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財務 & 徵信報告:捐款投資一個不歧視、不排除人的共融社會

2023 年我們需要至少 430 萬元,才能讓多多益善更穩定、更長久的前進,和幽微角落的無聲者互相陪伴,讓細微但是重要的聲音,不被忽視和淹沒在人群裡。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2023 年我們需要至少 430 萬元,才能讓多多益善更穩定、更長久的前進,和幽微角落的無聲者互相陪伴,讓細微但是重要的聲音,不被忽視和淹沒在人群裡。
Read more我們想邀請你力挺多多,陪多多一起做無聲者的後盾,並將多多分享給你周遭的親朋好友,集結擁有相同理念的社會力量,推進這場發聲革命。
Read more或許我們該學著區分一下愛心和無力感—— 大量的捐物究竟是因為在乎脆弱處境人群的需求,還是為了紓解自己一再看到災難畫面的無力感?
Read more數位行善逐漸成為趨勢,手機支付人數攀升2倍。公益團體不只需要優化數位工具和資安,定期定額捐助的觀念也還有待推廣。
Read more自律聯盟發布數位捐款調查,顯示捐款平臺 LINE Pay 占大宗,且捐款人中高達 45% 的人不到 30 歲。
Read more影響力並不一定和數量劃上等號,在某項領域具有公正性、權威性、可被公眾信任等也是一種擴張。
Read more現在我們說韌性,是社會或組織在經歷災難後,能從中學習知識與經驗,不能被同樣的災難和失敗,打倒第 2 次。
Read more隨著社會地景的劇烈變動、數位科技發展逸出人類想像,以及實證精神的不斷擴張,公益責信也具有新時代的意義。
Read more近年由地方政府或中央發起再轉交地方使用的募款,在民眾愛心熱潮過後往往無人追蹤。
Read more從去年太魯閣號事件到烏克蘭援助,都是由官方主導、幾乎沒有其他公益組織募款的空間。對比公益組織,政府部門既是球員又是裁判。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