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助人者&勞動現場

到底是做生意還是做照顧?庇護工場妾身未明 22 年,未見勞動部退場機制

臺灣庇護工場發展 22 年,每年庇護超過 2000 名身心障礙員工,卻長年營運困難,既要追求利潤又要做照顧,員工月薪普遍不足萬元。國際人權委員和監察院都呼籲勞動部積極研擬退場機制。

閱讀全文到底是做生意還是做照顧?庇護工場妾身未明 22 年,未見勞動部退場機制

【原家轉型3】Kui Kasirisir/是共同努力的轉型?還是不得不的配合?2訴求呼籲原民會納入民間聲音

唯有原民會和原住民夥伴們一起一起的協同努力,才能順利推進轉型,並實現既定目標—— 穩定發展原家中心的功能、提升原住民族社會工作的專業能力,並真正保障原住民族個人與集體的權利與福祉。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3】Kui Kasirisir/是共同努力的轉型?還是不得不的配合?2訴求呼籲原民會納入民間聲音
花蓮市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與當地的兒童暨關懷家庭協會互相交流、分享工作執行方法與個案所需資源。圖/取自花蓮兒童暨家庭關懷協會

【原家轉型2】王增勇/原民會「自我殖民」的倉促轉型,恐成災難般的現代同化政策

「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以原住民族為服務對象發展 26 年,即將在明年納入社安網計畫。原民會提出轉型計畫,卻忽視原家中心的族群工作特性,單向要求轉型為社福中心,更拒絕和工作者溝通。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2】王增勇/原民會「自我殖民」的倉促轉型,恐成災難般的現代同化政策

【原家轉型1】王增勇/當「原住民族社會工作」進入漢人觀點的服務系統,將何去何從?

原家中心介於部落與國家之間,不只執行個案服務,更職守推動族群、部落等集體性的文化社會工作。原家中心無法和社安網內的社福中心彼此協力、互補服務,反被吸納為同類型單位時,會發生什麼事?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1】王增勇/當「原住民族社會工作」進入漢人觀點的服務系統,將何去何從?
53602230419 71ce94d6f6 H

「增加訪視也難杜絕犯罪」虐童案效應大,社工工會向衛福部提5大訴求

不知道下一個出事的會不會是自己?兒虐事件後一位社工遭上銬,使社工系學生人心惶惶。然而,如果大眾可以更理解社工服務的實際狀況,無形之中也能給社工支持,因為社工也是需要被好好支持的人。

閱讀全文「增加訪視也難杜絕犯罪」虐童案效應大,社工工會向衛福部提5大訴求

屠崇軒/社會性農場在臺灣:透過農事與綠色照護療育人,生存模式是最大考驗

社會性農場兼具經濟自立、社會福祉和環境友善,農場裡的生產、生活、生態都能成為服務的媒介,讓人在這裡促進健康、緩和壓力、提升社交能力,也讓每個人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位置。

閱讀全文屠崇軒/社會性農場在臺灣:透過農事與綠色照護療育人,生存模式是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