配置超過 5 位輔導人員,則需由校方主動依專案提需求計畫,交由教育部審查。

然而,《談權說礙》提醒,廢校安置過程中,教育部應該要思考新學校的資源教室量能是否充足,是否該主動以專案編制方式,提供相關員額,而非被動的專案申請,以免影響身心障礙轉校生的就學權益。

示意圖/Photo by Josh Appel on Unsplash

7. 公益動態|拿數據來做公益時,要注意什麼?數發部將提出「數據公益」指引

數位發展部(數發部) 8/11 表示,為推動「數據公益」(data altruism),讓更多資料持有者願意提供數據,以促進社會發展、提升公共服務品質,預計將在 9 月提出《數據公益運作指引草案》,草案公布後將對外徵詢意見,搜集意見、完備草案後,預估今年底正式公布。

數發部表示,歐盟等國目前都在發展「數據公益」。多元創新司司長莊明芬曾解釋,「數據公益」是指個人或資料持有方,將資料經過妥善處理,成為不涉個資的數據後,出於公益目的而把資料「捐」出來,讓資料使用者做分析處理,以達到「社會共好」的目的。

數位部表示,比起過去外界熟知的「開放資料」(Open Data),「數據公益」的概念更強調數據的公益性,以及數據持有者的主動性,賦予數據利他價值,並以此建立數位互信關係。

而在資通訊技術發達的臺灣,數據公益的例子早就存在生活當中。例如疫情期間,政府釋出口罩、疫苗、快篩試劑等物資的庫存資料,民間的科技好手則進一步寫出應用程式,開發口罩地圖、快篩地圖等,甚至考慮了視障朋友的需求,推出語音查詢的版本,這些都是數據應用於公共利益的實例。

8. 身心障礙|未滿 6 歲兒童「暫判定」的鑑定期限變正常、改為 90 天

衛福部 8/10 正式修改《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更改了 2 項內容,第 1 項是身心障礙孩童「暫判定」的鑑定期限,第 2 則是有關兒科醫師的鑑定資格。

一般人如果要取得身心障礙身分,必須經過醫師評估、鑑定,確定屬於身心障礙 8 大類的哪一類、障礙程度如何。但未滿 6 歲的孩童因為還在發育、變化很快,身心障礙類別也還難以確定。因此,部分 6 歲以下的孩子即使出現身心障礙狀況,也不會直接判定成身心障礙者,而是改用「暫判定」。「暫判定」的鑑定效期最長只到「滿 6 歲後」,等過了 6 歲狀況較穩定後,就必須重新做鑑定,確認是否能取得身心障礙身分、身心障礙分類與程度如何。

過去,《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規定,「暫判定」鑑定的時效為 60 天。也就是說,家長必須在孩子 6 歲又 60 天前,趕快帶小孩去做鑑定。然而,《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規定,身心障礙鑑定時限較長、有 90 天。為了避免 2 種時效規定造成困擾,這次修法將暫判定的時限也調整為 90 天。2024 年元旦正式實施,估計 3195 名幼兒受到影響。

第 2 項改變則關於呼吸功能鑑定。身心障礙分很多種類,其中一類是「呼吸功能」的鑑定。過去,兒童如果要鑑定呼吸功能,只能找成人的神經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復健科醫師。但一般來說,孩子從小看診的主治醫師,最了解孩子狀況,為了鑑定而找另外的新醫師,也不可能第一次看診就同意鑑定,常使家長得跑很多趟。修法後,受過神經專科訓練的兒科醫師,也可以進行呼吸功能的鑑定。

示意圖/Photo by La-Rel Easter on Unsplash

9. 勞權|少子化下另類的「校園暴力」,韓國女老師疑似被暴怒家長逼死

今年 7/18,韓國首爾富人江南區,一名擔任國小一年級班導的 24 歲女老師疑似不堪職場壓力,選擇在學校結束生命。這名老師在 2022 年 3 月進入當地的瑞二初等學校服務,就被校方賦予訓練新進老師等繁重的行政業務,即使這名老師曾經多次向校方有關單位反應自己業務過於繁重,但校方並沒有給出任何正面回應。

而在她結束生命前幾天,她所帶的小一班級爆發了一起「鉛筆事件」,被認為是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7/12,班上一位女學生不小心用鉛筆刺傷一名男同學額頭,受傷孩童的家長為此跑到學校,對女老師劈頭就罵,甚至事後多次跟學校惡意檢舉「此人不適任老師」。此外,家長還在老師下班時間,還撥打十多通電話指責老師「不會管理班級」。

7/18,老師決定選擇在教室內結束生命,根據韓國媒體披露的老師日記,老師在裡頭直言,學校行政業務繁重,班上某同學發生事件,也讓她想一走了之。雖然老師結束生命的原因還在調查中,但這起事件引發教育圈關注,許多曾被家長惡意批評、霸凌的老師也對這名女老師的經歷深有共鳴,7/29 及 8/5,有超過 3 萬人聚集韓國光化門前,針對教師權益舉行的大規模示威抗議。

這起事件也讓人驚覺,原來校園罷凌,不僅會發生在老師對學生的不當管教,或學生之間。家長的惡意投訴、學校過於沉重的業務等,對於老師而言,都可能成為另類的校園暴力。

10. 共融|全球最大格鬥遊戲賽,全盲實況主聽聲辨位、全場熱血沸騰

世界最大格鬥遊戲競賽 EVO(Evolution Championship Series,簡稱 EVO 2023)8/4 至 8/6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來自荷蘭的視障實況主 BlindWarriorSven,靠著遊戲的音效輔具,在《快打旋風 6》的預賽以高超技巧擊敗對手,引發全場觀眾沸騰。

《快打旋風 6》具備許多無障礙功能,只要調整成「聲音輔助模式」,就有各種音效方便辨認場上狀況,例如與對手的距離、上中下段攻擊、血量殘餘等,讓視障玩家更容易掌握戰況。

這次引發關注的玩家 BlindWarriorSven 在 6 歲就因癌症成為全盲視障者,但他非常熱愛《快打旋風》系列遊戲,長年下來,他都用聽聲音、音效的方式來玩這款遊戲。2018 年的 EVO 賽事中,他就曾打入《快打旋風 5》48 強。

這次的 EVO 2023 賽事中,共計有 9182 名選手報名參賽,其中《快打旋風 6》報名人數高達 7061 人,成為 EVO 史上最多人報名的遊戲項目。BlindWarriorSven 登臺後吸引全場關注,他靠著聽覺輔助功能,施展各式精湛的連段,毫不停歇的攻勢讓現場許多觀眾熱血沸騰,以 2:1 擊敗對手後,全場更是爆出如雷歡呼。

雖然這場比賽距離《快打旋風 6》頂尖選手的賽事還有一段差距,但 BlindWarriorSven 已贏得許多觀眾的激賞,同時也展現了《快打旋風 6》無障礙模式的功能與潛力。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