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沒照顧我,憑什麼拿那些錢?」安置兒拿不到防疫津貼,社家署:家庭糾紛不能丟給政府

為了在疫情下公平對待每個孩子,希望政府能看見機構端的需求與困境,給予安置機構或寄養家庭應有的支持與協助。
Read more把好事做對 把對的事做好
為了在疫情下公平對待每個孩子,希望政府能看見機構端的需求與困境,給予安置機構或寄養家庭應有的支持與協助。
Read more立意良善的行動接見政策,卻因為不夠完善的設計,反倒成為一線工作者新的負擔,空間、設備和技術上都還有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Read more「數位社會工作」的重點不在於取代原有工作方法,而是將科技工作方法融合原有的工作模式。
Read more進入三級警戒後,大家逐漸適應防疫的新生活。但對精障者來說,光是「戴口罩」,都需要預先設想、操作練習。
Read more陪伴這件事,不能只在我們營造的場域才發生,而是社區應該發揮集體力量,照顧每一個人。
Read more許多勞動者處於勞保系統之外,以傳統家庭思維設計紓困,則嚴重漏接非典型家戶。
Read more各縣市未施打的原因不一,顯示出中央與地方,以及各級縣市府內的行政作業分歧與嚴重資訊落差。
Read more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許多產業停擺,特種行業更是被《勞基法》遺忘的幽靈勞工,在防疫期間為彼此織出「另類安全網」。
Read more疫情警戒中,許多獨居精神病人,只能把自己關回房間,過作息混亂、與世界失去連結感的日子,被迫丟棄「人際關係」這個重要的輔具。
Read more「實習被取消」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嚴重的事,若沒能即時轉換單位,或是有替代方案,勢必得面臨延畢的困境。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