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護
從暴力中倖存,然後呢?在社會住宅修復身心、重啟人生/《不只是房子》勵馨基金會案例
對李玉華來說,社宅服務能從過往的慈善救助觀點,轉向從「人權觀點」來看社區和社福,並且將「住宅」視為建立社會安全與穩定生活的基本需求。
閱讀全文從暴力中倖存,然後呢?在社會住宅修復身心、重啟人生/《不只是房子》勵馨基金會案例③【無家十年 2019-2021】有房的街友,與無根的租客
曾有無家者領到補助租到房子,沒多久卻自己搭車回到庇護所門口,問:「可不可以放棄補助,回來住庇護所」。
閱讀全文③【無家十年 2019-2021】有房的街友,與無根的租客疫情中的 620 世界難民日:全球 1% 人流離失所、超過 4 成未滿 18 歲、百萬兒童在流亡中出生
2020 年因戰爭、暴力、迫害與人權侵害而逃離家園的人數來到將近 8240 萬人。
閱讀全文疫情中的 620 世界難民日:全球 1% 人流離失所、超過 4 成未滿 18 歲、百萬兒童在流亡中出生難民是一種狀態,而不是身分/讀《走入戰火邊界,我所見的一切:鄭雨盛,與難民相遇》
「若想了解我們,不要只看新聞或道聽途說,請先看著我們的眼睛,傾聽我們的故事吧!」
閱讀全文難民是一種狀態,而不是身分/讀《走入戰火邊界,我所見的一切:鄭雨盛,與難民相遇》全球每 97 人就有 1 人是難民:臺灣應以援助港人為基礎,推動適用全難民的難民法
2019 年底為止,全球流離失所人數達 7950 萬人,平均每 97 人就有一人是難民。
閱讀全文全球每 97 人就有 1 人是難民:臺灣應以援助港人為基礎,推動適用全難民的難民法荷蘭、加拿大和剛果,如何讓暴力倖存者重返社區?
身為女性在這世上不再是看似羸弱的一方,而是即使生命遭到重創,也能彼此扶持創造無限可能。
閱讀全文荷蘭、加拿大和剛果,如何讓暴力倖存者重返社區?荷蘭「橘屋計畫」顛覆全球家暴庇護思維:親近社區才能重返社區,終止暴力未必要終止關係
「安全,但不隱匿」成為橘屋的最高指導原則,因為它相信「唯有開放才能安全」、「親近社區才能重返社區」。
閱讀全文荷蘭「橘屋計畫」顛覆全球家暴庇護思維:親近社區才能重返社區,終止暴力未必要終止關係【2019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午夜行者:用盡全力抵抗無知覺與集體失憶
《午夜行者》將所謂的「難民」立體化,讓人用心,而非用腦,來重新領會何謂「逃難」。
閱讀全文【2019 臺灣國際人權影展】午夜行者:用盡全力抵抗無知覺與集體失憶全球 7080 萬人流離失所:在香港之後,再思臺灣的難民法
在 7080 萬難民中有半數是孩童,超過 11 萬個孩子沒有家人陪伴;最貧窮的國家則庇護了全球 1/3 的難民。
閱讀全文全球 7080 萬人流離失所:在香港之後,再思臺灣的難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