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週報|8/18-8/31】輪椅搆不到醫院報到機、還路於民大遊行納入無障礙、賴清德承諾檢討貧窮線

1. 共融|「還路於民大遊行」30 多個團體支持,身障者呼籲打造無障礙交通

臺灣「行人地獄」的惡名一直遭詬病,路權團體「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 8/20 下午舉行「還路於民大遊行」,共有 30 多個政黨及民間團體參與支持,所有大黨總統參選人,包括賴清德、柯文哲、侯友宜、郭台銘也都現身支持。「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提出 5 項訴求,包括:

  • 健全人行設施(例如道路瘦身以降低車速、提高市區人行空間占比)
  • 改革駕訓、駕照考驗及駕駛人管理制度(例如加強違規記點及回訓)
  • 執法捍衛行人路權(例如全面取締不停讓行人的駕駛)
  • 重建交通法制(儘速通過《交通安全基本法》)
  • 以縣市為單位推動「零死亡」願景

這次遊行也有不少身心障礙者參與,「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代表 Yukih Pupuy 表示,身障者走在人行道上就像在闖關,不僅常遇到人行道過窄、輪椅無法通過,路也常常被變電箱擋住,人行道的高低差大,更讓輪椅族面臨「上得去卻下不來」的窘境。

「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理事長林君潔也表示,臺灣在 2014 年就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國家有在義務道路設計上打造無障礙空間。但政府在無障礙會議上提出的計畫竟然是每年地方政府推動「騎樓無障礙整平 10 公里」、「提升人行道適宜性 0.5%」,如此效率令人不寒而慄。她呼籲《交通安全基本法》及「道路設計規範」都必須納入《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精神,打造無障礙及通用道路環境。

2. 無障礙|主辦單位包含障礙團體,「還路於民遊行」手語、聽打、斜坡通通有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8/20 舉辦「還路於民」大遊行,上萬民眾參與,其中也包含許多輪椅使用者、身心障礙者。值得注意的是,活動場地不只有無障礙廁所,舞臺還配置手語翻譯員、即時聽打字幕,此外,舞臺的斜坡也設計不超過 12 度,讓輪椅或代步車不用擔心斜坡太陡會翻覆,無障礙措施極為周到。

「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是主辦團隊之一,也是「障礙者路權大隊」的大隊領導人。「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也表示,在遊行籌備之初,「台北市新活力自立生活協會」就參與其中,因此不只遊行訴求納入障礙者的意見,也在籌備活動時將身心障礙的需求納入。

圖/台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

3. 共融|《交通安全基本法》立法院審查中,交通部將先改善 600 處最危險路段

臺灣的交通環境常遭人詬病,2023 年初也曾被外媒批評是「行人地獄」。對此,行政院在 8/17 宣布推動 4 年的「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訂立《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道安法》)。目前新法草案已於 8/18 送入立法院審議,預計這個會期就能通過。

交通部指出,《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立法是為了改善道路交通事故死傷狀況,草案中明定各道路交通安全關係者的責任,確立交通基本政策的 9 大面向,包括人、車、路、汽車運輸業、教育宣導、執法、救護、保險、研究與發展。

新法草案中也規定道安計畫及道安推動組織,未來將於行政院成立「中央道路交通安全會報」,並由各級政府編列足夠經費,每 4 年定期檢討綱要計畫。

8/30,交通部舉行道安說明會,交通部長王國材表示,《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參考日本 1970 年制訂的《交通安全對策基本法》。日本 1970 年時,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高達 1.6 萬人,法案制定後,2032 年死亡人數為 2636 人,30 多年來降低了 84.3%。他表示,希望透過全國動員,有效降低交通事故死亡人數。

會中王國材也提到,目前將盤點全臺 600 處最危險路段進行優先改善,包含各縣市 200 處最容易肇事路口,另外 200 處則為公共運輸場站、學校周邊及高齡者等行人活動聚集地區的路口,預計 9/15 前盤點完成,邀集專家學者檢討改造,目標要在 2024 年完成改善。

4. 無障礙|醫院只顧數位化、不顧無障礙?輪椅使用者搆不到報到機、繳費機

身心障礙者常常需要到醫院就醫、檢查,醫院理當是相對友善、無障礙設施較為充足的地方,但臺北市議員林延鳳接獲身障者陳情,發現許多醫院的報到機、繳費機都太高,讓輪椅使用者很難利用。

依照內政部規範,輪椅使用者可及高度為 40 至 120 公分,但實際上,不少輪椅使用者因為脊椎受傷、手臂無法舉高,因此最適合的高度應在 75 至 80 公分之間。

但林延鳳調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報到機,發現確實都偏高,婦幼院區、忠孝院區都是 121 公分。《聯合報》記者也實際前往忠孝院區,發現各院區機臺插卡處約在 105 至 121 公分之間。另外,聯合醫院部分院區設有直立式「自助掛號報到機」或「多元繳費機」,觸控螢幕都超過法定 120 公分的上限,其中仁愛院區的抽血號碼機,取單處更高達 127 公分。

林延鳳指出,政府常常以「醫院有志工協助」等,來合理化設施不友善的問題,但政府推動身障友善,應該是要讓輪椅朋友能達成「可及性」及「可近性」使用,醫療周邊規畫應該要更友善。

示意圖/Photo by Jubbar J. on Unsplash

5. 公益動態|面對身障、長照、貧窮議題,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做出哪些具體承諾?

明年 1 月將舉行總統大選,各政黨候選人都積極參與公開活動拉票。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 8/28 與 19 個社福團體會面,傾聽各團體關於長照、身障、平窮等議題的訴求。

貧窮、居住正義、社會救助芒草心慈善協會倡議專員王今暐表示,臺灣需要「無家者專法」,此外,臺灣有很嚴苛的「社會救助法規」,讓 95% 的無家者都無法通過低收入戶的資格。對此,賴清德回應時具體提到,《社會福利基本法》已經通過,未來將會執行落實;此外賴清德也承認需要檢討《社會救助法》中對貧窮的定義。

身心障礙:「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聯盟」理事長林君潔說,臺灣交通不便,沒有安全的道路可以讓行人、輪椅通行,身障者也因此難以出門。此外,臺灣沒有足夠的人力(例如「個人助理」)協助身心障礙者生活。針對身心障礙的議題,賴清德回應相對模糊,表示目前已有相關政策,但可能沒有完全落實,未來政府會檢視有哪些不足,再決定要修法還是訂立專法補強

高齡照顧、長照老人福利機構協會榮譽理事長賴添福則建議,長照 2.0 應該再升級,納入住宿的服務,雖然一年可能會增加 360 億的長照基金支出,但是可以減少長照家庭的身心、經濟的負擔。

聽完各方意見後,賴清德也承諾,如果自己當選總統,將「定期」與社福界團體開會、聆聽意見,並檢視相關做法有沒有具體落實。

6. 無障礙|苗栗火車站動線不友善:沒有電扶梯,電梯設在角落還常故障

苗栗火車站從 2013 年 10 月起啟用「跨站站房」,將售票口及進出站匣門設在 3 樓,行動不便的老人家或身心障礙者如果想要進出站、買票,只能透過電扶梯或電梯。

然而,苗栗火車站沒有電扶梯,雖然設置 4 座電梯,但電梯都在角落不顯眼處,動線設計不良,不利老人家和身障朋友使用,不熟悉的民眾也可能找不到。此外,4 座電梯還經常故障,碰到電梯故障,身障民眾只能由親友背著爬上 3 樓。

「苗栗縣肢體傷殘自強協會」理事王封台說,身障朋友曾建議開放東站 1 樓第一月臺閘門進出站。但站方指出,當初設計就是 3 樓統一售票、進出,如果在東站 1 樓增設閘門,勢必要增加設備及人力,且有些旅客可能會希望西站 1 樓也比照增設閘門,可行性不高。

站方表示,關於電梯故障問題,臺鐵苗栗縣竹南車站到彰化縣二水車站間,目前統一由承包商維修後,已經大幅降低故障率。此外,臺鐵已經規畫在苗栗火車站內設置 6 座電扶梯,目前正在設計中。

圖/SSR2000 @ Wikipdeia CC BY SA 3.0

7. 公益動態|把個資「去識別化」就能拿來用?「數據公益」不能違反《個資法》

數位發展部在 8/11 表示將於 9 月公布「數據公益運作指引」草案,藉此推動「數據公益」。不過,數發部的公告中,有關個資及隱私的部分寫道:「歐盟及相關先進國家⋯⋯強調將資料經過妥善處理後,成為不涉個資的『數據』(non-personal data),以廣泛運用進行創新」。

對此,台灣人權促進會(台權會)發表聲明批評,這樣的說法,等於認為「只要把資料處理成『去識別化』的數據,就不用取得當事人同意」。

台權會強調,歐盟《資料治理法》對「資料利他」的規定,數據持有人只能提供「本來就不是個資」的資料,一切個人資料仍須視當事人同意提供,而非任何中間人可擅自處理,也不能宣稱「已去識別」就繞過個人意願。

台權會也提到,歐盟的「資料利他」奠基於歐盟相對完善的「個資法」,以及獨立的個資保護機關監督。但臺灣長期缺乏資料治理規範,如果想要促進資料流通,應先建立明確法律環境、檢視資料當事人是否能行使自己的權利。

台權會呼籲,數發部需要說明「數據公益」中的「當事人同意書」如何滿足《個資法》規定的「目的特定原則」(當事人可以決定,自己的個資要用於特定目的,如果資料使用的目的當事人不同意,可以拒絕提供資料),此外,數發部也必須說明後續公布的「指引」與現有法規的關係。

數位部則說明,今年試行的「運動數據公益平臺」,就是在個資當事人知情同意下,由數據公益運作者進行隱私強化處理、產出無涉個資的數據,無償供公益目的利用,不僅符合我國《個資法》規範,也與歐盟運作機制一樣。而「數據公益運作指引」還在草擬階段,9 月將召開協作會議、蒐集各方建議。

8. 原住民|太巴塱部落年祭莊嚴盛大,卻有男子穿三角褲進入會場

每年 8 月是花蓮縣光復鄉的太巴塱部落年祭的時間,由於祭典極為盛大,近年來吸引許多遊客慕名造訪。年祭主要是感謝上天、紀念祖先,屬於較為莊嚴、莊重的祭典,但今年 8/20,太巴塱部落開放民眾進入祭典共舞時,卻有一名男子,只穿著三角褲、網狀上衣進入祭典會場,令許多民眾不滿,認為對方太不尊重部落文化。

部落青年 Foday (林威甫)表示,該名男子在開放共舞前,就與朋友在會場旁邊喧鬧跳舞,當時部落就已派人制止,同時要求男子「把衣服穿上」。對方被制止後也離開現場,沒想到,到了共舞時段,該名男子又穿一樣的裸露服裝進入會場。

族人表示,去年這個人就穿類似的衣服來過,當時來不及制止,今年已經盡可能在場邊進行糾察、維護祭典,沒想到還是無法阻止事件的發生。

另外,在太巴塱部落的年齡階層中,雖然較小的青年階層會打赤膊,但那就是族服正式的樣貌,不代表民眾就可以在祭典上隨意地裸露自己。大會總幹事 Kacaw Fono(吳冠賢)就提醒:「觀光客、遊客不要把我們當作貢寮音樂祭的模式,來去看待這個年祭。」

「青年階層」是什麼?
「年齡階層」是阿美族的重要社會組織。部落會依照年紀,將男性分成不同的「階層」,每個階層需要負責不同的公共事物,維持部落的正常運作。每個階層都會有名字,階層內往往會凝聚成具有歸屬感、向心力的小團體。一般都由「年長的階層」帶領「年輕的階層」,階層內的成員共同聽命於年長階層,同時也有義務監督、管理更年輕的階層。「青年階層」泛稱年齡較輕的階層。

太巴塱部落的年祭非常盛大,每年都吸引許多外地遊客造訪。圖為 2020 年的年祭照片,並非今年照片。示意圖/總統府

9. 環保|環境部正式成立:新任部長是誰?環保署長要去哪?

《環境部組織法》經立法院三讀通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在 8/22 改制為環境部,正式揭牌運作,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陳建仁都出席參與,同時舉行環境部部長布達典禮。

蔡英文致詞時表示,首任環境部長薛富盛,過去 8 年擔任中興大學校長,強化循環經濟研究,也在南投校區成立首個循環經濟研究學院,結合教學實務的典範。陳建仁致詞時則特別肯定前環保署長張子敬,稱他是第一批進入環保署的老將,因此希望借重他的長才,擔任政務委員,在環保、氣候變遷的方向一起打拚。

環境部設有 6 大組織,專責不同的面向:

  • 氣候變遷署:完善國內因應氣候變遷的法制與組織
  • 資源循環署:統合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事權、強化資源循環再利用
  • 化學物質管理署:擴大完整國內化學物質管理
  • 環境管理署:強化廢棄物處理設施調度,與環境品質管理
  • 國家環境研究院:充實環境研究量能,提升淨零人力專業職能

10. 性別|塔利班奪權 2 週年:領導人任期沒有期限,女性惡夢也沒有期限

塔利班政權 2021 年趕走美國駐軍、北約駐軍,占領阿富汗後,陸續發布一系列限縮女性權利的政策,包括公共場合嚴格服裝規定、禁止女性進入健身房和公園、中等和高等教育排除 12 歲以上女性等,今年 7 月甚至強制全國女性沙龍店停業。

今年 8/15 日是塔利班政府占領阿富汗 2 週年紀念日,西方社會關注塔利班政權下女性權益。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Zabihullah Mujahid)8/14 召開 2 週年記者會時指出,塔利班政權任期沒有期限,只要塔利班領導人沒有違反律法就可無限期掌權,但針對女性權益,穆賈希德不願回應。

另一位塔利班發言人夏亨(Suhail Shaheen)則堅稱塔利班沒有否定女性的受教權,且預告塔利班政府將重新開放女性進入學校,也會成立專門的委員會,建構符合伊斯蘭傳統的環境,但夏亨沒有提出明確時間表。夏亨也提到,伊斯蘭組織正在支持一項計畫,允許女性就讀護理相關科系、成為護理師或專科醫師,讓女性就不必接受男性醫護人員的治療。

但阿富汗婦女與兒童權利組織的創辦人阿爾文(Maryam Marof Arwin)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表示:「感覺自己生活在一場惡夢之中。很難理解在過去 2 年,我們經歷了什麼。」

阿富汗前和平部副部長阿萊瑪(Alema Alema)分析,塔利班政權越來越謹慎,51 項女性相關禁令是陸續發布,沒有一口氣宣布,以避免國際社會反對聲浪太強。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