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性影像受害者超過 6 成未成年,展翅協會:陪伴孩子正確使用網路、營造安心訴說的環境

撰文/台灣展翅協會新聞稿編整

近期國內外多起誘騙拍攝私密照威脅事件,如南韓 N 號房事件臺南遊戲點數誘騙兒少裸照等。台灣展翅協會(以下簡稱「展翅」)長期協助性剝削及性勒索被害人,觀察到在與網路密不可分的時代下,性勒索已成為一種不可忽視的新型危機,也是新的性暴力形式。

性勒索案件樣態變得更多,受害者的年齡也愈來愈年幼,而展翅接獲的性勒索案件諮詢,也從 2017 年的 15.4% 上升至近 17%。我們更發現社會仍存有譴責被害人的氛圍,導致被害人不願求助。

因此,展翅於 7 月 24 日舉辦「拒絕性勒索,我們與你一起面對」記者會,呼籲大眾及家長關心性勒索議題,並且鼓勵被害人求助。 

超過 6 成的網路性影像受害者,是 18 歲以下未成年人

展翅祕書長陳逸玲首先分享服務個案的概況。在去年度服務的性勒索個案中,有 2/3 的被害人為 18 歲以下的兒少(66%),其中 15 歲以下者佔 42%,被害人年齡最小僅僅 10 歲。而 70% 的勒索者為網友受害者年紀越小,加害人為網友的比例越高,他們主要透過社群、遊戲和交友軟體而認識。

圖表/展翅提供

性勒索目的最多為想要勒索更多的照片影像或視訊,佔 37%,其次為關係控制 ,約 28%,包括拒絕分手、讓被害人心生恐懼而聽從要求等。

而照片取得方式,則以偷拍側錄最多(29%),誘騙拍攝為其次(23%),常見的誘騙拍攝的手法,包括佯裝同齡者誘騙、點數交換、檢查身材等。

圖表/展翅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15 歲以下的兒少被害人最常遭遇誘騙拍攝(佔該年齡層照片取得途徑的 39%),加害人取得照片的手法亦包括威脅拍攝(25%),以及加害人原本沒有被害兒少的照片,但用威脅洩漏個資、對話內容、結束關係或分手等方式,讓孩子擔憂害怕而拍照給對方,再用照片勒索更多的照片。

從性別角度來看,女性被害人佔了 8 成,仍為多數,她們多半被勒索照片影像,男性被害人則較多被勒索金錢。 

圖表/展翅提供

從上述的數據可以看出,未成年人多半針對網路交友不設防,又太容易輕信網路上的陌生人,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使用網路的狀況,尤其特別留意互動式的應用程式,包括遊戲、社群或通訊軟體,還有兒少使用這些應用程式的隱私設定、如何保護隱私,教導孩子勇敢拒絕網友不合理的要求。

此外,展翅也從服務經驗中發現,許多被害人在求助前,往往已經經歷被勒索狀態達一段時間,卻因憂慮外在眼光、照片外流等,遲遲不敢求助,直到身心都已無法負荷,才告訴家長或對外求援。 

知名電競主持人、擁有眾多年輕粉絲的「安娜李」特別出席記者會,提醒青少年注意拍攝私密照的風險。安娜李也分享自己朋友遭受到私密照勒索後,出現自我責怪、難以走出陰影的狀況,這也讓安娜李深刻意識到,如果連成年人都沒有足夠能量可以面對性勒索,何況是青少年?

安娜李。圖/展翅提供

尤其網路被視為言論自由的公開場域,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放大,被害人所感受到的傷害往往更加嚴重。因此,安娜李也強調向外求助的重要性,所有成年人都應該責無旁貸協助被害者,她也呼籲,如果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向展翅協會的 Web885 網路諮詢熱線求助,讓傷害不再擴大。 

家長能做的事:一聽、二停、三抱報

台灣照顧者管理協會理事長張淑慧是一位資深的青少年工作者,她分享了家長在得知孩子發生性勒索事件後可能產生的情緒,如驚嚇、否認、生氣等,以及這些情緒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她提醒家長應該帶著「不批判也不責怪」的態度傾聽孩子的遭遇,並提供家長 3 個傾聽的步驟──「 一聽、二停、三抱報」,也就是聽孩子的困擾與自己的情緒停止持續回應加害人以及責難孩子,最重要的是擁抱孩子並給予支持,且向警察報案,讓孩子在家長支持下不再繼續受到傷害。 

台灣照顧者管理協會理事長張淑慧。圖/展翅提供

面對運用科技的犯罪,必須運用科技的方式來回應。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法務協理楊千旻指出,每天約有 18 億張左右的兒少性虐待影像在網路中流傳,顯示出兒少性剝削的嚴重性,以及防制策略的重要性。

她也分享由微軟開發的 PhotoDNA 技術,詳細說明透過將照片轉換成數位指紋的過程,並以此進行比對,即使照片經過色彩轉換、毀損等程序,系統都還是能夠辨識出並銷毀。隨著加害人犯罪手段的變換, PhotoDNA 也進展到可進行影片比對,加強兒少性剝削及性勒索犯罪的打擊力道。 

Facebook 亞太區安全政策主管 Amber Hawkes 則透過視訊說明 Facebook 目前針對兒少性剝削、性勒索的防治政策,包含臉書訊息(Messenger)可以忽略用戶不想要看到的訊息,並將傳送者的訊息自動移出收件匣,對方不會知道自己遭封鎖,以此避免情況變得更激烈;此外,她也介紹 Facebook 的線上防治性勒索宣傳活動,提供身為教育者、家長以及朋友角色時如何協助被害人的技巧,和避免性勒索的發生。 

台灣微軟公共暨法律事務部法務協理楊千旻。圖/展翅提供

了解性勒索的模式,營造安心訴說的環境

性勒索的嚴重性在於,除了被害人的照片可能被散布,加害人持續拿私密影像威脅勒索被害人,使得被害人在無助自責的情況下,被迫拍下更多、更露骨的照片,做出不想做的事,甚至被性侵。

此外,性勒索並不會因為答應對方要求就停止,我們必須讓被害人知道,遭遇性勒索事件時,可以向外求援、有人可以提供幫助。惟有盡早求助,才能將犯罪者繩之以法,終止性勒索的循環。

而被害人是否能勇於求助,取決於社會氛圍或是周遭親友的態度。呼籲社會大眾避免遣責被害者,共同營造同理、溫暖、讓每個人都可以安心訴說的環境。 

為了協助被害人,展翅也設立「拒絕性勒索,展翅與你一起面對」粉絲專頁,以及官網資訊專區等,提供性勒索求助資訊,並於粉絲專頁建立匿名投稿系統,鼓勵被害者透過匿名發聲說出自己的遭遇,減少可能產生的孤立和自責感,也讓被害人知道,這不是他們的錯。展翅的 Web885 諮詢熱線也接受求助訊息,透過專業團隊協助被害人對抗性勒索。 

安娜李也作為開頭發起網路串連活動,邀請大家公開轉發圖文至社群平臺,寫下自己想要給予被害人的支持,並標記朋友響應此活動。透過網路串聯,讓受害者得到力量,相信自己並不孤單,勇於向外求助,知道所有人與他站在一起拒絕性勒索。


延伸閱讀:
1. 【看見孩子】專題:網路影像背後,那些真實遭性虐的孩子
2. 南韓 N 號房再現網路未成年性剝削,7 個你必須了解的犯罪模式與防範重點
3. 線上孩童性影像市場化、產業化,持有未成年性影像即屬犯罪
4. 線上孩童性影像全球氾濫:75% 由父母親友施虐或拍攝,長大後持續受虐或成施虐者
5. 懸崖上的小網紅:父母公開曬娃、小孩網安意識不足、直播平臺欠缺自律,釣出戀童犯罪者與龐大商機
6. 你知道你的孩子在網路上做什麼嗎?給家長們的務實指引,防止性剝削
7. 認識網路兒童性誘騙(上):利用信任與數位工具的犯罪行為
8. 認識網路兒童性誘騙(下):哪些數位科技的風險較高?如何陪伴孩子使用網路?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