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調整是 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中重要的概念,如何運用於職場?打造共融職場真的好難嗎?

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站出來講訴求時,我其實是在恐慌當中,因為我的居留證早已過期。但當時臺灣的法律,確實把我們弄成一個破碎的家庭。如果那時候不去抗爭、講出來的話,我們也都是即將被送回去的人。
Read more »2017 至 2022 年間,臺灣共 44 起家人不堪長期照顧而殺害身心障礙者,其中半數以上選擇共同赴死或自殺。僵化的長照評估和欠缺自立生活協助,都逼人走上絕路。
Read more »「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大家都會開花。可能是不同的花,也許你是海芋,不需要那麼多太陽,那也很好,你還是會盛開。請好好等待自己、記得原本的自己、相信自己。」
Read more »「聽到是性侵時,我還是有點當機,覺得我只是沒有自願,過程中卻沒有嚴重打鬥。後來我才明白,事發當時我並不是毫無反應,而是整個人僵直,抽離了感受。」
Read more »重障者玉姐呼籲新北社會局別再上訴:「我的歲月正跟時間賽跑。」、「我奢求的只是最基本的生活,晚上不要泡在尿裡。」而這並不是重障者第一次求助無門。
Read more »「個助和身障者是在同一個位置一起做事,不是單方面主導他們的生活。這份工作帶給我的最大啟示,就是把人當人看沒有那麼難。」
Read more »當外來文化入侵,影響原住民男性自我價值,可能是家暴的根源。因此在家暴防治服務中,由部落長輩協助、納入傳統療法,更勝主流法律制裁和監禁。
Read more »能夠回到自己的生活,並不代表哀悼就結束了,只是哀悼的強烈程度逐漸減輕,讓遺族能夠繼續他們的日常。
Read more »或許我們該學著區分一下愛心和無力感—— 大量的捐物究竟是因為在乎脆弱處境人群的需求,還是為了紓解自己一再看到災難畫面的無力感?
Read more »合理調整是 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中重要的概念,如何運用於職場?打造共融職場真的好難嗎?
站出來講訴求時,我其實是在恐慌當中,因為我的居留證早已過期。但當時臺灣的法律,確實把我們弄成一個破碎的家庭。如果那時候不去抗爭、講出來的話,我們也都是即將被送回去的人。
活著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要把死亡的原因單一化。跳樓的人從來就不是衝動,而活著有時候也只是倖存。
站出來講訴求時,我其實是在恐慌當中,因為我的居留證早已過期。但當時臺灣的法律,確實把我們弄成一個破碎的家庭。如果那時候不去抗爭、講出來的話,我們也都是即將被送回去的人。
立法院於上週(11/29)三讀通過精神衛生法 15 年來最大修正,其中 10 大重點引起各方關注,並計有 27 條附帶決議。
我們整篇專題在問的問題,也是勞動部依然沒有回答的問題:多元就業開發方案,到底幫助了誰?
除了讓居住端能適時連結社會安全網,資金支持也是社會局無可迴避的責任。否則即使民間自行運作出「友善業者結合公益團體」的服務模式,也難以走得長遠。
當父母心力交瘁、老師無計可施、醫療信任不足、孩子孤立無援,「不乖的小孩」如何得到支持?
青年為長輩服務後提出「換工」請求,便有長輩發揮興趣,到國小教孩子用臺語讀詩詞。這就是時間銀行能讓互助多元,讓社區活絡、產生連結的方式。
他們設計無障礙 DIY 手冊、金銀銅獎評比制度,從事前的資訊提醒到活動現場的放鬆室安排等,甚至提供低成本的變通方法,讓不同需求的所有族群都能享受音樂節。
如果你想將生日祝福、禮物變成捐款,捐給自己欣賞、支持的公益團體;或是想成為多多的募款大使,歡迎來和我們申請製作專屬你的個人募款頁面!
或許我們該學著區分一下愛心和無力感—— 大量的捐物究竟是因為在乎脆弱處境人群的需求,還是為了紓解自己一再看到災難畫面的無力感?
多多邀請各界公益同窗來上節目,與聽眾們分享豐富的工作甘苦與經驗談,包括困境、成就感與未來。
多多寫不進報導裡的採訪軼事、趣事與後記,還有那些感動人心的小故事。
重災區居民的帳篷,不是政府支援,也僅有 NGO 提供生活援助。難民在強震後更是無工可找。從前烤肉餐廳老闆,臨時搭建流動攤位,說會一直留在這裡,給予其他災民一份希望。
公民示威運動其實是社會改革不可忽視的強大動力,也可能是值得資助、給予支持的項目。
影響力並不一定和數量劃上等號,在某項領域具有公正性、權威性、可被公眾信任等也是一種擴張。
希望《尋找尊嚴》,能夠讓更多人反思毒品文化,以及社會邊緣,乃至於社會不平等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