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沉睡的失智資金:南韓失智長者資產達 154 兆,詐騙風險高、破壞經濟循環

小美/「狠心的媽媽」背後:我留不住你不是不愛你,是想給你更好的生活

【專題|障礙女性的婚育路】從「完美的母親」解放,摸索多元家庭的樣貌

【專題|聽我們的故事】原住民轉型正義:政治受難歷史與創傷療癒

逆轉平等進程,紐西蘭倉促修改《同工同酬法》,低薪照顧工作、公共服務首當其衝

監察委員葉大華、蘇麗瓊日前提出調查報告,揭示安置在成人機構(如護理之家、身心障礙機構等)的特殊需求兒少的困境,包括成人機構無力擔負家長角色、缺乏兒少發展環境、踏入職場轉銜困難等。
颱風假期間居服員終止服務,我尿在床上、整天沒吃東西,終於等到個人助理來,我得用短短 2 小時服務時間吃飯上廁所。我支持天災假立法、訂定配套措施,讓獨居重障者能更安心的生活在社區中。
永和衛生所首創身心支持小站,集結在地盟友減少精神疾病服務案量、阻止許多自殺案件。他們相信,建立一個友善場域,可以讓精神病人有機會融入社區,做社區的志工、好鄰居,而不只是病人。
身為一個女人,一個媽媽,我覺得戰爭當然和女人有關啊。不只是女性也有上戰場(不管在前線衝鋒陷陣,還是在後勤),那些沒有在戰場上的女人也經歷著戰爭、被戰爭影響、思考戰爭對她們的意義。
是什麼原因,讓多多今年再次推出兒少安置系列報導?在兒虐案後的敏感時刻進行採訪,她碰到了哪些困難?記者報導和學術研究、一線工作,有什麼不同考量?
日本參議員舩後靖彥表示,制度應以人的需求為本,而非讓人適應制度。例如臺灣和日本對障礙者提供職場和通勤協助、就業輔導、重度訪問照護等,但這些資源分散於不同制度中,應在未來修法時整合。
在藝術工作坊中,各團體輔助活動進行的教保員、社工等人可說是整個計畫中的隱形功臣,有人協助翻譯、陪伴智青創作,有人協助藝術家調整做法,並一起勇於面對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期待創造改變。
心智障礙青年們在藝術家的帶領下,透過藝術工作坊體會多元媒材,享受選擇和做決定的幸福感,並且走入社區。他們也透過創作突破框架、表達自我、練習對話,真正接納自己獨特的聲音和存在。
新二代謝沛育認為新二代的形象不該被侷限在既定的框架中,因為移民家庭的面貌多元而豐富。同為新二代的陳靜華也說:「認同是自己去賦予的,不必取決於住在哪裡或擁有什麼生活技能,才有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