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存互依的高齡貧窮女性:煮飯炒菜做食堂志工,無聲應援彼此的生活/《老窮奇幻紀事》

編按:今年(2024)4 月,鏡文學出版《老窮奇幻紀事:臺灣底層社會的崩壞人生與求生邏輯》,作者呂苡榕關注社政、環境和勞工議題,目前是《鏡週刊》文化組記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後,呂苡榕從臺北車站周邊的無家者開始接觸,記錄老齡貧窮者面臨的、被社會安全網漏接的種種困境,和他們真實的生存故事,集結成本書。

本文取自書中第 7 章〈女人,及沒有女人的男人們〉,由鏡文學授權後刊出。呂苡榕深入全臺灣最西邊也最窮困、位於嘉義鄉鎮的一處共餐食堂,在她的實際走訪和觀察下,看見高齡貧窮女性的生活樣貌。

她也因此發現,女性在統計上,老齡貧窮的狀況比男性更顯著,但比起鮮少求助的男性,許多施以全身技能生存的女性,生活穩定度卻不見得比較差。

文/呂苡榕 《老窮奇幻紀事》作者、《鏡週刊》文化組記者

女性表面看似各自與家庭或伴侶連結在一塊,不過走出家門後,女性間彼此能透過參與公共事務來發展出橫向的人際網絡。

志願服務被定義為「生產性活動」,能減輕負面情緒,增加生活滿意度。且不只能增加社會支持,還讓人發展出新的社會角色。

而女性志工編織出的安全網,還形成了一個類似公民空間的狀態,參與其間的女人們相互陪伴、傳遞資源,支持著彼此。多重的支持體系,也讓女性雖然落入貧窮的機率較男性大,但仍有機會維持生活的穩定

春桃居住的城鎮,地處雲林偏鄉,高齡化嚴重。幾年前社區發展協會的工作人員寫了計畫,申請辦理長青共餐食堂,讓超過 65 歲的老人家一餐只需要付 25 塊錢,就能到食堂共餐,增加社會互動的機率,也讓協會掌握每個人的健康狀況。

共餐食堂讓社區長輩聚集在一起。示意圖,非文中人物/永美社區發展協會《社區活動中心》 fb 粉專

共餐食堂的廚房就設在鎮裡大廟旁的活動中心,村幹事的老婆找春桃去當志工,幫忙食堂煮飯。除了 70 歲的春桃,另一個志工是 80 歲、老公剛過世的阿娥。而 40 歲出頭,本來做看護,後來嫁到當地的印尼籍女性麗水,則是唯一有給職的廚工。

我好奇貧窮生活下,女性網絡裡隱而不顯的互助機制如何運作。酷暑時節,我住進這個最西端和最窮苦的城鎮,參與共餐食堂的運作,試著觀察女性生活互動的蛛絲馬跡,分辨不同性別在其中形成的差異。

又獨立又照看彼此,中高齡貧窮女性的志願服務日常

採買一趟回到活動中心,已差不多是該料理食材的時辰。春桃的孫子頂著亂髮來活動中心領早餐,接著是阿娥戴著頭巾,牽著腳踏車出現,腳踏車後方綁著一疊紙箱,是她沿路看到有人棄置,便順手撿起來—— 有的村民知道阿娥會收,也會特地留給她—— 晚一點可以拿去變賣。

這幾年 3 個廚娘操持著廚房,也漸漸自有一套運作邏輯。春桃負責食材的採買,切塊、洗滌,阿娥則是去蕪存菁,削皮、摘葉,粗重的煎、炒交給麗水掌勺。

阿娥停妥腳踏車,一語不發的翻揀起塑膠袋裡的食材,挑出幾根白蘿蔔,遞給我讓我削皮。這真是所託非人了,我一邊和阿娥閒聊,一邊緩慢地削下白蘿蔔的外皮,深怕削到自己的手指。

「上面葉子怎麼沒削掉?」阿娥皺眉看著我。
「這個要切掉啊?」我盯著白蘿蔔頭上幾根葉子發愣。

阿娥有些看不過去,接過我手上的白蘿蔔,手起刀落切掉頭上的葉,再唰的 2、3 下把粗糙外皮給削下。接著轉頭料理番茄,阿娥把番茄丟進熱水,一邊跟我講解:「泡熱水汆燙,方便去皮。」

我來小鎮前 3 個月,阿娥剛經歷丈夫過世。「年歲大啊,破病倒落。嘛沒法度啦。」(年紀大了,生病倒下。也沒辦法啦。)躺了幾週,人便走了。

我常聽社工提起:失去女人的男人們容易在幾年內跟著離世,但老公沒了的女人,總能找到方法鞏固社會關係網絡,讓生活繼續過,甚至過得更好。

阿娥說,她老公走後,她照常來食堂當志工,伴侶死亡在她生命裡掀起一陣波瀾,但也很快平復。

示意圖/雲林縣政府官網

削掉的瓜果皮被裝進同一個塑膠袋裡,無聲的擺在春桃機車腳踏板上,「彼𠆤乎伊提轉去。」(那個讓他拿回去)阿娥用沒被頭巾遮住的一雙眼向春桃的方向望了望。

鄉村裡的女人幾乎是零廢棄生活實踐者,廚餘能做堆肥、能餵豬餵狗,紙箱空罐回收後又是一筆收入,換算下來也是好幾天的食堂餐費;爛掉的菜葉一大把捧回家餵鴨餵鵝,鴨鵝肥美,或生卵後,又是另一筆買賣。

阿娥沒問過春桃究竟是要拿果皮做堆肥,還是餵雞鴨,只知道春桃會收集這些菜葉果皮,久了兩人間也有了默契,阿娥每次處理完蔬果,都會逕自幫春桃留下預備淘汰的爛葉和瓜果皮。春桃也總沒道謝,安靜領受這份心意。

柴米油鹽和適當關心的話語,互存互依的女性

最晚到的是麗水,她一早得先去學校教印尼文,有陣子學校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關閉,麗水就改成遠距視訊上課。結束學校教學,才趕來食堂。

麗水到時,春桃已把煮湯的大鍋注滿了水,接著將預備炸雞腿的鼎擺到爐口,40 幾口人的米飯,得用雙手都環抱不了的大電鍋炊煮,煮飯的內鍋裡倒滿生米,麗水一來就熟練地數起杯水的量,一杯一杯往鍋裡倒。揮了揮手要我別跟她搭話,免得忘了數到第幾杯水。

生米下鍋後,麗水也沒閒著,提起鍋鏟開始炒菜。她說她本想在村裡開個印尼餐廳,村裡許多人家都有聘僱外籍看護照顧老人,麗水想著餐廳能給這些姊妹帶來一些家鄉味。

後來村幹事問她要不要來食堂當廚工,自己開餐廳的事只好暫時擱下。「但我還有在網路上賣一些自己做的辣醬啦,下午回去就要整理一下訂單、出貨。」看她一人身兼好幾份工作攢錢的日常,簡直和花姨沒兩樣。

麗水當過看護,做過廠工。第 3 次來臺灣當居家看護,有天照顧的阿嬤生病住院,麗水在醫院陪病,隔壁床的老婦人盯著麗水打量,觀察了幾天,最後問麗水要不要跟自己兒子相親。之後麗水便嫁給對方,定居在中臺灣這一小漁村。

靠海的村落總像在打盹似的靜悄悄,麗水的活力在安靜的城鎮裡顯得突出,她還會去外地參加唱歌、跳舞比賽,「讓自己忙一點,比較不會胡思亂想。」好在丈夫支持,讓她有空間施展拳腳。

示意圖,非文中人物/Jorge Gonzalez @ flickr, CC BY-SA 2.0

廚房裡的溫度隨著煎煮炒炸逐一完成而攀升,3 個女人的背影在熱氣氳氤的流理檯前成了幾抹藍色霧氣。

活動中心的吊扇突然失靈,對街的雜貨店和活動中心旁的大廟一樣失去電力,街上原本聚在一起聊天的幾個女人停了下來,一頭霧水地探問,都摸不清停電的原因。

3 個廚娘也被嚇了一跳,一時停下手。3 人裡春桃最快恢復冷靜,沒事一般巡視著鍋上的菜餚,背著手瞄了一眼湯鍋,舀上一口嘗嘗,再加點鹽巴、味精提味。

包著頭套、袖套,還戴著口罩的麗水開了冰箱門,開玩笑似的用冰箱冷氣降溫,被春桃斜睨一眼。

「很熱啦!」麗水撒嬌的說。
「熱是要講給誰聽。」春桃挑了挑眉,不鹹不淡的語氣。

站在廚房外看著女人之間看似獨立過生活,卻又默默看照著彼此的需求,其中那心照不宣的默契,像是她們隸屬同一陣營或祕密結社,通曉對方生活裡的匱乏,無聲的應援著。



延伸貧窮百態:
1. 死亡的重量和惡趣味:街頭離世位置馬上被占,人生最後如何體面畢業?/《老窮奇幻紀事》
2. 【專題|消失的窮人】排除窮人的濟貧法,修法爭議最詳解
3. 當臨時居所成為永久惡夢:貨櫃、夾層、船板、陽臺、半地下屋裡的無家人生
4. 從無家者、車床族、背包客到社區居民,我們都在這裡相遇/專訪香香澡堂
5. 【記者現場|隧道裡的人生 EP 16】酸臭之屋——《老窮奇幻紀事》系列專題:租屋市場的弱勢歧視/鏡好聽 Podcast


活動資訊|《老窮奇幻紀事》 新書分享會

主講人:呂苡榕/《老窮奇幻紀事》作者
與談人:廖庭輝 aka 洛書/OURs 都市改革組織研究員
活動時間:2024. 05. 11(六)14:30
活動場地:左轉有書/臺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
報名網址請點我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Right Plus 編輯部
Right Plus 編輯部

2019 年 6 月出生,熱愛海洋和貓,喜歡親近友善又創新的朋友,但也支持必須不友善才能往前衝的人、願意理解因為太辛苦而無法友善的人。

每天都想為世界增加一點正能量,但也無懼直視深淵。努力用文字紀錄社會百態,持續在正確、正常與右翼的 Right 之外,尋找 Plus 的思考與選擇。

文章: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