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女孩/暗無天日的窩居人生:身障者奮力租屋指引,過來人的4個重要提醒

編按:Right Plus 多多益善身為關注公益的非營利媒體,我們期許自己的存在具有 3 種意義:堅守媒體價值、累積產業知識、擴大經驗者的聲音。

其中,「經驗者」不限於特定身分或群體,卻常被認定為需要照顧的「弱勢」。我們希望透過第一人稱的書寫,讓讀者了解許多獨特的經歷與感受,也讓他們不再只能由人詮釋。

本專欄作者「左邊女孩」是一名中度腦性麻痺者,右半身肢體不協調,以左眼觀察世界、左腳徐緩前行,並以左手寫字,寫下那些實實在在的經歷。

那是一處幾乎消失的房子,在完全找不著的防火巷最裡頭,防火巷地上滿是菸蒂,下水道的蟑螂、老鼠與螞蟻爬進又爬出。

我拖著疲憊的身體,踩著重重的、不協調的腳步,上了一層又一層的舊式樓梯,才能抵達,還因為扶手不牢經常差點摔下去。

獨自關起自己,看著不到 5 坪,整日潮濕、陰暗、無太陽的牢籠,聽著沒有隔音窗而川流不息的車聲、喇叭聲、救護車聲,像是躺在馬路正中間一般,加上毫無隔音的牆壁傳來的鄰居嘻笑聲、樓下大門外醉漢咆哮聲,還有情侶吵架的聲音。

每晚我都不知道自己是睡著還是昏倒,分不清是活著還是終於死了。我想,那裡就是地獄的樣子

這是我第一次到臺北租的屋子。剛來到臺北時,面對租屋平臺上琳瑯滿目的選擇,看看捉襟見肘的口袋,再看看自己行走日益困難,選擇根本所剩無幾。

對於身心障礙者來說,找到適宜的租屋處更是難上加難。但我們不可能靠父母養一輩子,趁早面對如何養活自己、照顧自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我建議欲租屋的身心障礙朋友,可以考慮下列 4 個問題,快速尋找適合的租屋處。

1. 事先查看交通狀況、實際走一趟通勤路線

交通」向來是身心障礙者們最煩惱的問題之一。屬於中度腦型麻痺的我,右半身肢體不只不協調,且右腳已呈現高足弓外翻、內八字變形,以及必須顛腳走路。

我平常為了出門,代步工具不是很難訂又很難取消的復康巴士、碰運氣才有機會搭乘的無障礙計程車,就是人潮多到幾乎沒有座位的低底盤公車。(參考:亂入公約課後隨筆 04:沒有障礙的人,只有取決於人的障礙環境

當大部分人在捷運上低頭打遊戲、看影片或聽廣播時,輪椅族還在怕輪子卡在月臺上的縫隙而戰戰兢兢,而我每次站在捷運車廂,都必須忍耐變形的腳所發出的刺痛,努力想站得和別人一樣,努力為了不會被擠倒而奮鬥。

若想要獨自租屋,交通方面更要多加考慮。如果租屋處在交通相對不方便的地方,一般人也許可以選擇腳踏車或機車代步,但對很多身障者而言,為了克服交通不便、抵達租屋處,光是額外付出的交通成本就有可能大幅增加。

因此,我建議身心障礙者租屋時,可以優先考量交通便利的地方,比如盡量挑選捷運站,或有低底盤公車的站牌附近。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決心和自我調適。如果租屋的目的是為了工作或求學,必須固定且頻繁的通勤、出門,一定要先考量自己可負荷的情況,甚至先和家人一起查看欲租屋處的周遭環境及交通狀況,嘗試親自走一趟日後的通勤路線,評估身體是否能負擔,並找好搭車方式的備用方案,以因應不時之需。

2. 租屋周遭環境是否障礙重重?

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臺資料顯示,臺北市屋齡 40 年以上的老宅比例已經達到 40%。老房子因為租金較便宜,容易出租,通常也是屋主出租的最佳選擇。

我便曾經貪圖離上班地點近及租金便宜,不考慮自己的狀況,而租過舊式公寓。

那棟建築物共 5 層樓高,屋齡約 30 多年,位於防火巷的最裡頭,建物前方完全被新建大樓擋住,巷子寬度甚至不到一部車。

被夾在新建案中間的老舊公寓。圖/作者提供

老舊公寓沒有電梯,進門就是狹窄且陡峭的樓梯。我住的房間是一戶隔成 4 間套房的其中一間,屋內僅預留一條狹長的走道,還得空出位置給洗衣機及無法使用的烘衣機。

房內開窗是外推的柵欄式鐵窗,不利逃生,還卡滿了灰塵,既無法曬衣也無法看見陽光。更別說套房輕隔間使得任何聲響都能聽得一清二楚。此外,由原本的客廳改裝的廁所為了埋放管線,整整加高了 25 公分,每次為了上廁所而得跨越門檻,都有些吃力。

最慘的是,臺北這樣的房子比比皆是。像這樣的老房,身障者想要入住,的確困難重重。(參考:願景工程「囚居晚年」專題報導

因此,我建議不要貪圖租金便宜,而必須考量自己現有及未來的行動是否可以負荷,可以優先考慮具備無障礙空間和設施的社區大樓,或選擇位於低樓層的租屋處,降低行動時的風險。

此外,我也偏好具備個人衛浴的套房,才有相對大的空間進出。

近年來,政府也為了創造更多無障礙環境,已針對住宅法修訂相關無障礙住宅的設計基準及獎勵辦法,也有針對老舊房屋進行輔導改善,並放寬補助門檻。

無障礙居住不只是先天身心障礙者們的需求而已,伴隨著疾病與老化,每個人都可能有無障礙的需求。我建議有需求的身心障礙朋友們多多了解自己的居住權益,再積極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無障礙住家。

Photo by Jisun Han on Unsplash

3. 友善的公益出租人在哪裡?

記得有一次看屋,我進門時,屋主已赤腳站在房間裡,裡面空空蕩蕩,地板是木質材質。屋主要求我當場脫鞋,但我穿的是高筒靴子,還有矯正護具,現場也沒有任何座椅可以讓我坐著脫鞋子。

我當場向屋主表明我不方便脫鞋,只需要先觀察租屋環境、租屋真實隔局和坪數即可。屋主也馬上表示,屋內的地板才剛擦乾淨,之後還要保留給其他看房的人,更直言老舊房屋根本不適合身障者。

最後我只站在門口和他聊了不到幾分鐘就離開,而下一個想看房的租客已進來。

近年,政府釋出「公益出租人」的節稅政策,鼓勵屋主將房屋出租給符合租金補貼資格的房客,包括身心障礙者。

但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臺 106、107 年度公益出租人稅賦減徵戶數調查結果顯示,還有不少縣市是 0 戶數,等於「0 公益出租人」,這也恰巧印證了我以往的看房經驗── 鮮少有房東想要將房子出租給有困難的對象。

實際上,帶租客看房的人也不會事先表明自己是否為公益出租人,然而,看到行動不便或坐輪椅的(潛在)租客時,往往不只顯露緊張的神情,還常常「勸退」租客, 說「空間不方便,要不要再多考慮一下」 。

也因此,無論是你多想要租到的房間,真的都需要想清楚。除了考量租屋的交通、難以改動的硬體條件,如果想長期租屋,我建議大家可先利用網絡或電話事先表明身體情況,藉此觀察屋主是否願意友善交流。

Photo by Tarik Haiga on Unsplash

此外,我通常也會詢問租屋後的修繕問題,包括是否能提供需要的協助,如協助修繕,或是提供修繕廠商的聯絡資訊。尤其身心障礙者若自己住,時常碰到難以自己解決的問題,像是更換燈管。過濾出友善屋主並確立未來的修繕管道,才有再往下溝通的可能。

4. 政府補助好多種,我可以申請嗎?

政府補助身心障礙者的租屋津貼,各縣市都有不同的申請條件和補助金額,例如新北市規定須符合 8 項要件,但是對弱勢身心障礙者而言,補助除了條件常難以符合,補貼的金額也過低。

其中第 8 項「身心障礙者、配偶及其戶籍內之直系親屬均無自有住宅」, 假設欲申請租屋津貼的身心障礙者獨自北上工作,但父母在家鄉擁有自有宅,那他根本沒辦法順利申請租屋津貼。

此外,根據新北市政策,身心障礙者租金補貼 「按月每坪最高補助 330 元,並以補助房屋租金總額 50% 為上限」、「單身按月最高補助新臺幣 2400 元」,也就是說,假設租一間 5 坪、月租 12500 元的房子,就算成功申請補助,也只能獲得 1650 元。

更別說有的房東擔心必須支付額外的租金,而拒絕讓租客申請租金補貼,或將補貼金額轉嫁到租金上。

如果可以,建議身心障礙朋友們一定要主動打電話至各縣市區公所或社會局詢問,了解對自己最有利的補助方式再申領。

新北市身心障礙者租金補貼,欲申請者必須符合 8 項要件。圖/新北市政府雲端櫃檯

居住是人生大事,對身障者而言更攸關生存

「沒有障礙的人,只有障礙的環境。但環境中的障礙與無障礙,往往也都取決於人。」其實我的期待和其他人一樣,也想找到 CP 值高、交通便利、房東友善且價格合理的租屋處。(參考:亂入公約課後隨筆 04:沒有障礙的人,只有取決於人的障礙環境

身心障礙朋友們因為身體因素,普遍比其他人更常待在屋內,因此不論是購屋或租屋,各層面的居住品質都需要提升。例如,在硬體方面增加交通接駁系統、無障礙設施等設備;在軟體方面,屋主與管理員願意友善交流和協助、政府鬆綁補助條件等。

如此一來,我想每位身心障礙的朋友,都願意嘗試不用再完全依賴親友或社福員,好好照顧自己,建立獨立新生活


延伸閱讀:
1. 監院 280 頁報告糾正衛福部,列舉臺灣身心障礙支持網 10 大失職
2. 如果霍金生在臺灣,也能追求自我實現嗎?身心障礙者的去機構化與自立生活/《障礙研究與社會政策》
3. 十多年沒量過體重,疫情中的身障者:「無障礙就醫環境是你們的獎勵,卻是我們的空氣和水」
4. 今晚吃火鍋吧!小聚人火鍋店:「讓身障夥伴自立,也讓孤單的家人相聚」
5. Right Plus 系列文章「沒有障礙的人,只有障礙的環境


原文「身障心無礙|租屋族的 4 大煩惱」刊載於作者網站,Right Plus 獲授權轉載。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左邊女孩
左邊女孩

一個只用左手寫字左腳走路的平凡女孩,正在用左眼,又孤獨又害怕,卻又熱情又好奇的觀察;正在用左耳,既冷漠既逃避,卻既感動既驚喜的聆聽,每天都發現一點點不太平凡的世界。

文章: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