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家暴

25072 News

【雙週報|07/14-07/27】立院修法虐兒致死可判死刑、彰化準公共幼兒園涉 158 次不當管教致重傷、丹娜絲災後復原物資與志工調度皆失序

立法院 7 月 18 日三讀通過《刑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大幅加重虐童刑責,其中以凌虐方式殺害未滿 7 歲幼童者最重可判死刑,虐待致死亦可處死刑或無期徒刑。此次修法源於剴剴案等多起幼童受虐致死案件引發的社會關注,而出現要求加重刑責嚴懲虐童行為的呼聲。

閱讀全文【雙週報|07/14-07/27】立院修法虐兒致死可判死刑、彰化準公共幼兒園涉 158 次不當管教致重傷、丹娜絲災後復原物資與志工調度皆失序

【原家轉型6】王增勇/成為一位社福中心督導有多難?原民會「不教而殺」的制度性暴力

學生說,他花了 6 年學習成為一位督導,凝聚團隊、建立資源網絡、掌握科層溝通,是多麼不易。然而原家中心轉型,將使新聘督導倉促上任,我擔心缺乏訓練與支持的情況下,他們將面對重重挫折。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6】王增勇/成為一位社福中心督導有多難?原民會「不教而殺」的制度性暴力

【孩能去哪裡2】「我們家的爸爸不打人」,寄養家庭大缺工、叔叔阿姨和社工都去哪了?

「不只寄養業務,各團體都在大缺工,缺翻了!」兒少保社工大幅流失,即使是年收超過 45 億的公益巨頭也逃不過。這也意謂著專業斷線、有床位也找不到地方收小孩,因為根本找不到人做服務。

閱讀全文【孩能去哪裡2】「我們家的爸爸不打人」,寄養家庭大缺工、叔叔阿姨和社工都去哪了?

【孩能去哪裡1】剴剴案後獨家追蹤:大塞車的寄養家庭,與無處可去的孩子們

「本來在寄養家庭的孩子,大約有 1/3 是沒辦法返回原生家庭的,尋找收養人是其中一個方向,特別是嬰幼兒。現在收養程序變得非常嚴格,很多孩子出不去,後面等寄養的當然也進不來。」

閱讀全文【孩能去哪裡1】剴剴案後獨家追蹤:大塞車的寄養家庭,與無處可去的孩子們

加拿大原住民家暴服務:以社區為基礎發展文化療癒力,3 種防治家暴的方法/【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當外來文化入侵,影響原住民男性自我價值,可能是家暴的根源。因此在家暴防治服務中,由部落長輩協助、納入傳統療法,更勝主流法律制裁和監禁。

閱讀全文加拿大原住民家暴服務:以社區為基礎發展文化療癒力,3 種防治家暴的方法/【創新!不是空話】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