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a/走過土敘強震後的現場:炊煙是希望的開始,官方承諾總是朦朧

編按:2023 年 2 月 6 日當地時間凌晨 4 點 17 分,土耳其東南部、接壤敘利亞西北部邊境處,發生規模 7.8 的大地震。根據聯合國統計,這一次強震,共造成超過 4 萬人死亡、10 多萬人輕重傷、逾 34.5 萬棟建築遭受破壞、43 萬人須接受收容、安置等服務。
 
地震事發後一個月,同時也是旅行家、非營利組織工作者的作者 Sonya 走訪土耳其,從震央、重災區到次災區,如實記錄看見和聽見的故事,呈現部分土耳其災後情景。

撰文/Sonya

2023 年 2 月 6 日,世界都聚焦發生在土耳其與敘利亞規模 7.8 的地震,搜救、物資等支援從世界各地趕過來;往後半個月,它依然占據了不少世界主流媒體的版面。

關於這起地震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的討論,早已沸沸揚揚。地震後一個月,我在土耳其重災區安塔基亞(Antakya),眼前所見,是粉碎性毁滅!

舊式樓房倒塌算是情有可原,但不少新建樓房,是三明治式、從上而下坍方,有的房屋根基甚至直接被拔起,整棟樓房向前傾倒。

說好的預警通報,沒有人提前收到;地震後的緊急救援也甚為緩慢。不少當地人向我訴說政府的不作為與官僚,甚至阻止 NGO 趕在政府之前提供援助。

安塔基亞位於土耳其最南部,與敘利亞邊境相鄰,距離地中海僅 22 公里,處於死海斷層北部邊緣。雖距離震央 180 公里,卻是此次地震的最重災區。

2023 年 2 月,土敘邊境發生強震。圖為本文作者曾走訪的區域。製圖/Right Plus 多多益善
強震後一個月,Sonya 走訪重災區安塔基亞(Antakya),拍下眼前坍方、傾倒的樓房。攝/Sonya
強震後一個月,Sonya 走訪重災區安塔基亞(Antakya),拍下眼前坍方、傾倒的樓房。攝/Sonya

這是一個充滿多元文化與豐富歷史的地方,過去它曾是羅馬帝國第 3 大重要城市,也曾隸屬敘利亞領土。

由於土耳其與敘利亞 2 國相鄰,2011 年,敘利亞內戰發生後,位於 2 國邊境的安塔基亞就曾作為國際救援組織、傳播媒體、反政府軍,甚至聖戰士的中轉驛站點

直至戰事平息後,這個由土耳其人、敘利亞人及猶太人組成的城市,又再次回歸平靜安逸的生活。

重災區安塔基亞,回憶繁景的土耳其人:歷史和文明已永遠失去

「我也不太清楚自己在哪兒。」

薩迪普(Sadip)是安塔基亞當地居民,他駕車載我在城市兜轉,忽然在滿布瓦礫的十字路口停了下來。「我們其實很少記街道名,約會朋友也總是以地標為記,例如約在某某咖啡店、烤肉店。」

如今,這些地方已一一消逝,極目遠去,全是一片頹垣敗瓦,昔日熟悉的地方亦已變成廢墟。

「這兒是從前最熱鬧的地方,會有人唱歌、跳舞,我每隔幾天就會過來,聽歌、看河,可以坐上一晚。其他城市的人可能覺得並不特別,但我們都很享受。」薩迪普說。

2/6 經歷了規模 7.8 的地震後,安塔基亞便餘震不斷,到了 2/20,更作為震央經歷了規模 6.4 地震。薩迪普說:「很多人死亡或失蹤,活著的,能離開的都走了,只有很少人留下。」

白晝,往來不斷的泥頭車和工人正密密地清斥和清理現場;軍隊會持槍巡邏、零星的居民在擺攤、開店,還有不多的 NGO 在工作。

土耳其當地 NGO Beşir 協會(Beşir Derneği)為居民提供食物。攝/Sonya

入夜後,這兒儼如鬼城。

和我走訪安塔基亞時,薩迪普經常流露出對這個城市的喜愛,他會在一堆瓦礫前告訴我它們「生前」的故事,讓我想像它昔日的繁華熱鬧。

安塔基亞市區有一座小山城,我們在山上遠眺,他不勝唏噓:「要重建,至少也要 10 年。但怎麼也回不去從前,我們的歷史與古文明已永久失去。」

「孩子要讀書,我妻子已搬到首都安卡拉(Ankara),也不知道何時可以回來。」薩迪普自己因工作關係選擇留守安塔基亞,每逢週末,他會駕車數小時到安卡拉和家人團聚。

重災區安塔基亞,棲身山腳帳篷的敘利亞人:我們看不到希望

安塔基亞市區的這座山城,過去是比較貧困家庭或難民的住處。這次碰上地震,不同於城市其他地方成為一片廢墟,山城樓房因為建築在岩石之上,大多數仍然完好無缺。

「世界倒轉了!」薩迪普冷笑著。他算是個精英主義者,也直言不喜歡難民,他覺得這場地震是上天開的玩笑,「為什麼留下來的不是我們?」感覺跟他無法再往下聊,就匆匆告別。

山上有著零散的帳篷區,大概 6 到 10 個一組;山腳一處空地上,則有 30-40個帳篷,算是比較有規模,但這也不是政府支援的帳篷區,頂多偶爾會有 NGO 提供帳篷裡的居民生活上的援助。

「災區物資都是給土耳其人,我們幾乎沒有。」馬爾桑(Marsin)說。

馬爾桑是敘利亞人,數年前,他們一家人來到土耳其,一直以難民身分居住在安塔基亞。地震發生後,由於房子嚴重破壞,他們被迫遷至山腳下的帳篷。小小的休憩公園內, 便是 10 個敘利亞難民家庭的棲身之處。

位於山腳下的帳篷區,偶爾會有 NGO 提供帳篷裡的居民生活上的援助。攝/Sonya
馬爾桑是敘利亞人,一直以難民身分居住在土耳其安塔基亞(Antakya)。在強震過後,找工作變得更加困難,難有足夠的金錢購買日常所需糧食。照片最右邊是本文作者 Sonya

「我們目前最需要購買糧食,麵包、起司、油和糖,還有給小孩的雞蛋。」馬爾桑和其他敘利亞婦女商討後,這麼告訴我,他們算了算,一個家庭每週大概僅僅需要 30 美金(約新臺幣 900 元)便足夠。

對於未來,大家都坦言看不到希望,原本難民的的身分已很難找工作,現在更是無工可找。

我向香港人發起了一次募資,2 週後,我帶上香港人的捐款再次回來,雖只是杯水車薪,但至少能幫助 10 個敘利亞難民家庭度過 3 個月的燃眉之急。

當時,災區已有超市、攤販陸續營業,他們可以更方便購買到日常所需,尤其是飲用的瓶裝水。

災後2個月,餐廳老闆成流動攤販:我們會一直留在這裡

告別他們之後,我繼續在瓦礫廢墟中穿梭。抬眼看見遠處一縷炊煙,走近是帳篷旁臨時搭建的煙囪,一位土耳其爺爺正在煮茶。

再往前走,我聞到熟悉的氣味,進店發現已有不少人在等待,是新鮮的土耳其烤雞肉捲。公園轉角,聚集了十幾個人,這次,是炭火烤肉串!老闆認得我,我也就不客氣的坐下,依舊點了一個辣牛肉卷。

「我覺得街上的人比之前多了點。」老闆點頭表示同意。的確,不少商店、攤販和餐館也陸續重新營業。

如今,地震後 2 個月,安塔基亞的空氣顯然好了一點,運載瓦礫的大貨車不再絡繹不絕、危樓的清拆工程也已完成了不少,不再處處飄揚著灰塵,機器聲轟隆作響。

「我們之前在這裡有一家餐廳。」老闆打開餐廳以前的照片給我看,是標準的土耳其烤肉店。地震發生後,餐廳毀損得不算嚴重,但周圍環境太差、樓房倒塌,他們短期內也不打算回去。

原本開烤肉餐廳的老闆,因為地震後餐廳附近樓房倒塌,選擇暫時搭建流動烤肉攤販賣。遇見前來幫忙的 NGO 工作者,總是不肯收費。攝/Sonya

地震 10 天後,他們就搭建起這個流動的烤肉攤,不僅為了生活,也給予其他災民一份希望,而遇見前來幫忙的 NGO 工作者,他們更是不收費!

「有想過先搬去其他城市嗎?」
「不會,我們會一直留在這兒。」

熱呼呼的牛肉卷送到手上那刻,我感到特別滿足。我身旁還有一杯仍在冒煙的土耳其茶,這平日看似最普通不過的畫面,在重災區裡都顯得特別珍貴。

炊煙,是希望的開始。

次災區加濟安泰普,創傷後的敘利亞人:我們已經歷過一無所有

這次的土耳其之行,我以距離震央城市卡赫拉曼馬拉什(Kahramanmaras)一小時車程的城市,加濟安泰普(Gaziantep),作為往返其他城市的基地。

由於這個城市的地基相對堅固、基礎建設也相對完善,這次遭受地震的破壞並不算嚴重。

然而,地震發生後一個月,相比我數年前到訪的熙來攘往,這裡的市容仍然明顯凋零了很多,入夜後不少樓房依舊漆黑,很多人都暫時離開、不敢回來。

當中也包括了我的朋友穆罕默德(Muhammad),地震後,他們一家人已搬到首都安卡拉(Ankara)暫住。

「你有感受到嗎?!」

有一天,我和穆罕默德在餐館吃飯時,他忽然靜止,他感受到地震,我卻搖了搖頭。

「地震時的轟隆聲響,讓我們聯想到在敘利亞被轟炸時的回憶。」地震後,他經常在夢中驚醒,更笑言洗衣機的震動也會令他感到驚嚇。

作者於 2018 年在加濟安泰普(Gaziantep)拍下的照片。攝/Sonya

事隔數年,作為敘利亞難民的他,依舊無法淡忘昔日的創傷。他說,雖然城市大部分樓宇仍屹立不倒,並已通過檢驗,但仍有不少人選擇在公園搭帳篷暫住,當中大多是敘利亞難民。

「幸好我們(敘利亞人)已經歷過一次一無所有,他們(土耳其人)比較慘,第一次經歷。 」穆罕默德的妻子說。

地震 2 個月後,她選擇和丈夫搬回加濟安泰普 ,但她亦至今無法走出地震的陰影,每次餘震也會感到害怕。

「你今天早上有感受到嗎?」穆罕默德問我。我依舊搖搖頭,坦言已適應和習慣了。

「教教我們,可以怎樣習慣。」他笑道。

對於敘利亞人而言,這次地震就像是 2 次傷害,同樣的,這次也沒有人能給予他們足夠的支援和關懷。

留下來的人:死不了,就好好活著

匆匆一個半月,我走過了土耳其的震央、重災區以及次災區,我遇見的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傷痛,他們會悲傷的告訴我哪個親人或朋友在地震中去世,也會掛著笑容彼此說說笑笑。

「死不了,就要好好活著!」

震央城市卡赫拉曼馬拉什一家餐館的老闆說。地震一個半月後,當地市容已漸漸恢復熱鬧,尤其是市集區。

和別的城市不同,他們的烤肉特別大煙,望過去都是灰濛濛一片,但越朦朧也越代表著生命力

不管是自願選擇或是無可奈何,每個留下來的人,都努力嘗試在突如其來的失序中,一點一點找尋前行的軌跡與動力。每個微小的個體就如同齒輪,帶動城市一步步重塑新的面貌,也互相給予彼此希望。

隨著緊急階段已過,土耳其接下來的過渡和重建之路,將會漫長而艱辛;還有災民心中的創傷,以及燙手山芋般的難民問題。

5/28 的土耳其總統大選決選將至,土耳其的未來之路會是如何,政府對災民的承諾是否將落實,大家就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1.【雙週報|2/31-2/16】① 土耳其死傷為何那麼嚴重?除了寒流,建築安全、城鄉差距也被討論
2. 化垃圾為麵包:讓廢棄帳篷、救生衣與橡皮艇,繼續守護脆弱的難民
3. 最適合新移民的工作:在德國博物館因相遇而理解,因受苦而共鳴
4. 從日本 311 震災,看重大災難後 NGO 的整合與支援
5. 尼泊爾 7.8 級震災,臺灣千萬捐款真正讓災民受惠有多難?


強震後的土耳其重災區安塔基亞(Antakya),孩子們暫居住於帳篷區中。攝/Sonya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