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共生3】社宅時代的社群力:「人和家庭才是服務的核心,不是規定」

脆弱的家庭終於不必被隔離在機構、封閉在家中、流離在社會救助系統間,社宅串連社區和社群,學習融合與共生,避免所有人一起孤立無援。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脆弱的家庭終於不必被隔離在機構、封閉在家中、流離在社會救助系統間,社宅串連社區和社群,學習融合與共生,避免所有人一起孤立無援。
Read more人生第一次,他們可以穩定生活。孩子如今還上大學了,那曾是大家想都不敢想的事。
Read more社區是工作者重要的起點。在社宅裡用同樣的角度與觀點,反而容易理解居民遭遇的困難、快樂與悲傷的故事。
Read more同婚專法規定,同志伴侶無法「共同收養」沒有血緣的小孩。近日,終於有法院許可讓同志「共同收養」孩子。
Read more關注動物權益的媒體「窩窩」 11/21 公布全臺第一份動保團體捐款資料庫「動保捐款搜尋器」,值得民眾參考。
Read more曾有無家者領到補助租到房子,沒多久卻自己搭車回到庇護所門口,問:「可不可以放棄補助,回來住庇護所」。
Read more取經自北歐的保母制度、向德荷學習的多世代共融園區、延襲國際準則的會所模式,都是臺灣 NGO 向外學習、在地實踐的模式。
Read more經歷疾病是不容易的事,如何更接近患者,使孤立、絕望的聲音得以調音調頻,過程中有許多要溝通、學習的地方。
Read more擁抱汙名,是翻轉那些要病人自我否定的醫療論述,打開何謂「病人」與「瘋狂」的討論空間。
Read more美軍近日撤出阿富汗,神學士占領當地。專家擔心,未來神學士可能恢復高壓統治,阿富汗女性也將再度受限。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