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星期三
【人權星期三】沒被接住的孩子:如果你在我的環境中長大,又會長成什麼模樣?
少年矯正是一個漫長的進程,「陪伴」孩子一步步調整,這需要社會與孩子的「重要他人」們的協助與支持。
閱讀全文【人權星期三】沒被接住的孩子:如果你在我的環境中長大,又會長成什麼模樣?【人權星期三】遭境外訊息攻擊最嚴重國家,沈伯洋:「30 歲以下最易相信陰謀論,打擊資訊戰更需民主透明」
輿論認為討論戰爭就不能談人權是錯誤的,「民主、透明與人權」才是真正能夠保護臺灣的機制。
閱讀全文【人權星期三】遭境外訊息攻擊最嚴重國家,沈伯洋:「30 歲以下最易相信陰謀論,打擊資訊戰更需民主透明」【人權星期三】當強制住院成為精障家庭唯一選擇,同儕支持能否成為社區生活的一帖良藥?
同儕支持體現的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人」如何能好好被對待的哲學。
閱讀全文【人權星期三】當強制住院成為精障家庭唯一選擇,同儕支持能否成為社區生活的一帖良藥?【人權星期三】有朋友相挺才能獨立自主,全球人權網絡讓各國堅守人權價值
「出外靠朋友」是國家人權機構網絡存在的最大意義,結盟並產生實質合作才是人權運動更理想的路徑。
閱讀全文【人權星期三】有朋友相挺才能獨立自主,全球人權網絡讓各國堅守人權價值【人權星期三】我們為什麼需要憲法改革?推動憲改的 3 大條件是什麼?
民眾與憲法產生連結的方法,要從關心政治做起。
閱讀全文【人權星期三】我們為什麼需要憲法改革?推動憲改的 3 大條件是什麼?【人權星期三】20 年來重大人權進展,國家人權委員會能做些什麼?
監察院現行被動接受陳情的方式需要徹底改造,必須「把門打得更開」且具備人權意識。
閱讀全文【人權星期三】20 年來重大人權進展,國家人權委員會能做些什麼?【人權星期三】從和理非到不得不勇武:港人精神「兄弟爬山,裡應外合」
「我要創一個新的口號叫『兄弟爬山,裡應外合』,在港境內外的手足堅守崗位,互相協助,期待榮光歸香港。」
閱讀全文【人權星期三】從和理非到不得不勇武:港人精神「兄弟爬山,裡應外合」【人權星期三】防疫、經濟、照護等多重壓力,讓家庭成為醞釀暴力的壓力鍋
減少、失去休閒活動,人與人之間又長時間待在一成不變的空間,生活起居 24 小時綁在一起,很可能發生衝突暴力。
閱讀全文【人權星期三】防疫、經濟、照護等多重壓力,讓家庭成為醞釀暴力的壓力鍋【人權星期三】疫情中的障礙隔離:戴不了口罩、在輪椅上過夜、收不到防疫資訊、在全景監控中如廁更衣
對許多身心障礙者而言,戴口罩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閱讀全文【人權星期三】疫情中的障礙隔離:戴不了口罩、在輪椅上過夜、收不到防疫資訊、在全景監控中如廁更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