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ICE

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主選單

精神病不是靈界作怪!永和首創身心支持小站,強制就醫銳減 75%

永和衛生所首創身心支持小站,集結在地盟友減少精神疾病服務案量、阻止許多自殺案件。他們相信,建立一個友善場域,可以讓精神病人有機會融入社區,做社區的志工、好鄰居,而不只是病人。
閱讀全文精神病不是靈界作怪!永和首創身心支持小站,強制就醫銳減 75%
女影0

林蔚昀/戰爭有著女人的臉:女性影展《烽火下的愛與隔閡》和《標籤的重量》

身為一個女人,一個媽媽,我覺得戰爭當然和女人有關啊。不只是女性也有上戰場(不管在前線衝鋒陷陣,還是在後勤),那些沒有在戰場上的女人也經歷著戰爭、被戰爭影響、思考戰爭對她們的意義。
閱讀全文林蔚昀/戰爭有著女人的臉:女性影展《烽火下的愛與隔閡》和《標籤的重量》

【原家轉型6】王增勇/成為一位社福中心督導有多難?原民會「不教而殺」的制度性暴力

學生說,他花了 6 年學習成為一位督導,凝聚團隊、建立資源網絡、掌握科層溝通,是多麼不易。然而原家中心轉型,將使新聘督導倉促上任,我擔心缺乏訓練與支持的情況下,他們將面對重重挫折。
閱讀全文【原家轉型6】王增勇/成為一位社福中心督導有多難?原民會「不教而殺」的制度性暴力

《孩能去哪裡》採訪幕後:面對兒少安置老問題,報導如何寫出新角度?/【後臺人生 EP64】

是什麼原因,讓多多今年再次推出兒少安置系列報導?在兒虐案後的敏感時刻進行採訪,她碰到了哪些困難?記者報導和學術研究、一線工作,有什麼不同考量?
閱讀全文《孩能去哪裡》採訪幕後:面對兒少安置老問題,報導如何寫出新角度?/【後臺人生 EP64】

日本漸凍症議員來臺交流:「制度應從人的需求出發,而非強迫人適應」

日本參議員舩後靖彥表示,制度應以人的需求為本,而非讓人適應制度。例如臺灣和日本對障礙者提供職場和通勤協助、就業輔導、重度訪問照護等,但這些資源分散於不同制度中,應在未來修法時整合。
閱讀全文日本漸凍症議員來臺交流:「制度應從人的需求出發,而非強迫人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