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受調民眾支持住院看護納健保,每月多 57 元即可避免一人住院全家倒

去年8月,衛福部照護司在健保會議上提出「住院整合照護計畫」,本來預計3年間編足 158.7 億預算,將部分看護費用納入健保給付,藉此舒緩家屬的照顧壓力和自聘看護的經濟負擔等問題,但最終僅獲3億元的試辦計畫。

據照護司報告顯示,2019 年國人住院件數約 353.3 萬件,平均住院天數 9.29 日,若以坊間每日看護費 2400 元計算,全臺整年照顧需求高達 787 億。

該計畫預計在住院病人有看護需求時,由醫院安排照護人力,醫院每日可獲健保支付 750 點(1 點 1 元),不僅減輕家屬負擔,還能改善家屬自行照顧一知半解、自聘看護訓練不足等,照顧品質欠缺的狀況。

衛福部照護司曾向健保會提案「住院整合照護計畫」,但最終僅獲得3億元的試辦計畫。圖/擷取自線上記者會簡報

對此,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下稱家總)偕同5民團發聲,13 日召開記者會,呼籲健保會在今年儘速通過該計畫,協助醫院即早佈建。

家總也在記者會上公布「國人住院陪病經驗調查」問卷結果,強調住院看護需求非常大,尤其受疫情影響,許多家庭找看護難度大增,改革刻不容緩。調查更顯示,在 1782 名受訪者中,有近 8 成的民眾會願意增加健保費,支持部分看護費納保政策。

自聘看護費用高昂,若納保每月只需多負擔 57 元

「遇到家人生病住院,其實大部分基層勞工都負擔不起。」臺北市產業總工會理事長邱奕淦指出,2020 年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國人的薪資中位數是 50.1 萬,代表有一半勞工的月薪在 42000 以下,若以每天看護費 2400 元計算,勞工的月薪只夠支付 17 天照顧工作,負擔非常重。

問卷調查顯示,在選擇聘用看護的民眾中,有超過 8 成民眾會聘請 24 小時看護,每日看護費平均約 2211 元,僅 2% 的民眾認為可以負擔、不會造成經濟壓力。

此外,從獨居老人的角度出發,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主任蔡文玲說,曾遇到剛開完刀想聘請看護的阿公,但阿公平時收入仰賴微薄的退休金,1個月僅能領到 1.8 萬,即使日常生活勉強夠用,一旦聘請看護,當月的錢不到 10 天就會見底,根本聘不下手。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所教授鄭清霞則表示,若以照護司提供的數據計算,代表國人每次住院要花約 2.2 萬元(9.2 天 x 2400 元),如果納入健保給付,以照護司原本就預計要編足的 158.7 億預算換算下來,每人每日僅增加約 1.87 元的保費,相當於每月多付 57 元左右,還不到一個便當的價格,就能獲得專業的全日住院照護。

鄭清霞表示,住院看護部分納入健保給付,每人每月只要多付57元,就能獲得專業的全日住院照護。圖/取自線上記者會簡報

性別不平等與勞動力不穩,看護人力成為照顧支持的關鍵

因為費用昂貴,許多家人必須自行請假照顧,其中又女性居多。婦女新知基金會祕書長覃玉蓉表示,傳統的性別分工底下,照顧往往會被認為是「女性」的事。許多焦心勞累的家屬,以及在染疫風險中求生存的看護,幾乎都是女性,加劇臺灣女性重擔,以及因照顧而無法返回職場的困境。

問卷調查也顯示,在照顧現場有 6 成 5 的民眾都有全職或兼職工作,其中 8 成表示住院照顧會影響工作,情況以必須「請假」居多,其次是因為照顧而必須「減少工時或換工作」。

就算家屬能夠承擔經濟壓力,還必須自己找人,但有近半的受訪者(49.6%)都表示,面臨找不到看護的困難。

「住院看護納健保的成敗關鍵是人力。」覃玉蓉表示,衛福部應全面盤點照服員在長照機構、醫療機構的勞動條件,也建議政策應以鼓勵醫院自訓自聘為主,避免仲介或照服員流動影響人員穩定性,也才能無縫接軌地被納入醫療照護體系。

覃玉蓉也提醒,試辦計畫應有「獨立研究」與「專門評估」的機制,才能切實將好壞的經驗、知識和實務做法進行分享與推廣,讓大家知道哪裡可以做得更好,包括如何減輕醫護負擔、讓看護工作量維持在合理範圍等。

家屬自行負荷照顧工作,品質堪憂、力不從心

除了看護成本和人力問題,鄭清霞認為讓家屬自行照顧住院病人,還可能因為不熟悉照顧技巧、家人輪流照護等因素導致照顧品質不佳、拖累病人復原腳步,甚至引發其它疾病或感染風險。調查結果更顯示,逾 8 成民眾都表示「對如何照顧好病人感到困難或焦慮」。

蔡文玲也提到,在「老老照顧」逐漸成為高齡社會的常態之下,有的案例是阿公住院、阿嬤被醫生要求記錄病人每日的進食和排泄狀況,年事已高的阿嬤經常忘記,登記不確實卻可能影響醫護對疾病的判斷。醫生還曾建議阿嬤照三餐拍背,可以改善阿公的肺炎狀況,但阿嬤體力有限,沒辦法好好執行。

蔡文玲在記者會上發言。圖/擷取自線上記者會簡報

在另一個案例中,住院的阿公半夜起床想如廁,發現負責照顧的阿嬤已經在病床旁熟睡,不忍心吵醒對方,又不敢按鈴請護理人員幫忙,後來嘗試自己下床,卻發生跌倒骨折的意外。

「這些老老照顧的案例,都是醫院的常態。」蔡文玲呼籲合理調整保費,讓住院看護納入健保給付,不只降低看護費用支出,更能增進長者的照護品質。

臺灣失智症協會社工組長陳筠靜則提醒,若病人是失智症者,因為大多是年長者,除了認知功能退化,常合併各科疾病或跌倒骨折、泌尿道感染、肺炎等狀況,住院需求高。然而,失智者對住院時的陌生環境適應困難,對相關醫療措施更難以配合,相當需要熟悉醫療環境、訓練良好的看護協助照顧。

疫情期間加劇所有困境,障礙者更求助無門

近 2 年疫情爆發後,受限於醫院陪病人數限制,陪病者基本上以 1 人為限。問卷調查也顯示,由「1 位家人全天候照顧」的比例從原本的 3 成突破超過半數,可以想像照顧壓力相當大。

此外,在疫情中尋找住院看護有困難的比例也上升逾3成,達到 66%,顯示看護市場供給吃緊、「沒得挑人」的窘境加倍危急。

一般人找看護已經大不易,罹病需住院的身心障礙者更是求助無門。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祕書長洪心平表示,障礙者自疫情以來,便經常反映有獨居者被隔離,或主要照顧者被隔離等難題,加上疫情讓外籍看護或未確診的家人無法入院,照顧人力缺口更大。

洪心平更指出:「不同障礙者的照顧各有其特殊性,醫院媒合的臨時照服員流動性卻很大。」有時住院7日,每天都輪到不同人照顧,品質堪憂。

洪心平在記者會上發言。圖/擷取自線上記者會簡報

例如,當照服員對障礙者如何移位(例如從床上移到椅子上、再移到馬桶上等),或上廁所時如何協助不熟悉,會需要障礙者反覆從旁教導。若障礙者的意識不清,沒辦法提供指引時,洪心平無奈表示,只能全憑「運氣」,看醫院的護理師有無相關經驗來支援。

這些現象都更突顯照護整合人力的重要,醫院若能提供受過訓練的照護人力,才能有效率調度,並提供專業的照顧知能。

8 成民眾願意調高保費,支持住院看護納健保

對於照護司的住院和照護政策來說,更重要的是,有高達 8 成的民眾「願意增加保費」,推動住院看護納健保。保費增加幅度方面,有近 7 成民眾可以接受 100 元以下、101-150 元、151-200 元等 3 種幅度。

《菱傳媒》策略長陳雪慧表示,在高齡又少子化的社會中,住院看護納入健保政策是照顧議題的重要一環,《菱》幾個月前主動聯繫家總,了解議題推動現況,促成本次和家總合作的民調,希望有助於相關部門承擔責任,加速政策落地,減緩分擔民眾的照顧和生活壓力。

家總祕書長陳景寧也提醒,健保會9月將討論 2023 年的計畫,盼住院整合照護屆時能重新翻案討論,按照原本的計畫進行,也期待各界能加入連署表達支持。陳景寧說:「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了。就算 3 年預算編到位,3 年間也還有很多工作需要籌備,今天每耽擱1秒,對國家和民眾的損失都很大。」

家總問卷調查顯示,高達 8 成的受訪者願意增加健保費,支持住院看護納健保給付政策。圖/取自線上記者會簡報

延伸閱讀:
1. 激發多元照顧服務、結盟做政策倡議,社區式長照策略聯盟成立
2. 瑞士時間銀行:讓老人支持老人,互助互信又溫暖的老老照顧/《高齡友善新視界》
3. 十多年沒量過體重,疫情中的身障者:「無障礙就醫環境是你們的獎勵,卻是我們的空氣和水」
4. 善用長照資源釋放移工壓力,家庭照顧不必單打獨鬥


首圖示意圖/by leeyu_flickr on flickr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曾玉婷
曾玉婷

Right Plus 記者,文字工作者。喜歡書寫和音樂。志向是真誠對待生活中的每個枝微末節。最近經常會想起:「這是人們會說起的一年,這是人們說起就沉默的一年。」

文章: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