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週報|1/21-1/27】「無限期監護」修法竟通過、苗栗坤輿公司停止試運轉、原民爭取名字「單列羅馬拼音」

1. 精神疾病|無限期「監護處分」修法通過,王婉諭:可能產生反效果

立法院 1/27 三讀修法,針對精神障礙、心智障礙犯人,增加「暫行安置」制度,並修改「監護處分」制度。

2019 年嘉義發生鐵路殺警案,一審法院認為被告有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依法判無罪,並且讓被告交保,引起討論。這次修法,在《刑事訴訟法》中新增「暫行安置專章」,被告如果犯罪嫌疑重大、可能危害公共安全,而且判刑確定前不羈押時,可以令命他進入「司法精神醫院」等地方,進行「暫行安置」。安置時間不能超過 6 個月,如果到期,法官可以裁定延長,累計不能超過 5 年。

此外,立法院也修改了「監護處分」的制度,「監護」指的是判決確定後,法官可以要求精神病犯人強制住院、接受治療,希望精神疾病穩定後,犯人能夠回歸社會。原本規定監護最長不能超過 5 年,但修法後,檢察官可以聲請延長監護時間,並由法院裁定。而延長沒有次數限制,也沒有「不能超過幾年」的限制。因此,有可能形成「無限期監護」。

雖然這次修法,同時增加了延長監護處分的審查、評估機制,也試圖增加監護處分的多元處遇機制。然而,臺灣目前的監護處分所幾乎只剩下「監禁」的功能,沒有「治療」。在這樣的狀況下,修法讓監護處分可以「無限期延長」,等於是把精神病犯人「關到死」,政府也可能因此忽略社區治療、多元輔導等能真正能幫助精神疾病穩定、自立的措施。

小燈泡媽媽、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就說,做為被害人家屬、做為母親,她看見這個無效修法時,感到很失望。她認為,這樣的修法會產生反效果,只犯輕罪的精神障礙者可能因為害怕「無限期監護」,而不敢承認自己生病、也不敢就醫,同時,「社會安全網」也無法將他們接住,導致他們病情惡化。她擔憂,如此一來,「是不是就可能再有和我一樣的悲劇發生?」

示意圖/Photo by Christian Spies on Unsplash

2. 環保|坤輿案暫告段落:環保署要求釐清爭議,否則不能試運轉

苗栗縣造橋鄉的「坤輿廢棄物處理場」爭議,近日暫時告一段落。事件起因於 2002 年,坤輿公司打算在造橋鄉龍昇村蓋廢棄物處理場,依法需要取得「同意設置文件」、進行試運轉、再取得「處理許可」。但當地村民擔心處理廠汙染灌溉水源、認為公司規避環評,組成「反坤輿自救會」抗議,雙方僵持 20 年。

去年,環保署針對這類長期未解決的案件,訂出期限,要求坤輿在今年 9/13 前,取得「處理許可」。而在取得處理許可前,坤輿必須先完成試運轉。2021 年底,苗栗縣府依照舊計畫、核准試運轉,要求坤輿在今年 1/28 前完成,「反坤輿自救會」因此在近日圍場阻擋。

1/27,坤輿爭議有了新進展,政務委員張景森邀請坤輿與自救會召開會議,最後做成決議,環保署將儘速發函給苗栗縣政府,明確要求應釐清坤輿案的各項爭議,在釐清爭議之前,立即全面停止任何的試運轉。

不過,自救會長陳清鑫表示,坤輿的「同意設置文件」要到今年 9/13 才會失效,坤輿隨時都可以再提出試營運計畫、苗栗縣政府也難以信任,在坤輿的「同意設置文件」被撤廢前,自救會不會撒離。

3. 性別|臺劇推拿顧問捲入性侵爭議,劇組:希望釐清真相

以推拿為核心,強調「身體權」的療癒系公視劇集《四樓的天堂》去年 10 月播映,獲得好評。但近日,劇組的推拿顧問汪世展卻爆出性騷擾醜聞。汪世展的前妻黃琬婷 1/26 在個人臉書表示,汪世展曾經多次透過推拿性騷擾女性,也曾與打工的未成年少女發生性關係,引起熱議。

黃琬婷在臉書貼文寫道:「相信劇組對汪先生的種種劣跡並不知情,而本劇呈現的按摩手法與編排亦合情理,但為避免觀眾將天意(劇中主角)正直且宜為人師的形象,投射於汪先生身上,我寫下這篇文章。」

黃琬婷指出,汪世展於 2013 年擔任某宗教團體讀經班的幹部,另一名幹部的女兒在汪世展的推拿工作室打工,汪世展曾在工作室與少女發生性關係。雖然汪世展說與少女是互有好感才發生性行為,但 #metoo 事件爆發後,黃琬婷重新思考整件事,進而理解,雙方的性行為是在年齡、性經驗、職位與權力皆極度不對等的狀態下所發生的。

黃琬婷強調,真正專業的推拿師絕對不會在「不知情同意」下施作,甚至透過言語與行為,模糊私人情感與療程應有的身體邊界。《四樓的天堂》劇組則表示,合作前,劇組並不知道汪世展的性騷擾、性侵爭議,希望儘速釐清真相;但也強調,無論任何環境、任何關係,不當的碰觸都不該發生。而汪世展對此尚未回應。

示意圖/Photo by Volkan Olmez on Unsplash

4. 刻板印象|七矮人故事汙名化侏儒症,男星批評《白雪公主》真人版

好萊塢近年吹起一股「政治正確」風潮,做法之一是將經典作品中的白人角色替換為有色人種演員,2021 年 6 月宣布開拍的《白雪公主》真人版也採取類似作法。不過, 因《冰與火之歌》「小惡魔」一角而走紅的演員彼得・汀克萊傑(Peter Dinklage)日前批評,迪士尼繼續產製「七矮人住洞穴的故事」,等於持續汙名化「軟骨發育不全症」(俗稱「侏儒症」)。

汀克萊傑患有軟骨發育不全症,一直以來致力於去汙名行動。針對近日正在籌備真人版《白雪公主》,汀克萊傑批評:「迪士尼找來拉丁裔女演員扮演白雪公主,他們為此感到自豪⋯⋯看起來,你某方面是進步的,但你還在產製敘述『七矮人住在洞穴裡』的故事?這是一則落伍故事⋯⋯我的理念完全沒有被推動嗎?或許是我還不夠努力。」

對此,迪士尼回應:「為了避免強化原版動畫的刻板印象,對於這 7 個角色我們會採取不同做法,我們也不斷與侏儒症社群進行協商溝通。」

5. 志工|長遠的志工活動:科技廠員工連 4 年到公益園區,協助修繕、大掃除

臺中「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附設了休閒園區「沙發后花園」,提供焢窯、午茶、導覽、DIY 等活動,並由 18 名心智障礙青年服務來園區的民眾,培養他們自立的能力。此外,「后里小作所」每月也邀請社區老人家到園區與心智障礙者一起活動,讓彼此相互認識、增進情感。「沙發后花園」不僅是心智障礙者自立的重要場所,也是社區不同族群聚會的重要樞紐。

但園區空間近千坪,清潔工作並不輕鬆,平時,教保員帶著心智障礙青年掃地、拖地、擦窗等。但年前大掃除,可能還需要修水管、修電風扇、裝窗簾、裝防鳥網、清洗生態池等,這些需要爬高爬低、攸關修繕的工作,就要靠工作人員或外界志工的協助。

同在后里區的「臺灣美光記憶體」臺中廠與「沙發后花園」相隔不到 4 公里,廠務工程處已連續 4 年在過年前到沙發后花園協助。今年,30 多名員工帶上工具箱、梯子,到園區維修木棧板、刷保護漆,爬上梯子擦洗高處的燈具、紗窗,修復卡軌的拉門等,園區學員說,「工程處叔叔、阿姨像小叮噹⋯⋯每次他們來,都幫忙完成平日我們做不到的事。」

示意圖/Photo by Theme Photos on Unsplash

6. 原住民|你的名字不是你的名字:原住民訴訟爭取「名字單列族語拼音」

依照目前的法規,原住民如果想要登記傳統姓名,呈現名字的方式只有 3 種:

  1. 漢名+羅馬拼音
    例如:彭世生+Mayaw Biho
  2. 中文譯音的族語名字
    例如:馬躍.比吼
  3. 中文譯音的族語名字+羅馬拼音
    例如:馬躍.比吼+Mayaw Biho

但是,漢名大多是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殖民政府為了管理方便,強制給予的,跟族群文化毫無關係。而原住民族語中有許多濁音、喉塞音等,中文譯音時常無法正確表達族語名字發音。能正確表達發音,又尊重原住民主體性的方式,應該是「單列族名的羅馬拼音」(例如只寫 Mayaw Biho)。但依照現行法規,這樣的呈現方式卻不被允許。

2021 年 4 月,7 名原住民向戶政機關申請希望身分證能「單列羅馬拼音」,遭到拒絕,再提訴願後也被駁回,7 人於事提起行政訴訟,今年 1/25,法院首次開庭。訴訟當事人 Yinguyu Yatauyungana 強調,他們並不是要推翻其他姓名呈現方式,只是希望能夠可以多一個「單列羅馬拼音」的機會,讓他們有機會能把族名文化傳承下去。

訴訟律師林韋翰則說,「決定自己名字的自由」是憲法保障的權利,同時,「原住民照自己的傳統文化生活」也是憲法保障的權利,所以原住民依照傳統慣習來命名,應受到憲法的多重保障,因此他認為,行政機關現行的作法違反了姓名權、文化權及平等權。

依照目前的法規,原住民如果想要登記傳統姓名,不能單列族語名字的羅馬拼音。圖/臺南市政府「原住民姓名登記及羅馬拼音相關說明」

7. 身心障礙|「肯納莊園社福大樓」結合「親子住宅」,讓家長就近照顧

臺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附設的「龍潭肯納莊園社福大樓」1/22 舉辦上梁典禮,「肯納莊園社福大樓」結合「社福機構」與「親子社區住宅」,服務對象將涵蓋中度以上智能障礙者、肯納症及智能障礙合併多重障礙者。

在「親子社區住宅」方面,落成後,家庭可以入住社區,方便家長就近照顧孩子。而在「社福機構」方面,將因應身障者的個別需求提供「全日型住宿照顧」、「日間型生活照顧」、「社區日間作業設施服務」(簡稱「小型作業所」)。期盼能在莊園內,以家庭為單位,形成互助合作的聚落。大樓預計 2023 年 9 月正式營運。

8. CSR|「把廠商賺的,留給社福單位」棗農請身心障礙者代工裝說明書

神農獎得主潘志民最近蜜棗外銷杜拜、香港和日本,針對外銷的蜜棗禮盒,他設計了英日文雙語說明書,讓外國人也可以知道蜜棗怎麼吃、怎麼保存。但在處理外文說明書時,卻遇到一個難題,說明書得跟著紙盒一起在攝氏 1.4 度冰 14 天,必須能防水,但說明書如果改用防水材質要多好幾千元。

潘志民於是想,不如一個一個裝入成本低的 OPP 塑膠袋裡,就不會濕掉,但找誰來裝呢?潘志民思考後,決定把代工工作發給社福單位的身心障礙者。他表示,讓身心障礙代工,一方面裝袋的動作可以是手部復健,因為看似簡單的工作對他們來說不簡單,也需要社福單位的老師一個細節、一個細節教,另一方面,也因為也是「賺錢的工作」,他們做得很開心。

潘志民說,社福單位很歡迎這種做得來的代工案,雖然會花比較久的時間,也不能要求太完美,但他能盡一點小小的企業責任,很開心。他說:「農業行銷需要人手、社福單位需要工作、企業需要盡社會責任,這種三贏模式,歡迎大家多模仿複製。」

9. CSR|不用再穿別人捐的舊衣,NET 封館讓弱勢家庭免費挑選保暖新衣

「家扶中心」扶助的家庭因為經濟拮据,衣服的選擇比較少,大多是夜市或地攤買的,也很少有機會買到發熱衣、羽絨外套等幾能性較好的衣物。

有鑑於此,知名服飾店 NET 從 2009 年起每年捐贈全國 22 處家扶中心各 50 萬元的「購衣金」,讓家扶中心的家庭到 NET 免費選購衣服,今年增加到 80 萬元,每人可以購買 2000 元的衣服。NET 虎尾店 1/25 也封館服務家扶中心的弱勢家庭。

多位老人家「這世人還不曾進過服飾店」、不曾穿過名牌衣,第一次逛 NET。77 歲的王阿嬤說,小孫女平常所穿的衣物不是親友汰換的舊衣,就是夜市或地攤買的,加上住在山區,小孫女受不住寒冷,特地挑了大毛衣及厚外套,漂亮又保暖。東勢鄉林小弟家住海口、風很大,店員為他選了發熱衣褲,他開心說,以後海風再強,不必擔心上課會手腳冷吱吱。

示意圖/Photo by Jordan Nix on Unsplash

10. 環保|舊衣服怎麼回收?環保署建立「不用品藏寶地圖」

年關將近,家家戶戶開始清潔環境、整理舊衣。環保署近日建立「全國不用品藏寶地圖」,匯集超過 1500 家舊衣回收及維修站點資料,供民眾查詢。

除了提供給二手商店、社福組織,舊衣服也可以直接交給清潔隊的回收車。不過,環保署去年 8 月也發布「民眾回收舊衣指引」提醒,舊衣分為可回收與不可回收的,要先整理好,再交給清潔隊員。

  • 可回收|外衣、外褲、裙子、洋裝、背心、外套、西裝
  • 不需回收|棉被、枕頭、床單、床罩、帽子、內衣褲、鞋襪、窗簾、桌(浴、毛)巾、圍裙、地毯、踏墊、毛線、皮帶、腰帶、皮包、手套、坐墊、絨毛玩具、布偶、布袋、布條等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