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數位時代公益調查:手機支付捐款夯、動保議題受重視、資安是必要素養

數位行善逐漸成為趨勢,手機支付人數攀升2倍。公益團體不只需要優化數位工具和資安,定期定額捐助的觀念也還有待推廣。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數位行善逐漸成為趨勢,手機支付人數攀升2倍。公益團體不只需要優化數位工具和資安,定期定額捐助的觀念也還有待推廣。
Read more賺錢養活自己錯了嗎?難道不能在認同組織的任務理想熱情工作的同時,賺取合理的薪資嗎?
Read more組織一方面要熟悉和辨認自己握有哪些資料,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如何以數位化方法存取這些資料。
Read more繭居者父母常遭親戚友人批評「都是爸媽教不好才會變成這樣。」父母因而感到羞愧、不願意讓子女繭居一事曝光。
Read more電子報的珍貴之處在這裡── 它的核心意義在於你與支持者的溝通。
Read more除了了解溝通目的,我們也要了解通訊軟體的特質,才能選對「溝」來「通」。
Read more數位素養的意義不僅在於學會使用資訊科技,而是可以運用資訊科技來解決事情。
Read more進入三級警戒後,大家逐漸適應防疫的新生活。但對精障者來說,光是「戴口罩」,都需要預先設想、操作練習。
Read more「在專案裡,NPO 夥伴才是主體,他們代表非營利組織的觀點和期待,我們只希望透過提問,陪他們釐清困難與問題。」
Read more鼓勵個案給予回饋,能有賦權的效果。「個案能藉此梳理自己的生命、知道自己的聲音能被重視,也認知到有權利和能力獲得更好的生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