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週報|6/18-6/24】打工族可領「新紓困」 1 萬元、7/1 起公費疫苗列入市場 & 外送員等對象、香港蘋果日報 6/24 停止運作

1. 紓困|「新紓困」個人補助:打工族可領 1 萬補貼、建教生每月補助 1 萬

行政院 6/24 宣布「紓困 4.0 精進方案」,新增許多紓困項目,針對「個人」的紓困增加了以下項目:

打工族:今年 4 月投保薪資在「基本工資」(2 萬 3500 元)以下的打工族,可以申請 1 萬元的生活補貼,6/28 到 8/31 間都能申請。(申請網址

教育相關人員:課後照顧服務人員、授課人員、社團教師、短期代課教師、特教助理員、教學支援人員、學校與幼兒園的司機和隨車人員等,都可以領取「停課期間」(5/19 到 7/2)的薪資或鐘點費補貼。(教育部紓困專區

建教生:建教生如果在 5/18 到 7/31之間因為疫情停止實習訓練,而無法領取實習的生活津貼,教育部將按照停領的月數,每月補助 1 萬元。建教生必須分兩批在6/30 和 8/5 前向學校申請,補助核發後,會由學校發給學生。(教育部紓困專區-建教生紓困

旅遊相關人員:無雇主導遊領隊、國旅領團人員,加碼補貼每人每月 1 萬元,共 3 個月。(交通部紓困專區

2. 紓困|新紓困 4.0:住宅 6 月不實施夏季電費、放寬舊紓困限制

行政院 6/24 宣布「紓困 4.0 精進方案」,除了新增紓困項目,也放寬許多原本「紓困 4.0」的限制:

  • 「有永久居留身分的外國人」納入紓困對象。
  • 15 歲以上國民或外籍、陸籍配偶也可以申請「安心即時上工計畫」
  • 放寬「自營作業者」及「無一定雇主的勞工」紓困的基準

此外,「紓困 4.0 精進方案」也包含一些降低民眾負擔的措施:

  • 一般住宅: 6 月不實施夏季電費,仍以較便宜的冬季費率計算電費。
  • 計程車業者: 7、8、9 三個月汽車燃料稅減收 50%。
  • 新創業者:林口、南軟、南科、高軟育成中心 5 到 7 月租金也將減半。
  • 農業、服務業:今年 5 到 7 月的電費,最高減收 30%。

3. 疫苗|疫苗順位 7/1 起改為 9 類:記者、郵差、外送員等 12 種人員列第 7 類

由於政府在 6/20 前又進口了 274 萬劑新冠肺炎疫苗,因此指揮中心 6/22 再度公布新的公費疫苗接種順位。7/1 起配送到全國各地的疫苗,(不限廠牌)接種順位改為 9 類:

1⃣第一類對象:醫事人員(包含醫事執登人員及醫事機構非醫事人員)。
2⃣第二類對象: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增加第一線處理大體的工作人員。
3⃣第三類對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
4⃣第四類對象:因特殊情形必要出國者(因公出國者、外交駐臺員眷、代表國家出國之運動員或選手)。
5⃣第五類對象:包括「住宿型長照機構住民及其照護者」、「居家式和社區式長照機構及身障服務照服員及服務對象」、「其他機構(含矯正機關工作人員)」及洗腎患者,以及「矯正機關(構)工作人員」。
6⃣第六類對象:75 歲以上長者、孕婦
7⃣第七類對象:維持國家安全及社會機能正常運作者,增加市場、記者、郵差、外送員等 12 種專案人員
8⃣第八類對象:65 到 74 歲長者
9⃣已完成第一劑疫苗者,可依建議接種第二劑之時間,以同廠牌完成接種。

指揮中心特別說明第 2、5、7 類需要造冊的專案人員有哪些:

圖/「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臉書

4. 疫情|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維持到 7/12

疫情指揮中心 6/23 表示,國內疫情雖然得到良好控制,但跨區傳播事件仍然存在,而且世界許多國家都曾經因為解封太快,導致疫情再起,因此指揮中心宣布,全臺維持疫情三級警戒到 7/12。

新聞來源:指揮中心維持全國疫情警戒第三級至7月12日止,希望國人共體時艱,共同抗疫

5. 疫苗|第 5 類兒少機構沒接種,新北、桃園已開始幫第 6 類「插隊」打疫苗

隨著政府進口的疫苗越來越多,全臺許多地區已經開始為第 6 順位的「75 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

然而,全國兒少安置機構聯盟(簡稱「安置盟」)6/23 指出,「兒少安置機構」明明屬於疫苗施打第 5 順位,但全臺設有私立兒少機構的 18 個縣市中,卻有 8 個縣市還沒替兒少安置機構的打完疫苗。

目前未完成的縣市包括新北市、桃園市、苗栗縣、新竹縣、新竹市、南投縣、雲林縣、臺東縣,所安置的兒少人數占 42%。而其中,南投縣、桃園市、新北市都已經開始為第 6 順位的「75 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

安置盟指出,各縣市沒有為「兒少機構」施打的原因都不同,有的聲稱沒收到中央提供的施打名冊,有的以為兒少機構不屬於第 5 類別的「住宿式長照機構」。顯示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行政作業的的嚴重資訊落差。

圖/Photo by Spencer Davis on Unsplash

6. 新聞自由|新聞自由不再?香港《蘋果日報》線上、紙本 6/24 停止運作

6/17,香港警察以香港「蘋果日報」報導違反《港區國安法》為由,拘捕 5 名蘋果日報高層員工,並封鎖蘋果日報大樓,搜查新聞材料和設備長達 5 小時。

同一天,香港保安局也凍結「壹傳媒集團」共 1800 萬港幣的資產,讓香港蘋果日報陷入財政危機,難以繼續營運。

6/23,港警又拘捕《蘋果日報》社論「蘋論」主筆楊清奇。6/23 傍晚,壹傳媒集團各個頻道宣布當天晚上 11:59 起將停止運作。

6/24 凌晨過後不久,《蘋果日報》、《壹周刊》官網上的內容全數被移除,社群帳號如臉書粉絲專頁、YouTube 也都關閉。

這波搜索與拘捕,是香港警方第一次以《港區國安法》,大規模針對特定媒體進行搜查、拘捕,並凍結資金。

對其他新聞媒體來說,親自由派與民主派的壹傳媒停止運作,代表香港言論自由受到極大侵害。由於《國安法》中的「危害國家」、「分裂國家」等罪都沒有明確準則,在《國安法》的籠罩下,該如何秉持媒體獨立繼續報導,成為香港其他新聞媒體心中難解的疑慮。

圖/Photo by Elton Yung on Unsplash

7. 身心障礙|政府支持請特教專家進入幼兒園,協助身心障礙小孩融入團體

為協助身心障礙幼兒適性學習,教育部 109 學年起推動「融合教育輔導試辦計畫」,加入計畫的教保人員可以邀請特教專家或幼教專家入園輔導,並針對班上的身心障礙學生或「疑似生」(可能有身心障礙狀況,但沒通過鑑定的學生),調整環境及課程。

例如一名幼兒園生小佑(化名),經評估有發展遲緩及自閉的特質,一開始無法遵守生活常規,也較難和同學有良性互動,也無法融入團體活動。

小佑的幼兒園申請試辦計畫後,由老師與治療師共同協助,把日常作息及學習區活動設計成「任務挑戰」,讓小佑產生想達成任務的動機,並適時融入小佑最喜歡的車子,引發興趣,讓小佑和同學能一起活動,慢慢融入群體。

「融合教育輔導試辦計畫」110 學年度將持續辦理,一般幼兒園最高補助 6 萬元,離島、原住民及偏遠地區幼兒園最高補助 12 萬元。7/9 截止申請,班級內有身心障礙幼生或疑似生的幼兒園都可以提出申請。

新聞來源:融合教育計畫專家入園輔導 助特殊生適性學習

8. 兒少|只有手機能上課、網路沒有吃到飽:8 成老師認為線上授課不利弱勢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簡稱「全教總」)6/7 針對高中職教師線上教學發奮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 7.56% 教師回答有學生因軟硬體設備不足,而無法進行線上學習。

全教總指出,若以全國高中 1 萬 9500 班來推估,可能有 1474 名學生因欠缺設備而無法上課,更何況一個班級中可能不只一名學生設缺乏設備,實際數字恐怕會更高。

全教總表示,也有許多教師也反映,有不少學生只能用手機遠端上課,而學校也因為學生已經有手機而拒絕出借平板,但長時間盯著小螢幕對視力傷害極大,也有許多學生網路沒有吃到飽,必須透過其他方式上線,甚至因此缺課。

有高達 87% 的教師認為線上授課「更不利於弱勢生學習」,全教總建議返回學校後,校方應對學習落差的學生,提供相關幫助。

圖/Photo by Wulan Sari on Unsplash

9. 移工|勞動部修法:移工生活必須分艙分流,雇主沒有落實防疫最高罰 30 萬

勞動部 6/21 修訂相關法規,要求移工的工作生活區域應分艙、分流、分時段使用;不同雇主的移工不能混住同一層;雇主每天需要對移工進行健康監測;另外,應該備有空間,讓快篩及 PCR 陽性移工隔離。

法規明訂,雇主如果沒有依法妥善辦理這些措施,最高可以處 30 萬元罰鍰,違規情節重大的雇主,申請移工的名額可能會被限制。另外,雇主如果委託仲介辦理移工生活照顧,而仲介沒有妥善辦理,最高也會處 30 萬元罰鍰。

勞動部表示,新法雖然主要針對「產業移工」,但協助長照的「社福移工」如果住在移工宿舍,也適用新法。

10. 疫苗|各縣市推出「接種計程車」:老人免費搭車打疫苗,司機也多了收入

全臺 85 歲以上老人都開始逐步施打新冠肺炎疫苗,由於不少老人家行動不便,高雄市、新竹市等多個縣市的政府都推出「疫苗接種計程車」。由政府補助部分車資,讓老人家付少少的錢就能搭計程車去打疫苗。有的縣市甚至全額補助車資。

新竹市就有計程車運將說,受到疫情影響,生意少了 8、9 成,車隊跟政府合作,免費接送長輩,再由車隊跟政府請領車資補助,等於讓運將多了一個排班點,大家都很樂意,也開心能從旁協助防疫工作。

幅員較大的高雄市燕巢也有計程車司機往返偏鄉深山載客,雖然單趟要 40 分鐘以上,但對於能服務老人家,司機也樂此不疲。

擔任「接種計程車」的高雄市司機胡進順就說,這不但是政府、長者、司機三贏的政策,司機們也能盡些社會責任,往後若有類似公益活動,也會想要參加。

這篇不能只有我看到
李修慧
李修慧

曾任「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採訪記者,專長原住民、性別、勞動權益報導;「每天為你讀一首詩」小編。目前就讀於東華大學華文所創作組,臉書專頁 Poem4life。

文章: 159