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8/18-8/31】輪椅搆不到醫院報到機、還路於民大遊行納入無障礙、賴清德承諾檢討貧窮線

路權團體 8/20 下午舉行「還路於民大遊行」,活動場地不只有無障礙廁所,舞臺還配置手語翻譯員、即時聽打字幕。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路權團體 8/20 下午舉行「還路於民大遊行」,活動場地不只有無障礙廁所,舞臺還配置手語翻譯員、即時聽打字幕。
Read more除了街頭可見的露宿者,臺灣還有大量的無家預備軍。可能是經常遭房東驅趕、睡在網咖,或四處借宿親友家的極低收入貧窮者。這些都是長久缺乏生活保障,卻被社會福利漏接的人。
Read more臺灣貧窮認定的門檻太高,導致能取得社會福利協助的低收入人口占比不到 2%,遠低於國際。與此同時,貧富差距卻創下 10 年新高,高達 220 萬人無法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Read more臺灣《社會救助法》中有許多不合理的門檻,影響低收入戶申請。芒草心協會等民間團體提出修法草案,希望盡快修法。
Read more正在立法院審查中的《平均地權條例》因為將直接打擊房市炒作,被稱為「最強打房法案」,12/21 在立院通過初審。
Read more下一個 10 年,我們如何能夠面對貧窮與無家,不再束手無策?
Read more街頭有人不一定就不人道,也不一定要收容,才叫做人道。
Read more「街友是流動的一群人,在階層間流動,也在縣市間流動。」會牽扯到不同縣市的不同待遇、不同系統間的衝突。
Read more自立青少年在面對危機時,由於缺乏支持網絡,時常求助無門,必須孤獨面對多變的挑戰。
Read more低收認定程序的防弊思維依舊遠大於扶助思維,且負責救助的社政與主掌職訓的勞政在合作上多所斷裂。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