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更多編輯精選文章

6個提問認識「微笑憂鬱症」:和憂鬱症有什麼不同?看起來很快樂,但內心很憂鬱?/《微笑憂鬱》

「以兒少為中心」的兒童節目如何製作?孩子的各種樣貌與悲喜,都值得被看見!

什麼是自閉症?我們由下而上理解世界、擁有特殊興趣、誤解與嘲笑讓我們隱藏自己/《自閉者的面具,為何戴上,如何卸下》

澳洲友善會議指南:不只重視性別、無障礙,還有空間氣味、參與者稱呼的全方位共融/【創新!不是空話】專欄

IKEA 新莊店:18 年來沒有身心障礙夥伴離職,傾團隊之力共融

1997 年 4 月 2 日,臺灣通過《社會工作師法》,建立起社會工作的專業證照制度,並將每年此日訂為「臺灣社工日」。
近年來,社會工作缺工問題嚴重,社工的勞動權益也越發受到關注。臺北市、高雄市與桃園市的社會工作人員職業工會,聯合立委吳沛憶及臺北市議員林亮君召開記者會,以「社會安全網中的社工勞動破網」為題,直指社工 4 大勞動困境,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正視並改善。
臺北社工工會副理事長沈曜逸表示,衛福部在「強化社安網第二期計畫」中,規畫自 2022 年至 2025 年聘用 279 名「社工助理」,派至各縣市的社福中心、心理衛生中心與家防中心投入實務見習。社工助理需是就讀社會工作相關科系,大三下或研究所的在學生。
然而,近期有各大專院校的師生反應,各地方政府拖欠社工助理的薪資。根據臺北社工工會調查,6 個有欠薪狀況的縣市包括:臺北市、新北市、南投縣、高雄市、屏東縣、臺東縣。這些縣市平均拖欠約 10 天至 1 個月內,據聞從 2022 年就有類似狀況發生。
沈曜逸指出:「臺北市的拖欠狀況最誇張,除了每個月都拖欠外,最久一次還拖了 2 個月。」記者會上,沈耀逸拿出一張社工助理向臺北市社會局提出申訴的信件。社會局於今年 1/2 回應,表示依勞動契約規定,應於每月 10 日前發薪,並承諾會檢討改進。
從另一份幾名社工助理的薪資單可見,臺北市社會局屢次延遲發薪,今年甚至發生 1 月薪資延至 3/17 才發放的情況,代表問題依舊存在。拖欠情況持續發生,還有學生開始懷疑,未來是否還要做社工。
林亮君更提到,薪資拖欠情況已持續至少 8 個月,但社會局長姚淑文在今年 3 月中以前竟毫不知情。問社會局為何長期遲發薪?局方回應是因相關科室有人員異動與請假所致,讓林亮君質疑:「臺北市有 8 萬名公務員,有人員異動和休假時,卻完全沒有任何職代或替代方案嗎?」
林亮君表示,高雄市也有拖欠情況,但當地社會局接獲申訴後,已全面盤點家防中心、社福中心等單位的發薪狀況,並查核處理。相較之下,作為臺灣首善之都的臺北市反應明顯過慢。她強調,社工是社安網的第一線,政府應提供必要支持,何況準時發薪是最基本的保障。
吳沛憶也呼籲,衛福部作為中央主管機關,應盡速調查並落實監督責任。此外,她也會與林亮君及社工工會共同要求勞動部啟動專案勞檢,「我們希望政府成為社工的後盾,這句話不能只是口號。」
此外,自 2020 年起,衛福部推動「補助民間單位社會工作人員薪資制度計畫」,明訂應發給社工 1.5 個月年終獎金。但沈曜逸指出,根據工會去年(2024)對臺北市 57 名社工的調查,有高達 49% 未領到足額獎金。雖然工會事後有與社會局溝通,今年再度調查時,仍有多名社工反映沒領到。
沈曜逸指出,據知其他縣市在查核獎金是否如實發放時,會比對服務單位的領據與匯款紀錄;但臺北市社會局多僅以發公文方式詢問各單位。他呼籲應強化查核機制並落實資料比對,避免流於形式,損害社工權益。
吳沛憶表示,衛福部補助規定已明定年終獎金為 1.5 個月,敘薪基準也一清二楚,所有受補助單位都必須符合相關規定,這相當於服務單位與衛福部之間的契約,當然必須履行。
另一方面,自 2020 年社工調薪新制上路後,薪資逐年調升,至今年起薪為 38898 元。但高雄社工工會祕書長郭志南表示,一些縣市單位卻以「變更職稱」為由,將原本從事社工業務的人員改為「專案人員」,雖工作內容相同,卻領不到社工應有薪資,形同變相減薪,也少了社工年資與相關加給。
郭志南舉例,新竹縣與彰化縣的親子館皆有類似情況。在彰化縣親子館的標案中,甚至規定只能留下 1 名社工,其他都要改成專案人員,導致薪資減少 3000 至 5000 元。即使工會多次向衛福部反映,仍未獲重視。
此外,現行社工薪資設有「晉階制度」,只要社工每年通過考核,就能拿到 1000 元年資加給,目前共分 7 階,代表最多可連續加薪 7 年。不過,沈曜逸質疑,資深社工理應有更高的薪資待遇,這套制度卻反而成為社工職涯的天花板:「這代表我們做滿 7 年就要離職了嗎?當資深社工越來越少,要怎麼把經驗傳承給年輕社工,讓他們把服務做得更好?」
沈曜逸還補充,有機構曾預告,若社工未來的薪資比政府委託案的補助費用高,將不再加薪。郭志南也指出,工會陸續接獲社工反映,未領到應有的年資加給。這些薪資制度漏洞,中央與地方政府應盡快重新研擬。
最後,沈曜逸強調,許多社工面對高壓工作環境,需應對民眾的困境、家庭衝突及社會不公,即使有諮商資源或員工協助方案(EAP),仍遠遠不足:「有社工說,服務過程就像被推上戰場,卻沒有拿到適當的武器。」
沈曜逸進一步說明,所謂「武器」,是指個案面臨貧窮時,是否有資源協助;需要住所時,是否找得到合適的租屋空間;當孩子或長者必須安置時,有沒有足夠的床位與社區支持。「社工的心理健康不能只靠諮商資源補強,更重要的是解決社工沒有資源可用的問題。」
他也指出,每當個案發生問題,衛福部往往要求提高訪視率,但許多社工反映,日常工作已難以負荷,卻仍被加派任務,工作壓力不斷加劇,加上基層聲音長期被忽視等,這些制度結構性的問題都亟需重視與改革。
關於社工助理薪資拖欠問題,臺北市社會局長姚淑文表示「深感歉意」,並已要求各單位檢討核銷流程、建立預警機制,確保薪資每月準時發放。社工科長邱慶雄補充,目前所有社工助理的薪資均已發放,針對人事異動及業務交接造成的延遲問題,局內也已研擬解決方式。
社工年終獎金方面,社會局說明,全部委外案件合計 128 件,2024 年已有 126 件按規定核發社工 1.5 個月年終獎金,最後 2 件將持續輔導依規定核發。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則表示,針對社工職場狀況的專案勞檢,將於 6 月至 9 月間進行,預計檢查 21 家社會工作服務單位,其中 5 間將邀請專家學者參與,以提升勞檢與實務的連結。
至於親子館更換社工職稱的爭議,衛福部回應,親子館人力配置是由地方政府依空間與服務內容自行規畫,已請地方在調整人力時,應注意保障員工的勞動權益。此外,針對社工晉階制度,也會持續向行政院爭取補助,希望未來將 7 階制度進一步擴大。
延伸助人工作&勞動權益:
1. 【低收審核|社福中心篇2】低收入家訪社工:民代施壓、彈性條款變調,什麼都要會但也通通沒力做
2. 郭可盼/一個社工被起訴之後:那些在體制中為難、在倫理中掙扎的助人工作者
3. 兒虐案中的社安網迷思:解決一個社工,就能杜絕犯罪?/【後臺人生 EP57】
4. 「增加訪視也難杜絕犯罪」虐童案效應大,社工工會向衛福部提5大訴求
5. 社會工作七年級生(上):體制壓迫的賭局中,賭的是基層社工和個案的最佳利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